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晓洁的头像

杨晓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08
分享

我们家的红色记忆

我爱党爱国的启蒙教育,大多来自我不识字奶奶。我的记忆里,奶奶是我最亲近的人。跟在奶奶身边的时光,闲暇之余,奶奶讲古,讲得最多的是旧社会的磨难和辛苦。新社会的幸福和满足。我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等我记事,应该是七十年代中期,国家经历内忧外患,物质极度匮乏,物质生活比起现在的日子也是苦。但从奶奶口中说得最多的是共产党好,新中国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里我需要做个说明,奶奶其实是我的外婆,母亲是外婆的长女,父亲是上门女婿。外婆一直当入赘女婿为长子,我们一直称呼外婆为奶奶,称呼舅舅们为叔叔。

奶奶生在旧社会,幼年到了裹小脚的年龄,恰逢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发动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发布命令通饬全国劝禁缠足。奶奶的奶奶积极响应,将奶奶裹了一半的小脚第一个在他们家族的女孩中进行解放。尽管后来奶奶的脚依旧因为曾经裹脚变得有些畸形,但及时解放后,得以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成年后走路,劳作并没有受很大影响。

到奶奶老年的时候,我经常帮她洗脚,因为看到小脚趾头几乎全被压到脚掌之下,已经严重变形。每次我都会问她裹脚疼不疼?奶奶说,咋能不疼,那是活生生把脚趾骨头压折哦。但每每讲起她的脚得以解放,奶奶就一脸幸福的给我讲她的奶奶,说民国时期,宣布不准裹脚的时候,要革除这种延续千年的陋习哪那么容易,在奶奶家,奶奶的妈妈,我的太婆婆也依旧要坚持给奶奶裹脚。奶奶说,还好晚上她和她奶奶睡一屋,白天被母亲强制裹了脚,到晚上被奶奶悄悄放了脚。奶奶的妈妈明明知道自己婆婆草皮下放水,但在那个以长幼尊卑为伦理纲常的年代,也不敢顶撞自己婆婆。奶奶裹脚的时光就在两婆媳你裹我放的博弈中匆匆流逝,断断续续裹了大概有半年,之后赶上禁止女性裹脚。奶奶的脚得以自由生长,健康长大。

奶奶没文化,但奶奶知道很多辛亥革命及孙中山先生的事。她常常满怀感恩之心给我们讲那些旧事。不裹脚,成为奶奶对解放最直接的理解。而我从奶奶断断续续的讲述里,深深体会到,她的奶奶给她放脚这件事,给她解开的不仅仅只是禁锢在她脚上的绳索,还有她的思想。这甚至影响了奶奶的一生。

奶奶是受新思想恩惠长大的,一个旧时代的家庭妇女,在我印象里,她的思想一直都很进步。比如:再困难,她都让她所有的孩子,不论男女都进学堂读书接受教育;农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她愿意第一个尝试;政府颁布的每项新政策她带头执行等等。她这种简单的愿意尝试和接受的思想理念,让我们家的孩子有了比别人家同龄人更多的机遇和机会。

奶奶的一生可谓历经磨难,幼年是国家风雨飘摇的的乱世,十九岁嫁到我们家,我未曾谋过面的爷爷一度被抓丁,一走八年音信杳无。其间爷爷的父亲,奶奶的公公因病过世;爷爷的亲弟弟,奶奶年仅17岁的小叔被官兵误杀。解放后生活好不容易安定下来,人到中年爷爷又意外摔伤不治身亡,留下五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撒手人寰。爷爷离世那年,五个兄弟姊妹中最大的母亲十五岁。

有一年清明节,我们去给爷爷扫墓,那时候奶奶已近九十高龄,依旧精神矍铄,和我们说起英年早逝的爷爷。

每次当奶奶讲到那些年吃苦受罪的经历,因为一种莫名的心痛,我有时会就事论事说几句埋怨的话,常常遭奶奶反驳,她说:一个巴掌伸出来,手指还有长和短,哪能事事都公平。国家跟我们一个小家就一样,当家长不一定事事做得都公平,但在父母心里每个娃娃都是心头肉。

