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晓洁的头像

杨晓洁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6/11
分享

把根留住让梦想飞

——漾濞县精准扶贫之产业扶贫纪实

2017年,春天多雨,漾濞的夏天,感觉比往年来得更晚一些。

漾濞,漾濞在哪里?

漾濞在云南省西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在世界地质公园苍山西坡,在绵延不断的层层山峦中,一个国土面积1860平方公里,98%为山区。总人口101775人,世居彝族、白、回、傈僳、苗等17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43590人,占44.76%。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彝族自治县。

2017年初夏,一个骤雨初歇,碧空如洗的清晨,我同全州作家走基层助力脱贫攻坚采风的作家们一道,走进革命老区漾江镇,闻名遐迩的苍山西坡杜鹃花海所在地安南村,村党支部和贫困户一起种下的天麻菌丝已经萌发;潺潺漾江边风光秀丽的桑不老村,贫困户刚刚从养殖场牵回一头小牛犊;走进南丝路及滇缅公路穿境而过的太平乡,“太平铺特色旅游小镇”杨梅树村曲径通幽的农家,敞亮的村文化活动中心,从一砖一瓦到墙壁道路无处不在的浓浓的民族风,八达听夏农庄里彝家阿哥浑厚响亮的唢呐声伴着彝家阿妹灿烂幸福笑容;生机盎然的“万宝生态核桃谷”,世界上大多核桃品种都在这里安家;走进富恒乡,这个人口仅八千多的古老彝乡,74个自然村却有上百支文艺队,每天跳着欢乐的“路路责”,让我们切身体会,这些缺钱的寨子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他们缺钱,但不缺文化;爱其新村安置点即将完工的新居,将不再受地质灾害的困扰,朴实善良的彝家人即将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迎来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走进平坡镇平坡村劝桥河弓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看这种曾经面临灭绝的珍贵鱼种在池塘里欢快游动,养殖成功的意义不仅仅只是赚到钱……

每次下乡采访、与很多挂钩贫困村、贫困户的党政领导,村组干部交流,分析贫困原因:贫困群体不外乎三种情形:一种人,不上进,日子过一天算一天,钱有一文用一文,得过且过,对生活没有目标,没有规划,老百姓说的“好吃懒做”;一种人,因病、因无法预见的天灾人祸,因生存环境、发展条件限制致贫,每天辛勤劳作,仍旧入不敷出,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最后一种因先天不足,残疾、智障等因素,生活能力差。三种人中第一种人,要解决他们等、靠、要的思想问题,只要思想问题解决了,愿意努力,脱贫不难。第二种人,是最要支持和拉一把的,他们生活压力大,思想负担重,想干不能干,想干不敢干,想干干不了,要为他们树信心,解决具体问题,找合适项目,鼓励帮助他们;第三种人,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和能干什么,是最难脱贫的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扶持的同时要给予更多的关爱。扶贫一定要精准,这是基层干部说得最多的一个话题。

每到一处,看基层干部忙碌的身影,每到一处,看信心满满的群众。都让我心生感动。这些年国家付出如此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努力没有白费,脱贫指日可待。

回顾漾濞多年的扶贫工作进程,生态良好,资源富集是漾濞的优势,贫困却如阴魂不散的恶魔时刻制约着漾濞的发展。

2013年建档立卡时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乡2个,贫困村18个,深度贫困自然村7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4285户15057人。,贫困发生率20.65%。

2016年全县已脱贫出列8个村,脱贫2409户856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9%。

2017年计划脱贫2个贫困乡,9个贫困村,2049户贫困户,5038人。实现脱贫摘帽。

时间进入“十三五”,各级都面临着沉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如何在十三五的最后两年实现贫困人口彻底脱贫?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漾濞这个集山区、民族、贫困的小县,致贫因素复杂,迎难而上,以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方针为指导,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脱贫思路。坚持“统一指挥、分片负责、明确责任、属地管理”的四项工作原则,坚持“生态与发展并重、扶志与扶智并重、输血与造血并重、产业与基础并重”基本要求,按照“围绕跨越发展全面提升一个目标,力促农村基础和农民素质两个提升,培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能源三大产业”的123发展思路。让漾濞从以点带面到连片整体脱贫,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贫困的因素很多,薄弱的基础设施,恶劣的自然条件,人口素质差,人心不齐,无公德心,没有志气,不以穷为耻,不以困为辱,导致连片贫困,整体贫困。曾经一度有些整体贫困的村寨把能否吃着“低保”都当成了相互攀比、炫耀的资本,说“我们家是低保户”时的那种理直气壮和“自豪”感让人觉得一种莫名的心痛。

