搜索
杨晓凤的头像

杨晓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5
分享

往事并不如烟

杨晓凤 陈生富(合作)

峒河之岸,风景这边独好,千年古镇——武溪镇,坐落在沅江和峒河交汇处,这里称武水。美丽的峒河穿境而过,与涛涛沅江交合,形成了双江汇翠的美丽风景,奔流不息涌向洞庭汇入长江。

与千年古镇比邻而居的大溪村,坐落在武水之畔,千年古村千年沉淀,故事一串串流传着,武溪的“七头八景”曾给古老的武溪镇蒙上神秘的面纱, “虎头双月”“柳潭钓艇”奇观在峒河西岸,泸溪名山天硚山脚下。

虎荻溪是流经大溪村的一条溪流,出口有一座古石桥,桥下有深深的幽潭,潭水流入峒河,每当皓月当空,倒影映入桥下潭水中,桥两边便有了双月交辉的奇特美景,有了“虎头双月”的独特奇观。后来武溪工业园扩建,大溪的大部分土地面积奉献给工业建设,在修造工业大道时虎头溪石桥被拆除,石桥下的虎头双月奇异景观也随之被掩没。沿峒河逆流而上往西行,过上堡古寨,有一柳潭,潭水清幽境远,多少文人墨客来此咏诗赋闲。有一位明朝举人陈源清,常常在公务繁忙之余,到此处荡着箬叶小舟,临风弄笛,畅意无限,最终达到通灵之境。“于此遇仙,指示隐处。”(清·乾隆《泸溪县志》卷十六有载)

陈源清,字默安,忠排岭陈秀公第五代孙。生于洪武三十二年,永乐十五年丁酉科年方十九中湖广乡试举人,次年二月赴北京会试,天子以年少辞不就得。永乐二十年乃试礼部仍中,三月十九日得授泗州儒学正堂。在任期间,泸溪县为其设立“艺林拔翠坊”,府志、县志仍有记载。陈公现仅存诗一首《柳潭钓艇》。

《柳潭钓艇》

明·举人·陈源清

碧潭万顷水悠悠,

箬叶蓬圈罩小舟。

机事总抛身世外,

闻愁不到钓竿头。

一枝短笛临风弄,

数尺丝纶带月收。

却向芦花深处舣,

纵教风流亦无忧。

溯虎荻溪而上,大约一公里处,便是“崖门”景观,这里有两处山脉,阴阳相抱,收尾相顾,上游九曲之水注入其间,据说是块风水宝地。航拍可见一幅天然太极图展现在眼前,呈双龙抢宝之势,其中一龙头两侧各生出一根高大巨石,互为龙头犄角,如山门屹立,这便是崖门的真正来源。历年历代有过很多地理先生探秘过此地。

相传大溪行政村忠排岭自然村陈氏祖先和杨元帅母亲的故事由此流传下来。

元末明初,当时举人陈秀公分派到泸溪县任第二任教谕,退休后选定大溪村后山上云台山下忠排岭村寨,过着隐居生活。其子孙九代均是书香门第,显赫家业。

在过去先祖们对祖坟阴地选址是有讲究的,请了有威望的先生商量,地方就定在崖门这一带,正是双龙抢宝之处,也就是现在的炉场湾。陈氏祖婆张氏百年后葬于此地一条龙脉山腰上,又将始祖秀公坟也迁到一起。后来其子以德公,媳杨氏婆也并列葬于此地,并定名为“筠轩公墓”(秀公,字筠轩,族谱上有记载),陈家族人祖上基本都葬在次。碑文尚存,为古墓群。

再说杨元帅的母亲,当时还是一个小女孩,在这里放牛,有一天看到一个大户人家到这里择阴地。先生为主人选了两个点,一个是太极图中间的一个位置,另一个是后山的位置。先生在两个位置各插上一根生蒿,七日后,哪一根成活发芽了,便是最佳之地。而且先生交代主人,下葬时不能着衣装。当时谁都没有注意旁边的放牛小女孩,她将此事记在了心里。

