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晓洁的头像

杨晓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05
分享

爱上种庄稼

我出身农家,我的祖祖辈辈,终日脸朝黄土背朝天劳作的农民,年复一年的辛苦,到头来最多也就能混个温饱。到了父亲这辈,多少见过一些世面的父亲认为,读书是我们这种家庭的农家子弟,跳出农门唯一的出路。父母为此含辛茹苦抚育我,节衣缩食供我读书,最大的愿望便是希望从小体弱的我,有朝一日能成为公家人,不用日晒雨淋的劳作,也能有一口饭吃。三十多年前的一天,我如愿以偿,有了一本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每月可以从只面向城镇居民和国家公职人员销售的粮店,购买30斤平价粮,户籍从农户变成了非农户。我成了一名吃皇粮的国家公职人员,让我的父母很欣慰,而我的职业,一名乡镇农科站的技术员,又让我父亲多少有一点遗憾。我知道,老师或是医生才是他最希望我从事的职业,也是他心中最神圣的职业。

跳出农门又回农门,尽管此农门非彼农门,遗憾归遗憾,在那个年代,对于就业我们别无选择。之后的日子,吃皇粮拿俸禄的我依旧像一个农妇整日忙绿在广袤的田野,从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到高级农艺师,从屁颠屁颠跟在前辈后边做记录当助手的小女孩,到独立承担项目两鬓霜花的中年妇女,闻着泥土的芳香,看一季一季作物生长、收获。想起那些流逝在田野上我的青葱岁月。近三十年的时光如同白驹过隙,从春天到夏天,从秋天到冬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播种、出苗、生长、收获,熟记于心的二十四节气,什么节令播种、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收割,有时候早一天或晚一天,产量质量就可能有天壤之别,真可谓差之分毫 ,失之千里,老百姓说的赶节令,一旦错过,就是一季。追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所总结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事的关系,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中华农业文明的精髓。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与每一种我熟悉或陌生的作物一起成长,让我切身体会万物有灵的意义,慢慢就生出一种无比的亲切和亲近。蔚蓝的天空下金色的麦穗,晚风里微微的稻香,白雪皑皑的山下成片的菜花、荷塘月色里忽远忽近的蛙声,农家屋檐下黄灿灿的包谷串,秋风里一坡接一坡的荞麦花都是我眼里最美的风景,我爱长在地上的每一种作物,农人侍弄它,在最合适的时候播下的种子,在更合适的时候收回更多的种子。成长的过程里,为她除草施肥,捉虫撒药,如同培育自己的孩子培育它们茁壮成长是农民的本分。该开花时开花,该结实时结实,用沉甸甸的收获回报服侍它的人是农作物的本分。将最优良的品种、最先进的技术推广到广大农村,将最优质产品、最安全的食物呈现给更多的消费者,是我的本分。

古往今来,民以食为天,一直是国人奉行的生存法则,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历朝历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脚下的这片土地,依靠稳定可靠的农业就可以获取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财富和资源,粮丰国安一直是太平盛世的根基所在,泱泱大国,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粮食发挥的作用真可以说是居功至伟。有粮则稳,无粮则乱,家有存粮心不慌,历史反反复复用无数血腥的事实印证这一历史结论,粮食对于人类的意义,只有经历过饥荒的人,才有发言权。在饥饿面前,为了一粒能活命的粮食,人的道德、人性、廉耻都会因此荡然无存。当下的中国,国泰民安,充足的食物,平稳安定的生活,这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艰苦奋斗才有的结果,我们的前辈为守护家园,为了这片能长出粮食的土地,艰苦卓绝的奋斗,甚至付出生命都在所不惜。

我们,该珍惜当下,让国家繁荣富强,让人民丰衣足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农业发展,粮食安全是这个庞大工程的基石,而自己是这个基石上的一粒小石子,当一个新品种得到成功推广,一项新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农民因此增产增收;当憨厚的老农送来一小袋新米,说这个品种真的好,好吃又增产;在市场买菜时篮子里忽然多了几个茄子或是一把辣椒,精明的小媳妇说,盖了地膜,提前上市,价格好得很,今年又赚了,您也尝尝;一畦生病的庄稼地里,焦急的老农拨通电话后眉宇间慢慢散去的愁云……我知道,在这个小小的,农业依旧很落后的边远山区,传统农业,因为有我们,有了改变,小小的成就感也让自己切身体会存在的意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