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晓洁的头像

杨晓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23
分享

牛歌悠扬的岁月

在我的故乡,美丽的彩云之南,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落地,布谷鸟清脆的鸣叫响彻山谷。随着彝家汉子一声悠长的“哦唻……”,悠扬的牛歌在山谷里久久回荡。一年春耕季节到来了,山村开始忙碌起来。

我家乡传统的耕作模式,耕夫用牛耕地,牛不系绳索,不打鞭子,甚至不厉声呵斥耕牛。全凭牛歌指挥。耕牛也配合默契。最壮观的场面要数春耕,一山连一山的梯田种水稻,亮汪汪的水田从山头绵延到山脚。田间牛歌飞扬。此起彼伏。

牛歌,即耕夫在劳动时专门唱给牛听的歌。是对牛的赞美,颂扬和尊敬。既表达对牛的同情和希望,褒奖与安抚;也表达自己耕耘和劳动的辛苦,播种希望和期待收获的快乐。久犁的老牛听着牛歌,与主人配合默契,新教的牛犊被老牛带着,一天天熟悉牛歌与土地,走向稳成。在一曲牛歌中,牛与人相互鼓励,共同努力。完成一季又一季的耕种。

为什么要唱歌给牛听,小时候听过父亲讲故事,远古时候,女娲补天创造了人类,大地却一片蛮荒,人类在恶劣的环境里,每天劳作,还是过着衣不蔽体,食不饱腹的生活。牛本是住在天上的神牛,看到每天辛苦劳作的人类,心生怜悯。便下凡帮助人类耕田耙地,开荒种粮。有了神牛的帮助,人类终于有了充足的粮食,繁衍生息下来。神牛下凡前神仙嘱咐神牛,渴了千万别喝田里的浑水,神牛劳动时太累,忘记了神仙的嘱咐,口渴喝了浑水,再也回不到天上。故此,人类为了表达对牛的崇敬和感激,歌颂牛的无私奉献。在与牛一起劳作的时候就唱歌给牛听。在我的老家,每年稻谷收获时有吃新米过尝新节的习俗,尝新节的第一碗新米饭喂耕牛。大年初一,一年的第一天,要给牛吃撒上盐和糖的糍粑,或是油炸糯米面粑粑。

牛歌的内容很丰富,有相对固定的调,词多即兴而歌,除了用歌声呼唤耕牛踩沟,调头,拐弯等指示外,还唱农时节令,唱天地人间事,唱劳动的辛苦,唱丰收的喜悦。但唱的最多和每天必唱的,还是当天劳作的内容。比如,开工时,唱“你快快的走么我紧紧的跟,早早耕完我们早早歇……”;累了中途休息唱“你也苦么我也累,我歇口气么你也喝口水……”;如果耕到很晚还收不了工时唱“老牛今天对不住你,熬着再走一小会,犁完这沟么我们就歇工了……”。在我的家乡,各家的耕牛都有名字,唱牛歌时通常在每句唱词前都加上耕牛的名字,感觉,人与牛之间的关系是一起劳动的伙伴,是可以进行情感沟通的朋友。

牛歌,这种配合劳作时的节奏唱给牛听的歌,是农耕时代特有的文化现象,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创作出来的特殊歌谣。当耕夫以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对牛劳作时发出的指令进行控制时,那荡气回肠的牛歌自然流淌,一气呵成。各种情感也通过唱牛歌得到酣畅淋漓的释放和表达。唱牛歌,是劳动者在艰苦的劳动过程中随心所欲的自由创作。因生活经历,各自感受,嗓音条件,传统习惯不同而丰富多彩。在这些悠扬,高亢、伤感的歌声里,内容是反映农耕时代男耕女织的劳动生活,刻下农耕时代深深的烙印。同时又抒发出人们尊重自然,感恩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情感。

这些年,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耕牛慢慢退出的同时,牛歌也渐渐消逝在岁月的长河里。但牛歌记载的古老岁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牛作为农业文明中重要的耕作工具,与生产密切相依的牛歌,伴随劳动人民走过一个又一个春秋。随着社会的进步,虽然耕牛正逐步淡出了参与生产的行列,但在我的故乡,使用牛的传统习惯,在劳动生产中形成的牛歌,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现象。每到春耕秋种的季节,走在广袤的田畴间,我会时常想起留在记忆深处,牛歌悠扬的山村,那是渐行渐远的的岁月里,一抹永远的乡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