导致贫困的因素千差万别,贫困导致的结果却都一样:它让这个群体缺乏安全感、缺乏幸福感,散失自尊,缺乏自信,导致自卑、自闭,严重的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这种状况要改变,必须改变。扶贫要打攻坚战,各级干部义不容辞,不能退缩,也无路可退。

总结多年扶贫工作得出的一个共识:产业扶贫精准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摸准本地实情,把准贫困病根,扭住了产业扶贫“精准”二字,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突破口,引入新型主体,形成充分整合本地优势资源的产业经济 ,将贫困户充分吸纳进特色产业体系中,实现整体性帮扶,整体性脱贫,从进行技术培训的“扶智”到解放思想、改变观念的“扶志”。激发了贫困户自身要求脱贫、渴望脱贫的内生力量,显性的效果令人激动,看得见,摸得着的脱贫实效让更多贫困户充满信心。

漾江镇地处黑潓江边河谷地带,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生产区域,总人口5592户15841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0户1469人。

桑不老村是漾江镇的一个行政村,母亲河漾濞江绕村而过,风光旖旎,每年油菜花开和稻谷成熟的季节,田园风光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但就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庄,由于传统农业收益低,贫困面大。

近年来,随着牛肉市场价格不断走俏,肉牛养殖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

结合“产业发展脱贫一批”的扶贫思路,2014年8月,漾江镇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建档立卡户的”的5+x模式,首先在桑不老村启动,漾濞彝族自治县鑫融养殖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建档立卡户”的发展模式,在桑不老村发展云岭牛(BMY)养殖。

为减轻贫困户的养殖成本,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企业采用订单模式为农户提供犊牛,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养殖一头牛还可获得政府2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现桑不老村肉牛养殖规模发展到1000多头,产值1000多万元,覆盖面也不断扩大,形成了以桑不老为核心,带动上邑、脉地、金盏、安南、江桥、普坪等河谷地带肉牛养殖,全镇存栏达15000多头,产值18000万元,这种肉质可与日本神户牛肉相媲美的肉牛,已经成为漾江镇坝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增收产业。或许哪天你在某高档酒店或西餐厅品尝价格不菲的雪花牛肉,原料就来自苍山脚下,风光如画、洁净,无任何污染的桑不老村。

上邑村、安南村是漾江镇下辖的两个普通的行政村,但上邑村境内的苍山西坡大花园,安南村境内的银甲杜鹃花海闻名遐迩,每年无数游客慕名而来。而对当地老百姓,却因大部分土地、林地在苍山西坡保护区内,开发利用备受牵制。

高达86%的森林覆盖率为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广阔空间。发展保护不矛盾。林下人工种植滇重楼、续断、天麻、龙胆草等中药材已有几十年历史。经过野生种、苗的驯化,培育后形成了具有漾江特点的品系。种植已有一定规模,种子供不应求,特别是滇重楼的种植,从种子的收储、选育、育苗、移栽、管理、采收,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技术。2016年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000亩。有重楼、天麻、纹党参、黄精、独定子、桔梗、秦归、续断、半夏、龙胆草、木香、黄芩等十几个品种。漾濞境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漾濞昌茂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利源特色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漾江镇核桃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大理大自然林下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漾江镇金顺中药材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漾濞供销双丰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等七家,共规模化种植12800亩。林农自发零星种植7260亩。

林下中药材种植成为漾江镇农民脱贫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

但经济效益好的品种,名贵中药材,比如重楼、天麻种植成本也高。按今年的价格种1平方米天麻,投入就要200到250元,1亩投入要15万元左右,尽管一年后收益可达28到30万元。有公司回收产品,除去各项成本,每亩净收入在10万元以上。但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一些人不敢投,更多的是投不起,眼看着周边的种植户都发了财。自己只有羡慕的份。

上邑村党支部和金顺中药材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义不容辞,本着致富路上一个也不能拉下的原则。让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参与到天麻种植中来。上邑村村民活动中心旁有一块600多平米的上邑村集体经济天麻种植基地,贫困党员和建档立卡户都有股份在里边,村总支书记给我们介绍说,这块投资18万元的基地,按目前的市场价收获时产值可达30万元以上,贫困党员和建档立卡户的股份不是现金投入,是投工投劳的工钱折价入股,到天麻收获后,哪怕市场行情不好,困难党员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也能拿到每天100元的工钱。还可按入股比例分红。支书还说这样做一方面是让贫困户和困难党员在短期内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是要树立他们的信心,只有让他们参与进来,学技术,学经营模式,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少走弯路。