七日后,她便先去探了个究竟,结果发现中间那根生蒿发芽活了,而后山那根生蒿枯萎了,此时她用了心计,将两根蒿换了位置,等那大户人家前来查看时,发现中间的那棵蒿枯了,而后山腰上那棵是活的,便放弃了中间的那个位置。

小女孩成人后,出嫁到斧头寨杨姓人家,生了三个男孩。其中一个儿子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杨元帅,他们三兄弟长大成人,他们的母亲当年的放牛女娃也到了暮年。因为战争频发民不聊生,他们三兄弟招兵买马,举旗挂帅,拉起了队伍,很多疾苦深重的老百姓也随他们三兄弟为伍。江湖闯荡糊口饭吃。在当时当地已经算是雄踞一方。

杨元帅的母亲去世前,就将她年轻时的那个秘密告诉了三个儿子,并叮嘱她死后“要葬于此地,肉身下葬,在坟上种上一棵檀木,等檀木树开花三年后,砍下来做成一张弓,早晨鸡鸣时向皇帝金銮宝殿射三箭,杀死皇帝后便可以得到王位”。其母死后子女碍于遮羞,在下葬时给她穿了一条短裤。事后不久,其坟上雷声大作,一条巨龙状闪电久久缠绕,如被束缚状不能升天。

杨元帅的队伍越来越大,并在山上建起了殿堂,从沅江运输来的琉璃瓦都是人工从江边传送到山顶,挑担场面极其浩大。

射杀皇帝的日子越来越近,那天早晨,天还未亮,杨元帅的嫂子由于心急,早早地拿起簸箕拍了几下,这时鸡闻声而鸣。杨元帅赶紧拿起弓箭,朝金陵方猛射三箭。一箭射向皇帝宝座的咽喉部位,一箭射向胸口,再一箭射向其下身。由于时间过早,等皇帝起来早朝,看到座位上的三根箭,心里直冒冷汗,命令侍卫取下箭头,细查来由,发现箭身上面刻有某某处杨元帅字样,即刻召集人马征剿。杨元帅寡不敌众,兄弟三人各自驮上磨盘、蓑衣、斗笠,一个沉入秤砣潭,一个飞跑往云南,一个飞跑向后山,各自在不同地点遇难。这不过是民间传说,但真正起兵被围剿确是事实。

朱元璋的军队来到这里,发现此处是龙脉之地,便加以破坏,在两条山脉上埋下童男童女,以示镇压。据祖祖辈辈传说:“不论铜钉铁钉,五百年后翻身” 。有村民在这山地上建房平地基时发现,有一个花瓶,四周钉满了长长的铁钉。不知道是否与这件事有关?任然是个谜。

这里盛产铜矿,明朝时就在这里采石,设炉冶炼,故此地名为炉场湾,一直沿用至今。

忠排古寨,至今已有六七百年历史。兴旺之时,云台山庙会鼎盛,山下设摊卖肉,四方香客纷至。相传泸溪“鳌山灯”的发明出自于陈氏兄弟之手。其设计精巧,灯下有十三味火为助力,寓意那年闰月有十三个月,五谷丰登,外观有各种活动图案。八仙过海,泥船渡河,老虎扑羊,十八罗汉等。

传说现在陈世爱的老屋,他的祖先挖地建房时挖出一窝银鸡。当时挖开土坯时,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跑了出来,全身雪白,老人好奇,就用烟斗打死一只小鸡,顿时化为一锭银子。母鸡飞走时反啄了一口老人的手指,疼痛无比,从此四处求医未果,直到将那锭银子用尽,手指恢复,甚是神奇,也是应了老祖宗的古训,不义之财要不得。

