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中的头像

杨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09
分享

冬日·暖阳

冬日·暖阳

 

上中学时,在一本叫做《思想政治》的教科书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句话: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解决。

现在,步入中年,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时常用《塞翁失马》这个故事来等同,这种观点已经深植我心,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还行。

 

故乡的清晨,哆哆嗦嗦,呵气成雾玻璃窗上的水气重了又重田野里的霜白了草木麦苗、蚕豆秧睡在浓霜下。爱吵爱闹的麻雀也收敛起往日的叽叽喳喳,躲藏在成堆的玉米杆丛里。因为寒冷,公鸡忘了鸣叫,只有贪吃的猪才会顶着严寒哼哼唧唧地向主人索要食物,此时的大地才会呈现出丝丝生机。

八九点钟过后,阳光才懒洋洋地洒向村庄,洒向田野。一切生物都需要阳光,牛羊需要,猪鸡需要,小鸟需要,麦苗、蚕豆秧也需要,人们更是需要,当阳光照到庭院,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抛弃火塘,纷纷走向有阳光的地方,在冬阳下劳作,吃饭,休憩。对于火塘边烤火,人们的说法是“前面烤后面冷,皮热心冷”。

这抹不温不火的冬阳,在冬日,暖阳似乎成了故乡人们的奢望。

 

大麦地镇,坐落在双柏县境内西南方向70余公里的绿汁江畔。因为海拔低,又处于河谷地带的缘故,注定夏有酷暑,冬有暖阳。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平凡的土地,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村村寨寨牛羊满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乡镇的真实掠影。

一切,得益于充足的阳光,冬日依旧艳阳高照,没有河谷之上的冷冷清清冷冷。

田地里的农作物拔节疯长,紫的是茄子,红的是西红柿,黄的是橙子,翠绿的是小瓜,淡绿的是葡萄,绿中泛白的是青枣……一切多姿多彩,真是不胜枚举,这茬刚收获,那拨又挂果,足以让人难以应付。

那满山遍野的牛羊膘肥体壮,该吃草时尽情吃,该喝水时随欲喝,暖阳如影随形。

高处不胜寒,故乡的牛羊必定又添了些许沧桑。

 

和朋友相聚,说得最多的还是关于我工作的问题。在大麦地镇工作已有10个年头,每每见面,朋友总是重复的问:“这10年你是怎么在过来的” ,“该想想门道了”等云云。

每次,我都是笑而不答。见我不开窍,也有苦口婆心相劝的,不外乎就是酷暑当头,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容易衰老、早逝这类珍惜生命的话题。其中也不乏举一举他们身边鲜活的事例,我依旧无动于衷。

我从不奢望回到繁华的城市,只是那里有我的家,父母、孩子尚在留守。至于门道之事,不想为妙。有门道者又怎样?纯属侥幸而已,何必趋炎附势。

遗憾。我的朋友们,目光都聚焦在那个酷热难耐的夏日,却忽略了绿汁江那抹不温不火的冬阳。

 

一直想找一个词儿来概括绿汁江畔的冬日,绞尽脑汁地思来想去,总是寻不到中意的。或许是我才疏学浅,又或许是大脑短路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权且当作大脑短路吧。

冬至,伴随爆竹声声,绿汁江畔的镇子、自驾游基地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暖冬之旅”模式。

牛羊、鸡鸭、鱼和江虫,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原汁原味,让人回味无穷。

葡萄、瓜果、时鲜蔬菜,忘了时令,追随冬阳的步伐,听风揽月,坐看云卷云舒,如同孩童般甜美,惹人喜爱。

毕摩和《查姆》;彝家娃娃和小豹子笙;四弦琴和图腾;是乡土的烟火往事,是季节的轮回生长,是时光的涓涓细流,也是大地从未泯灭的信仰和力量。 

商贩引来人烟,街市点亮繁华。冬阳正暖,一切,就交给歌舞,在歌喉里诉说,在舞姿里呈现。 

 

大麦地镇的邦三、河口处在绿汁江支流畔,也属于低热河谷地带,盛产甘蔗。

春末夏初,人们依着节令忙着栽种甘蔗,目的是让甘蔗赶在立冬前后抽节、长高,好吸收这抹不温不火的冬日阳光。

经过一夏一秋疯狂的生长,收藏了一冬的阳光的甘蔗才算得上真正的成熟。来年开春,人们挥舞镰刀忙收割,支锅生火,青烟阵阵,榨糖、烤酒的季节又开始了。

这里的人们如冬阳一样淳朴,暖暖的。没有投机取巧,更没有偷工减料,每一道工序都依传统而制。源于北宋神宗年间的榨糖技法在这里得到很好的继承、流传。

因为积淀了一冬的阳光,因为淳朴的制作,邦三的红糖走到市场格外抢手,常常是有市无糖。邦三红糖,受到人们的欢迎,得到市场的认可,离不开人们精心的制作,更离不开那抹不温不火的冬阳。

难怪,外地的朋友都会说,邦三红糖吃起来有阳光的味道。看来,“邦三归来不吃糖”这句话是实至名归的。

 

    

祖辈先人常用“蟋蟀鸣秋”来表达秋高气爽,可是冬日降临蟋蟀也就悄无声息了。这时,总会扼腕叹息,多么冷清的冬日啊!

