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和奶奶
杨晓凤
我的爷爷,出生在书香世家,从有记载的文字和立碑里,可以清晰看出,清朝时一位出生于康熙辛酉年终于乾隆甲申年,名叫杨晶水心的老祖辈,文韬武略,知晓天文地理,碑文里留有皇清显考文大字。从外地来到了泸溪的乡下,扎根延续,开启那一片的文化文明。祖祖辈辈教书育人,方圆几十里的男孩,都在我们家的祖辈的私塾学堂里读书学字,方圆几十里的红白喜事,对联喜帖,都要认我们家祖辈的笔墨。学规严厉,治学严谨,培养出了秀才,据说还出过举人,爷爷是我们家祖先从外地迁徙来泸溪后的第六代子孙,长得英俊帅气,仪表堂堂,满腹文章,他学业有成,他的上辈旁系亲人都远走他乡,或经商或从文,爷爷为延续这一方文脉,留在那个偏远的山沟,结婚生子,教书育人,秉承祖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用文化开启文明的窗口。
1937年,侵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3营官兵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直接在卢沟桥上指挥打响抗战第一枪,“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至1945年漫长的8年抗战,硝烟烽火,多少文人志士,投笔从戎,奔赴抗日第一线,保家卫国,流血牺牲,我的爷爷也不例外。
1939年冬天,姑姑5岁半,父亲1岁半,奶奶27岁,33岁的爷爷满腔热血再也站不住三尺讲台,爷爷告诉奶奶他要去当兵他要去抗日。奶奶虽然没有文化,但她深爱着爷爷,虽然舍不得爷爷走,但爷爷的志向就是她的志向,毫不犹豫地支持了爷爷。他们夫妻俩一同说服了祖爷爷祖奶奶,爷爷说走就走,告别了妻儿,告别了他的父母双亲,告别了他熟悉的讲台,告别了他寄予希望的学生,投笔从戎,直赴抗日队伍。
1939年隆冬,爷爷的部队在沅陵城里集中,奶奶得知消息背着刚刚牙牙学语的父亲牵着尚还幼小的姑姑,日夜兼程追赶到沅陵。当时爷爷的部队马上就要启程,奶奶无数次跟我们说起和爷爷分别时的情景,,是站在码头跟爷爷匆匆见了一面,爷爷一身戎装,高大挺拔,英武帅气,“一定要照顾好父母双亲,一定要抚养好一双儿女,总有一天一定会赶走日本鬼子的,一定要让儿女们多读书,将来建设国家一定是需要有文化的人,一定要等我回来。”在那样国难当头,山河破碎的战乱年代,根本顾不了你的儿女情长,根本顾不了你的难分难舍,爷爷对奶奶几句叮嘱,摸了摸我父亲的小脸和姑姑的头发,转身就进入了集合队列。谁知这一别却成了爷爷和奶奶永别,嘱咐成了重托。后来有过一次行军和平安的口信,从此爷爷杳无音讯,一家人天各一方,奶奶就这样守着爷爷的重托,直到永远。
爷爷走后,留下了几大神柜的古书古文,也是唯一的财产,但27岁的奶奶只字不识,无法继续爷爷的事业。奶奶要照顾我年幼的父亲和姑姑还有年迈的祖爷爷祖奶奶,支撑这个家的全部重担都落在了奶奶一个柔弱女子的肩上。爷爷刚走时奶奶每天以泪洗面,但生活的重负,容不下你的眼泪,她开始学习犁田,学会了男人干的重活累活,独自一人撑起了这个家,恪守自己的誓言,等待我爷爷的回来。奶奶吃尽了所有的苦,流尽了所有的泪。兑现了她给爷爷的所有承诺,尽忠尽孝安葬了两位老人,还送我的姑姑上了学堂,供我的父亲进城里读了书。1945年抗战迎来了全面胜利,奶奶以为她日思夜想的爷爷会回来,可是没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进入了非凡的50年代。姑姑和父亲也相继长大成年,因为姐弟俩读了书有文化都参加了革命工作。姑姑投身到解放初期轰轰烈烈的土改革命运动中,成长为50年代非常出色的青年女干部,还当上了我们县武溪镇的团委书记,父亲从最初的农业专业学校毕业又转行工业,而且在技术革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为他所在国有企业破解了专家都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全厂为父亲的成果而骄傲!父亲曾说过,他这一辈子,父爱缺席,但他知道父亲对他们姐弟俩的期望和厚爱,“多读书,为建设国家做事”这是爷爷留给他和姑姑最宝贵的遗产,也是他人生最初的觉悟。父亲对我们姊妹非常慈爱,常常教育鼓励我们,“多读书,作对社会有用的人,做真诚善良的人”这一条成了我们家的家训。我的父亲对我爷爷的全部记忆,是军人军装!是高大转身离开他们母子的背影,他对父亲一辈子的情结,是军人军装。后来我的弟弟长大,父亲一定要他去参军当兵,而且还多次去部队看望弟弟,感受军营生活,用那种最特别最特殊的方式怀念他的父亲——我的爷爷!抗战结束后,有远方的种种口传,说我爷爷在奔赴抗战的途中,得了瘟疫,死在湖北恩施,父亲多次出差来到湖北恩施寻找爷爷的遗骨,都没有如愿!
抗战胜利后,有多种版本的爷爷的消息,有的说死在湖北,有的说死在战场,有的说去了台湾,凡是说到我爷爷的,奶奶就是一场哭,她太爱我的爷爷,一辈子就是守着这份爱,陪伴她走过了漫漫的93年人生。在家里奶奶提得最多的是我的爷爷,想得最多的是我爷爷,特别是奶奶在她的弥留之际,天天告诉我父亲,她在和我爷爷说话,就要去见我的爷爷了。多少年来常常看到她一个人泪流满面,问她怎么了,就是一句话,说“想你爷爷了”。常常说起她年轻时的种种往事,是那份爱的力量支持她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年轻时学习犁田,因为不懂要领,牛不听使唤,牛满田坎的跑,她追也追不上,就躲在田坎上哭,哭完了,还要继续追到牛,还要继续学习犁田犁地。有一次为了躲土匪,我父亲因为缺医少药,咳嗽成了肺病,为了不让土匪听到声音,她用手捂着我父亲的嘴巴,不让咳嗽声出,差点把我的父亲捂窒息,差点就没有了我的父亲,也就没有了我们。历历往事,千辛万苦心痛心酸,我们晚辈常常听着听着有时会忍不住放声大哭,奶奶真的好伟大,她的爱好伟大。奶奶说,她没有文化,吃尽了苦头,一定要晚辈们听我爷爷的话“多读书,有文化,像我爷爷一样,为国家做事,像我爷爷一样,要有大志向”。奶奶和爷爷在一起共同生活只有短短的六年半时间,但她却用一生守护了她值得爱的人,用她的爱温暖了整个家,成全成就了我爷爷的重托。奶奶常说,虽然爷爷不在,但她一点也不孤单,因为爷爷就在她心里,就在她身边,爱的力量强大而恒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抗日救国,一场战争夺去了我爷爷年轻的生命,一场过早的生死离别,我的父亲和姑姑一辈子残缺了父爱。奶奶用66年坚守了她的爱,书写了爱的苦难诗篇,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假如没有那场战争,爷爷和奶奶该有多幸福恩爱。
但愿天国的爷爷奶奶能够相见。
我的父亲生前在2004年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们这一脉后人,能继承和发扬祖人的传统美德,爱国,守纪,敬老爱幼,成为优秀的公民,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掌握先进技能,为强国,富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以此告慰爷爷奶奶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