道光庚戌年(1850年,道光三十年),全国各地瘟疫肆虐。陈家古寨遭遇前所未有的灾难,一百多人感染瘟疫生命消失,悲惨至极。

清朝末期,寨子里面闹匪患,匪首“张二卯”带数十余名悍匪,拿着刀枪进村,对殷实富裕家境的忠排岭陈氏家族抢劫,几个回合的争斗,土匪均被赶出村外,由于大意,被杀回马枪的土匪袭击,殷实人家陈绍龙,陈绍凤奋起反抗,最终寡不敌众,陈绍凤被抓走,陈绍龙飞身跳上屋顶,跑出村外,逃过一劫。土匪临走时扬言,要人就拿钱来换,陈绍凤家人变卖了田地家产才赎回人质。从此寨子四周都高砌围墙,以备防患。

一个千年古村,传说的演绎,告诫后人,要正直做人,忠诚做事,后人说,忠排岭村名的来意,是祖辈的训诫,修炼人性“忠孝仁义礼智信”最高境界。

云台山上有神仙,走进大溪忠排岭村庄,放眼望去高耸入云的山峰——云台山就在眼前。

从村子出发沿途都是前人用石块堆砌而成的石板路,现在破损了很多。大约二十几分钟,我们走到了一道石门前,这道石门是这里上山唯一的路径。村里老人说,这云台山共有三道石门,是清朝末年村民躲避“长毛”(土匪的别称)时建的,后来对逃避土匪起到了不可缺失的作用。山上曾经容纳了上千人,都是逃难避匪到此,石头做的生活工具现在依然保存完好。有十多块碑文记录了云台山的人文历史,可惜在日后运动中被毁,甚是遗憾。

关于第一道石门有一个真实而悲惨的故事,那一年,窜匪长毛到村里来打劫,寨子里的人全都跑到云台山上躲避,匪徒紧追不舍,一直追到这石门外,由于众多村民把守,匪徒就不得不停下来,但匪徒仍坐着不走,相互对峙中气氛缓和下来,一个匪徒手戴金镯,想抽支烟,便向村民借火,那时没有火柴,生火要借助一种叫“火镰”的工具,没有办法,村民只好将山门打开一条缝,那匪徒便将手伸进来拿。当时一位血气方刚的汉子叫陈宏茂,他见匪徒戴着金镯子,便顿生杀心,一力就将匪徒的手腕砍了下来。匪徒们恼羞成怒,便下山到寨子里,放一把火将整个村子的房屋都烧了,顿时火光冲天。有些村民便对宏茂公心生埋怨,为了一只手镯毁了整个寨子。宏茂公也非等闲之辈,当即表态去赶杀土匪,便带着青壮村民一口气将他们赶出了村子。如今看到这石门,当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再爬一会,眼前是悬崖峭壁,稍加留意,悬臂上竟是一张巨大无比的老人头石像,浓眉大眼,高鼻梁,胡须白霜,目光坚定注视着远方,像一位饱经苍霜的老人,又像是千年守护的山神,坚定威严。

石板路很陡,象爬云梯一样,而且路面歪歪斜斜很不整齐终于到了山顶。山上到处都是古庵留下的残亘破壁。精雕细琢的石块到处堆放着,原来庵堂的基础还能分辨得出来,高而险峻的石墙都是人工砌成,现存的规模和排场,足以证明当年的鼎盛,每根柱子下面的石头雕得象小石鼓一样精美得可以充当工艺品欣赏,下面还是方形,落在地上很沉,老一辈人的工艺技能和专业精神真让人叹为观止。

近些年来,村民们在原处临时搭建简易的殿、堂,也算是给这座灵山上诸位大神一个遮风挡雨的安身之处。各路善男信女每年都要来这里焚香拜神、许愿祈福。

坐在树荫下,看着这载满苍桑历史的石阶,一阵阵风轻轻拂过,仿佛翻开尘封已久的传奇。

相传有一位大官,带着夫人来到云台山,他的夫人爬到最顶上的正殿上梳头,一不小心头上的一把金叉落在了石缝里,就再也找不到了,多年后,峒河对岸的唐家排有 人经常在晚上看到云台山顶有灯光发亮,他们猜测是那把金叉在发光呢。

