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有“五德”,晋· 陆云《寒蝉赋》称:“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取其容也,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这五德是:文、清、廉、俭、信。这是用拟人的手法来赞美蝉。它头顶上有花纹,说明它有文化涵养,它只呼空气饮食露珠,说明它清正高洁;它不吃黍稷,说明它廉洁自爱。把蝉看作君子立朝处世之榜样的“至德之虫”,其评价不可谓不高矣!
鸡被称为“五德之禽”,汉文帝时期的博士韩婴在所著的《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天明报晓,守夜不失时,是信德。民间更将鸡视为吉祥物,说它可以避邪,还可以吃掉各种毒虫,为人类除害。由于“鸡”字与“吉”字谐音,所以鸡也成了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开年第一天民间以红纸剪鸡做窗花,而且把这天定为“鸡日”。古人对鸡多有颂扬,明·唐寅有诗赞曰:“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铜壶玉漏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
孔子云:“水有五德”。水常流不息,能滋养一切生物,这是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规律,就是有义;流向几百丈山涧毫无畏惧,就是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就是守法度;不会隐瞒正确的观点,违心地趋附别人,就是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归宿必处东,就是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就是善于变化。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这就是水的五德。《老子》有这样一句:“上善若水”,水滋养万物、有利于万物却与万物不争高下;自己宁愿身处于最低矮的位置。水有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观,意思是观察、体会、感悟、效仿。人最美的道德应该像水一样,不管自己处于多高的地位,都应该将自己放在最谦卑的思想境遇下,修养自己的德性和知识,以达到人格的完满。
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其声舒扬,博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玉,石之美者,这五德就是:仁、义、志、勇、洁!
另外,古人还总结出蟋蟀有“五德”:“鸣不失时,信也;遇敌必斗,勇也;伤重不降,忠也;败则不鸣,知耻也;寒则归宁,识时务也。”
人生一世更讲究“德”,几千年来,儒家一直推崇“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汉朝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五常”就是我们倡导的“五德”。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仁者,人二也,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就是仁。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此敬人即为礼。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平时生活中的事物琢磨透了,就叫智。信者,人言也,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信排名最末,有人认为,凭藉其在人生中的地位,当属五德之首。
“五德”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融合。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人除了必须具备这五种品德外,孔子又提出君子:温、良、恭、俭、让;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君子,实际上是具备更高素质的人,儒家认为君子应不单指贵族或士大夫,而是“圣人之下,富有礼义规范的人”,具有高道德标准的人。君子成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君子是儒家倡导人们塑造自己人格理想的对象,人生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具备温、良、恭、俭、让的人才能成为君子,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都是人们对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司马迁也在《报任安书》中列举进入君子行列的五种品德:“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意思是:一个人如何修身,是判断他智慧的凭证;一个人是否乐善好施,是评判他仁义的起点;一个人如何取舍,是体会他道义的标志;一个人如何面对耻辱,是断定他是否勇敢的准则;一个人建立了怎样的名声,是他品行的终极目标。志士有这五种品德,然后就可以立足于社会,排在君子的行列中了。
记得中学一篇课文,张俊问岳飞用兵之道:“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回:‘仁、信、智、勇、严,缺一不可。’”岳飞认为,作为一位将军、一个合格的军人,必须具备仁、信、智、勇、严。《孙子·始计》也有这样的话:“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三国魏曹操注:“将,宜五德备也。” 仁、信、智、勇、严这五德是军人必备的品德,与平常百姓所具备的五德是有所区别的,而且有很大区别。我不是军人,这样的区别说不精确,但知道有这样一句话叫:“慈不掌兵”。“仁”和“慈”是联用的,可“仁”和“慈”是不同含义的,一位带兵将军婆婆妈妈,菩萨心肠,绝对是军队灾难,难免灭顶之灾。
传统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现在,即便到一个普通的公司去求职,老板也得考察你的为人素质,如果缺德,公司是不会录用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一里是这样说的:德才兼备的人是圣人,无才无德的是小人,德大于才的是君子,才大于德的是小人。用人之道如果得不到圣人与君子,而被迫用小人,与其用小人,不如用愚人。这是因为君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心为公,他的政绩就处处体现;而小人依仗自己的狡诈和小聪明,为非作歹,残害忠良,他的祸患就会到处泛滥。人一生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激励自我,才能保持必备的“五德”素质。在不同的时代,“五德”是被赋予不同内涵的,比如“拔刀相助”,是勇与义的行为,被广为赞扬。但在现今社会,你的这种行为很可能就触犯法律,“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行为已经不合时宜了。
蝉与蟋蟀是昆虫,鸡是家禽,它们和水、顽石都被视为有灵性的生命,用拟人的手法,来颂扬它、赞美它,甚至用“人不如也”来肯定它的优点,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肯定、和期待。人生活在社会上,要讲究“公德”,而你从事的职业,又因职业特色被细化出应该遵守的一些行业德操,像人们常说的医德、艺德、官德、师德等。这些行业准则实际是“五德”大纲中衍生出来的,“五德”是宗旨,艺德、医德等则是分支,你具备了“五德”,行业的那些德操自然具备。古代中医甚至把“五德”与身体健康联系在一起,提出“五德”养性,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肝里边藏“仁”;心里边藏“礼”;肺里面藏“义”;肾里面藏“智”;脾里面藏“信”,中医认为如果五德品格缺失,五德能量缺乏,都能够使我们的身体里面产生很多的疾病。此理论是否有科学根据,不得而知,但一位具备“五德”品格的人,肯定是充满正能量,身心健康也是无疑的。
人的“五德”实际是对人的一种约束和要求,“德”管的就是心,也就是我们说的思想,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人要达到高标准,与时俱进,得到公众认可,其实很难,但你必须遵守在“五德”的范畴内,出了这个界,就会被视为另类,就会被社会抛弃,你我是不是应该有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