这种模式实施得更加彻底的是平坡村党支部和平坡劝桥河弓鱼养殖合作社,村党总支书记杨泽,当了几十年的村干部,获得过太多荣誉,2015年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村党总支书记,多次被县委、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首届“大理十大最美人物”之最美村官。一看就是个精明人。他介绍说:劝桥河弓鱼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2015年启动实施,合作社以养殖珍稀鱼种弓鱼为主,现占地7亩的一期工程已完工,占地23亩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截止目前,合作社累计入股185万元,共建成9个鱼池,投放弓鱼苗85000余尾,目前村委会控股51%,建档立卡户自愿将政府补助的每户4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共有10万多一点,占6%左右。按资金的10%给予分红,每年能分到400元。待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在300万元以上,年盈利不少于50万元,企业发展壮大后,建档立卡户每年都能按比例分红。让国家的产业扶持资金能长期发挥作用,使无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有一份细水长流的稳定收入。我们去采访时,已经分到400元红利的建档立卡户霍张良正在弓鱼养殖场打工,他说他每个月还能拿到3000 元的工资,一年有三万多,因为自己也有股份在里边,干起活也感觉更有劲了。这个之前在很多人眼里的懒人现在比谁都勤快,我们见他时,霍张良一直在笑,笑的很开心。

太平乡太平村杨梅树村民小组在驰名中外的滇缅公路边,一个古老的彝族聚居古村落。这个只有43户162人的小村子2015年识别出建档立卡户17户63人。90%以上的群众祖祖辈辈都居住在杈杈房和石棉瓦房内,居住条件简陋,生活困苦。2015年,省民宗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安排,精准安排项目、资金。在杨梅树村启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建设。如今,这个昔日有些破落的村子已然蜕变成一个环境优美,美丽宜居的民族风情古村寨。春天,几千亩梨花绽放,更是吸引众多游客。我在村子里转的时候顺道走进了一户农家的院子,女主人客气的搬出凳子给我让座,我说,这么好的房子,这么好的风景,这么好的人,我真的好想在这里住几天。她笑哈哈的说,省民宗委挂钩扶贫的工作队员也这么说,说放假的时候要带他们的家属和朋友来家住几天,说这里比好多度假村的环境都好。我说那可以考虑开家农家乐呀,可以住的那种。她说,已经有这种打算了,她还有个梨园,一千多亩,春天来看花,秋天可以采摘。

我问他们这么大的家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她老公接过话茬同我聊了起来:太平这个地方,水好,土质好,这些年来,主要是育核桃实生苗和销售核桃果。太平乡每年育苗600多吨,出圃核桃实生苗1800万株,他们家每年育60吨左右,出圃200万株左右,今年的卖价是三角钱一棵。这几年,漾濞本地用的核桃实生苗基本都有太平供,周边地区的占比也不小,永平,楚雄都有,一部分还远销四川,他们的苗质量好,有信誉,客户稳定,销路不用愁的。

通过闲聊,我才知道,这个魁梧的彝家汉子正是杨梅树村的村民小组长梅树良。因为我们这次去杨梅树村,主要是要采访扶贫攻坚的一些情况,我问起几户建档立卡户的情况,他说每年育苗、起苗,梨园疏花、疏果、摘梨,都要请工,他们村建档立卡户中就六七户长期在他这里做工。有的做了几年,学到技术也开始自己做,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打工的工钱也不少了,一年到头大半年有活做,不用出门打工,也有稳定收入。生活会慢慢好起来。

他还说现在国家政策太好了,修了这么好的路,这么大的打歌场,一个村子的民族文化广场投资几百万,以前想都不敢想。我看了一些资料,知道政府有意把杨梅树村打造成“走滇缅公路、访丝路古村、观民族风情、尝核桃美食”、“滇缅公路探寻、丝绸之路访古、丝路古村度假、森林生态景观揽胜”的乡村旅游度假区。他说,他们一定会珍惜这个机会,把村子、房子建得更好,把产业发展得更好,把日子过得更好。

脱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而增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托产业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不发展,国家谈不上发展,农民不富裕国家就谈不上富裕。

农村,如何发展,都离不开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或种植、或养殖,农业产业发展是农村发展的根基,也是国泰民安的根基,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了,让更多的农民在这块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上刨出金子,让更多的贫困户找到脱贫致富的门路,从此安居乐业。这才是我们期望的农业和农村。这才是我们坚如磐石的根基,根留住了,梦才有起飞的点点。根留住了,梦才能飞。

(上传作品为原创首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