于我而言,这样的叹息是多余的。冬日绿汁江畔,蟋蟀--这调皮的小家伙可不甘寂寞的蛰伏,喜欢把日子过成诗,白天游山玩水,收藏阳光;是夜,月影初洒,小家伙们就迫不及待地振着翅膀鸣唱,优美的音韵,如行云流水一般流了出来,像是入了仙境,天籁之音,让人陶醉,更让人留恋。杜甫在《赠花卿》里写道: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猜透了我的心思。

绿汁江畔的公路车来人往,络绎不绝,都是冲着沿江各处果蔬种植基地而来的,这个冬日,注定又是一个再次丰收的季节。

反季蔬菜、水果乘着呼啸而来,飞奔而去的汽车纷纷走向缺乏冬阳的城市,为沉寂、单调的餐桌增添生机,秀色可餐的食物送入嘴里,舌尖,便嗅到了阳光的味道。

名为很本楷(村名:彝语直译)的沿江村庄,好土好水好阳光,三江葡萄庄园慕名进驻,在这里人们的笑声最甜美。不管说彝语还是说汉语,村民说得最多的就是:“三江葡萄庄园反季‘阳光玫瑰’葡萄喜获丰收啦!”

不光村民说,连州、县电视台都竞相报道。在寒冷的季节,这片有暖阳的土地似乎成了焦点。

“阳光玫瑰”名副其实,一串串,一粒粒,沐浴在冬阳里,绿得清鲜,绿得耀眼,阳光柔情地抚摸每一粒葡萄,加之玫瑰的高贵,满身的珠光宝气叫人爱不释手。

据说,三江葡萄庄园反季‘阳光玫瑰’是北半球成熟得最早的。这样的优势,鼓了种植户的钱袋子。笑声四溢,听得出,他们的笑声是发自内心的。

于是,畅销的“阳光玫瑰”带着收藏许久的阳光远走他乡,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味蕾,阳光的味道流入舌尖,沁入心脾。 

 

谷雨过后挥汗如雨,阳光发疯似的炙烤着大地,热得喘不过气。凤凰花开得着了火,满树燃烧,连好动的鸡、犬都蔫蔫的躲到树荫下一动不动,活下去的信心荡然无存,让人生无可恋,痛彻心扉。经受不了的,想方设法,准备着随时逃离。 

古人言“既来之,则安之”,虽说是啊Q式的精神胜利法,甚至有些自欺欺人,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每个人总是被心欲控制,从而看不到真正的自我,谁不奢望冬暖夏凉的日子?就现代社会的发展,熬不住,装台空调就能解决的事,何必自寻烦恼呢?

我更愿意抛弃臆想,在这片土地里修行,把诗书念成经书,在阅读中忘记炎热,我时常告慰自己:冬日里那抹不温不火的暖阳,就是在这炎炎夏日里偷偷收藏的。 

童话注定是美好的。况且,心静自然凉。

每次读雪莱的《西风颂》,总是被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感动着。

是啊!如果夏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我忘记了夏日的炎热,不知不觉地又沐浴在冬日暖阳里。

 

2018年的暖冬之旅,业余通讯员的我在做新闻时,有幸采访到一位身着长裙的女士,整个人如同她的长发一般飘逸,身体发肤间散发着阳光的味道。

但是,造化弄人,竟然忘了打开录音筒的声音按钮,整个过程只是一些无音画面。当我想找到她再次重录时,最后不得而终,虽有遗憾,我却牢牢地记住了她的话。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我之所以会在这个季节来到这里(普龙),那是因为这里的阳光让我告别臃肿,女人就应该穿出气质,而不是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感谢这个让我长裙飘逸的地方。”

现实的话语间流露出对绿汁江畔冬日暖阳的追寻与认可。

 

 

春日,夏日,秋日,冬日,四季轮回,因为属于自然规律。

葡萄,瓜果,蔬菜,旅人,皆是过客,因为这是生存之道。

绿汁江,才是真正的高人隐士。

在躁动不安的世界里,我情愿被俘,幸福地接受改造,把自己扔进夏日的炉火里淬炼,洗尽浮华,唤醒空乏落寞的灵魂,然后沐浴在冬日暖阳里,继续书写淡泊宁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