我出生那年,奶奶把他的两个儿子,我的二叔和小叔分别在年头年尾送去部队当了兵。跟爷爷年轻时被抓丁不一样,两个叔叔是在热情群众欢天喜地的锣鼓声中戴着大红花走的,奶奶觉得很光荣,她是军属。当兵就是保家卫国。奶奶用这种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她对党、对祖国的感恩之心。

但当时这样的决定,很多人佩服奶奶的同时也很不理解,因为这之前,奶奶的长子,我的大叔已离家去读师范学校,她再送两个儿子去当兵,等于她身边就没有儿子了。这对当时以养儿防老为第一要务的广大农村妇女思想里真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

奶奶的一生的是整整一个世纪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经坎坷,历尽磨难。从兵荒马乱到富足安康,她是亲历者,也是见证人。她晚年的时候,常常象讲别人的故事一样讲她的经历给我们听。年轻时的生离死别,人到中年承受丧夫丧女的痛。很多时候会让倾听的我心痛到窒息,但奶奶的语气是舒缓的,眼眸是安静的,表情是幸福的。

奶奶的晚年的确很幸福,儿孙满堂,子贤孙孝。物质的东西对她而言真正是身外之物,她真不看重。但一床质量一般的粉红色棉被,一直被她视若珍宝。那是奶奶百岁高龄时,民政部门去慰问她给的慰问品。每次说起国家给百岁老人的她送钱送被子,她就激动不已。说共产党太好了,政策太好了,这个社会太好了。之后她一直盖着那床棉被。

奶奶走的时候,虽未曾留下遗言,但出殡的那天,按习俗棺椁要盖一块毯子或是一床被子送去下葬。我们用了那床给了她无比温暖的棉被。我们想,这样的安排奶奶一定非常满意。她是带着党和国家满满的关怀走的。她走得安详,她很幸福。

我们这代成长的过程中,奶奶之外,父辈们也经常跟我们讲他们生在新社会的种种幸福。特别是和我在同一个城市生活的两位叔叔。生活、工作他们关心照顾我,思想、学习也常常受他们教诲。

我的二叔,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家子弟,成长成为一个共产党的干部。从一个普通的铁道兵,一个企业的普通工人到国家机关政法部门的高级法官。他一生勤奋好学,豁达开明,正直善良,爱国爱家。他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精神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的小叔,则凭借相对高的学历和当兵前在村里做过两年兽医的经历,在部队提干并进入医科大学学习,接受党的培养。学成之后承担起救死扶伤的重任。他下过基层,上过战场。在国家危难时刻做出过他应该做的贡献。做医生,他医者仁心。做战士,他勇往直前。他跟我说得最多的是凡事都不可以挑肥拣瘦,斤斤计较。哪怕在最平凡的岗位,也要尽心尽力,做最好的自己。

今年过年的时候,一家人相聚,我开始给已经大学毕业走入社会的几个侄儿男女唠叨: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岗位我们都尊重你们的选择,只要你们开心就好。能选择一个你们喜欢收入又比较满意的职业当然最好,如果暂时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也要学会珍惜每一次就业机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走正道。要守住底线,投机取巧的事不要做,违法乱纪的事更不能做。工作要踏实本分,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妹妹说,听我说这些的时候,就会很想念父亲。这些话父亲一次次跟我们讲过,絮絮叨叨的叮咛,仿佛还在昨天。现在都轮到我们跟下一辈唠叨了。

我觉得,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归结起来,爱国,爱家。本分做人,踏实做事。虽然我们这个小家,只是大中国家庭里,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的之一,沧海一粟。但万涓成水终究会流成河,我们把这样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当成家风家训。这也算是我们对红色记忆的一种传承吧。

(上传作品为原创首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