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和顺很多次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十多年间,和顺从一个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古朴村落蜕变成一个充满商业气息的旅游名镇。每次走进和顺,感觉都不一样,应该说是越来越精致了,而这种精致里有一些弥足珍贵的东西也在慢慢消逝,为她华丽转身欣喜的同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淡淡忧伤。
去年初冬,因去德宏芒市参加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指导员培训,回程中顺道又匆匆去了一次和顺。这座有着六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古镇,再一次走近,读她千遍也不厌倦的依旧是那些老屋,一千多座传统民居中,清代民居就有一百多幢,“四合院”、“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老宅的木雕门窗,无论是花鸟还是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明清建筑特色。火山石台阶是就地取材,古雅美观又透气防水,厚重的豆沙色浸透出历史的沧桑。而一些西方建筑元素的介入,又让你了解和顺在保留历史的同时,又有她“外向型”的一面,和顺人,那些四海为家的游子,走夷方做生意,不仅赚回了海外的钱财,也将海外的文化、习俗和技术与本地传统文化交流整合,糅合出极具边地特色的和顺文化。行走在安静的巷子里,这个古朴的小镇与五年前去时又有了很大变化,临街的民居都变成了商铺和客栈,那些原本僻静的小巷,也都铺了青石板,整洁清爽,比多年前的石子路好走了。农家的院落,几乎都成了店铺、酒吧和客栈。一扇虚掩的门后,一个身着土布衣服,扎着小辫,疑似艺术家的男人正在专心在一支木瓢上画画。小巷尽头三五游人在拍照留影……
这是一个安静而美丽的村子,整个村子环山而建,渐次延绵,古刹、祠堂、明清古居疏密有致的散布在坝子四周。
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这是民国元老李根源老先生描写和顺的绝美佳句,而“小苏杭”三字就极好地概括了这座小镇的美,山有仙则名,地有水则灵,据介绍这座始建于明朝的汉族古镇古名阳温暾,因有一条小河自然绕抱村子,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称“和顺”。
从古镇的高处向下望,目光所及之处一马平川,明堂敞亮,既顺应了地形地势,又蕴含了中国风水的布局规则。
云南极具特色的古村落,大都与少数民族有关,而和顺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族村子,居民大多是明朝初期到云南从事军屯和民屯的四川人、中原人的后裔,中原文化的血脉传承,使得和顺人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虽背井离乡,但和顺的村落风貌、民居格局、建筑风格无不浸润和保存了中原汉族文化之精髓。
和顺图书馆,这是每次去和顺都想去看看的地方,之前有些担心游客多了,成了参观点后,会不会也象那些民居一样,不再是原来的模样。走进阅览室,还好,几个老人正静静的读书看报,觉得不该打扰他们,就悄悄退了出来。这个现在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图书馆名气很大,它始建于1928年,是全国唯一的乡村图书馆,现藏书八万余册,二十年前第一次来和顺,记忆深刻的就是这个图书馆,当时极爱读书的我,羡慕在这里做一个农民都有这么多书可以读,实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从一个有近百年历史乡村图书馆,和顺先人重视教育可见一斑,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成为全国旅游名镇是理所当然,出艾思奇这样的大哲学家也就不足为奇了。
巍峨的石牌坊如同我们坚强不屈的民族,见证了那场惨烈的战争,极地明珠腾冲,中国美玉之城,在那场战火中成为一片瓦砾,来凤山被炸成焦土,而仅一山之隔的小镇和顺在中、美、日军队漫天炮火中,竟奇迹般完整保存下来,毫发无损。是偶然的幸运,更是冥冥中的天意。
绕村的小河依旧安静的流淌,一群麻鸭悠闲的在水里觅食,对岸的田野,荷叶已经枯萎,褐色的莲蓬却依旧坚挺,偶有一两只鸟儿在上面停留、歇息。三三两两的农人正在采藕。
沿着长长的河堤往回走,洗衣亭前已不见当年浣衣的女子,倒有一群男人在洗菜。小河边长长的洗衣亭,在我第一次来和顺时就印象深刻,当时已有一些破落的洗衣亭,现已修缮一新。据说,当初修洗衣亭是有一些缘由的,和顺男人大都走夷方,赶马帮做生意,常年外出,思念丈夫、儿子的女人就经常在村口守望亲人,等待他们归来。小媳妇们思夫心切又羞于表达,就常常以洗衣为借口,日日在村头溪边名为洗衣,实为等候夫君归来。男人们知道女人心思后,心疼女人被日晒雨淋,于是盖了洗衣亭,好让翘首盼望他们的女人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我无法考证这样的说法是不是真的,但这样的传说真的让人感觉特温暖。做和顺女人,哪怕年复一年的独守空房,心里也会有满满的幸福和期待。看着一大群有说有笑的洗菜男人,我们调侃,该不是现在和顺女人都外出打工,留守男人也在这里守望媳妇的归期。拐一个弯才发现,路边一户人家正准备办喜事,院子里临时搭起大灶,锅炉的水已经开了,八仙桌上宰好的猪正在开膛破肚,一道骨仙风的老者正书写对联,字写得出奇的好,如同书法家,几名围观的游客,忍不住拿起手机拍照,啧啧称奇。伺候在左右的年轻人将写好的对联凉在院子里,红红的摆了一大溜,从对联的内容看,是要嫁女,很多人在为一场即将到来的客事忙碌着,喜气盈门,在洗衣亭里洗菜的那些男人也应该在帮忙之列。
路边一个小摊在卖豌豆油粉,金黄的豆粉加在一层一层的锅巴里,萝卜丝、莴苣丝、辣椒油、草果油、酱油、葱花、芫荽、花生、芝麻,还有大坛盛的醋,佐料整齐摆放在一个小簸箕里,像极了家乡的小吃摊,一看就有些垂涎欲滴,离家才十多天,已经很想念这种味道了,要了一碗,觉得醋都很地道,是正宗的木瓜醋。忍不住问大妈是不是与大理有些渊源,她说她是大理姑娘嫁到和顺做媳妇,已经快三十年了。我说,和顺是个好地方。她说是,笑颜里俨然已是一个地道的和顺人。
上车,再度回首,朵朵白云下,和顺慢慢淡出了视野,一些遗憾,一些留恋,还有一些期冀在心头,忍不住对坐在身边的同事说:和顺,我至少还要来两次,一次在油菜花开的春天,一次在荷花盛开的仲夏。然后,想在和顺住几天,找一家小客栈,要一间开窗便可以看到田野的客房,睡到自然醒,推开窗,便会有金灿灿的菜花扑面而来;在和顺图书馆读读书、看看报,在街角吃一碗豆粉,沿长长的河堤散步,坐在柳树下,看日落西山,依着木椅,听蛙鼓声声,等待荷塘之上的月亮慢慢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