为了逃避长毛、土匪,上千人在这生存,生活,山上的土地到处都挖有洞穴,地下都是空的,云台山承载着保护黎民苍生的重任,这里的神灵也在护佑着他们。

在正殿的右侧滴水岩峭壁上,人们一直供奉着一位大神,这位大神非常的灵验而又让人敬畏,人们尊称他为“豆老”(音译)。他的上方是密密的竹林,每年到四、五月份都要长满很多的竹笋。但附近的村民谁都不敢去那里拔笋。有一次,村里有一位刚来的媳妇不知情,去“豆老”湾上面抽竹笋子,只见竹林里一团簸箕大的蛇,吓得她魂都飞了,赶急下山跑回了家,从此闻蛇色变。前几年一位中年男子也到那里抽竹笋子,又见到一条四五十斤的大蛇在那里,不过男子胆量好些,不在意。还有一位年长的村民跟我述说,他小时候和姐姐也去过那里抽竹笋子,回来后就见自己的父亲,在家里又是吐又是泻的,不知是否“豆老”显灵,就不得而知。反正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去那上面抽竹笋子了。

据说 “豆老”神非常的灵验,凡心怀虔诚去求拜,有求必应。相传“豆老”神吃荤,如果谁家牲口不好养,只要你摆上猪头,到他神位前虔心焚香烧纸,来年牲口必定兴旺。但如果是借花献佛,假情假意就不会应验。村里两位老人现身说教亲身经历。

云台山正殿供奉着各尊神灵,其中以观世音寿展为集会日期,各路善男信女都会在3月18日和和9月18日来此做庙会,甚是热闹。

神灵在人们的心中是一种精神寄托,逢年过节,人们祭拜祖先,敬天、地、神。有人说这是迷信,但是缺乏说服的理由。神真的存在吗?当代易学大师曾仕强先生这样解释:“神作为上天与人间的桥梁,辅佑人明白天意。作为人,要敬天,顺天走正道,自然就会与天、神感通” 。 佛光普照,是近年来云台山的一个奇异现象。十多年前的一个早晨,村民杨清英从地头回来,走到村前的一颗槐树下,刚坐下来歇一歇,突然看到村后“云台山顶发光,往两边散,把山两边都包围了。”“后来我把眼睛一擦,怕望错,”再一看,“唉,是真的啊!”那光的颜色“红和黄,金光闪闪的。”这座充满神奇的灵山,更多神话般的传说。让人心生敬畏。

云台山的兴盛与传说与山下忠排岭这个古老村庄息息相关。正是这里勤劳与智慧的村民赋予了云台山故事久经不衰的魅力。

元朝举人陈秀,字筠轩,于江西省甲午进学永乐富贵中试,丁酉科举人,恩赐湖广辰州府卢溪县第二任教谕,儒学正堂。正是陈秀公的后代在这云台山下,忠排岭这块土地上开枝散叶,耕读传家。到明朝时期,这里的陈姓人口发展到好几百口人。寨子的房屋比现在多很多。云台山顶上的佛寺便是那时的先辈建造起来的,远近香客四处云集,山脚山顶有商贾买卖,杀猪宰羊,空前兴盛。

清朝诗人李涌,到云台山一游,并留下诗句,至今流传:

城北寻幽寺,高深一望收。

三山列翠嶂,两水绕清流。

野竹鸣天籁,寒松护石头。

中林烟火起,归兴转夸犹。

可见当时这里的森林茂密,环境优美宜人。

好的山水养育着一方人,陈秀公的第四代子孙陈琼林,时任广西恩军经历司,远近闻名。膝下五子,其中陈源清年少十九中举人,更是声名远扬。泸溪县专为其设立“艺林拔翠坊”。可谓是人杰地灵。

云台山的神话更具传奇。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多都知晓,山神“豆老”经常显灵,来这里敬看求拜的,心诚自然灵。凡是冒犯者,则以毒蛇显身警告之。

云台山的灵魂——天池水,云台山上松竹叠翠,云高气寒。山顶深处有一山泉,终年不绝,泉水清澈。 昔时邑人避蔻山上,可供千余人生活之用,如今泉水亦涓涓而流,我们当地人称之为“天池水“。七十年代抓农业生产时,政府带领村民在山顶还修建了”云台山水库“就是引用了天池水源。你若有幸亲眼目睹水库的水从山顶放下来,宛如九天银河,甚是壮观。

悲壮的避难史——杀猪岩

云台山右侧山峰为万架山,与云台山紧密相连。从山脚上去要经过台子门,两侧有巨石相对而立,仅容一人通过,设有一门,门石巢犹存,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据说这石门曾经要宽一些,后来慢慢变窄。山顶上有石庙遗迹,一条小路直通山顶,路边两侧的地有种过庄稼的痕迹,如今都已长满竹子,形成一片竹海。在林地的后面路侧有一块近两米宽,三米多长的巨石,石面平整,可容纳十来人席地而坐,这便是昔日有名的“杀猪岩”。

据老人们说,当年附近村民为了避难“长毛”和匪患,人们都逃离家乡,带上家人和贵重物品,来到云台山和万架山天险之地避难。有些人把家里仅有的猪、羊也牵上了山,以防被抢劫,由于云台山与万架山紧紧相连,互相呼应,山顶上可容纳数千人。人们为了生活,在这里种起了地,养起了牲畜,这块石头便成了杀猪宰羊的理想之地,杀猪岩便由此而得名。

避难的情景十分的惨烈。有一次土匪“长毛”来袭村,村里人来不及带走东西,一位妇女抱起自己的小孩就往山上跑,精力耗尽,再加上心中惊恐。等她跑到山上时,已经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耳朵从此聋了。其惨烈场景可想而知。

隐形的灵异传闻——狮子岩

在云台山左侧山脚下有一条小溪,溪水常年流淌,从不干涸,这便是虎荻溪源头的上流部分。溪对岸驻扎一个村庄杨家寨,十几户人家。杨家寨正对面是古寨忠排岭的田地。就在这田地下面有一片森林。高大的树林中隐藏着一块巨形石狮,头朝杨家寨,尾对忠排岭。由于得天地之灵气,竟然显灵,晚上到杨家寨村民家中偷吃粮食,白天又化成石头。久而久之被村民发现,村历理事的头人便带着众人将其狮首凿断,抛到山下,从此再没有粮食不见的现象了。这便是狮子岩的由来,如今石狮子头上的凿印还隐约可见。

有关狮子岩上方田地纠纷还有段真实的往事。元朝末年,杨家寨有一女嫁到忠排岭寨,她爱夫君是才子,用心良苦将娘家的田地契纸也悄悄的做了陪嫁带到夫家,那田地也就顺理成章变成了忠排岭夫家人的田地了。女儿的娘家不服,便请县太爷现场办案,据传县差八抬大轿要抬县太爷到实地办案,忠排岭的谋事动了主意,告诉县太爷说,忠排岭半坡上有两块巨石,轿子通过会被夹住,上不了忠排岭,只有从山脚下沿溪而走到杨家寨,到那里看现场。县太爷也只好沿荻溪而行来到杨家寨。那天刚好狮子岩半山腰上 大雾笼罩,上面的田地一片朦胧,什么都看不清,怎么办?县太爷既然亲自来办案,总不能无功而返呀,这时他看着半山腰那一线沉沉的雾气,县太爷灵机一闪感叹道:这不是老天爷早就划分好了呀?便对双方的村民说:“本案处理如下:以半山腰雾为界,雾以下看得见的地方为杨家寨所有,雾线以上看不见的地方为忠排岭田地,从此不必再闹纠纷。”真是一场啼笑皆非的办案,从此被传为佳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