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中的头像

杨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17
分享

遇见红山

红山离我很远,因为它在鄂嘉,在哀牢山深处;红山离我很近,因为它在双柏,在我的心里。

立秋日,遇见红山,并不是偶然,一路长途跋涉,只为一睹神往已久的红山梁子的秋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没有人会相信在一个四周都是森林,且崎岖不平,只有半个足球场大的高山草甸场,居然聚集了上千人、百辆车。而且规模及热闹程度不逊于某个繁华的集镇。最夸张的是不远处有基站,而手机竟然没有信号。

红山梁子的秋街素有一年赶一街,一街赶一年的说法。从四面八方聚往红山梁子的男女老少,情不自禁地,不约而同地弹起弦,唱起调子,跳起笙舞。一年的奔波劳累在笙舞弦音里尽情地释放,轻松、愉悦、快活... ...

夏末秋初,多雨,红山梁子的高山草甸,片都是湿漉漉的,各种杂草横生,热情奔放的鄂嘉人民可没那多的讲究。此日,此地,他们需要尽情地唱,欢快地跳,唯有笙舞、调子弦才是一切。你瞧!那笙舞:倒趱、顺趱、翻脸、闪闪笙、穿花笙、猴子扯磨、摇篱笆桩、羊四达、马四蹄... ...;你听!那调子:冷气腔、阿乖佬、过山调、赶马调,散唱、打跳唱、坐草唱... ...;你看!那弦子:大三弦、小三弦、弹、挑、粘、揉、扣、滑、扫、轮、搓... ...。这笙舞,这调子,这充满浓郁的字,赋予红山梁子灵气。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这儿一群,那儿一伙,没有谁会在乎人多人少,遇着就跳、就唱。从早上开始,一直持续到太阳落,中途没有停歇,饿了,就在半山腰的小吃摊,随便找个座位,三扒两咽,草草了事,于他们而言,弹、唱、跳才算正事。所以,圈子才离开,圈外的早已迫不及待地见缝插针。上午的泥巴地,正午刚过已是塘灰漫天飞没有谁会在意,欢乐淹没了灰尘。隐约间,我牢牢记住了这样一句调子:阿表哥,来跳脚!阿表妹,来跳脚!红山梁子的泥巴跳成塘灰做得药... ...”

笙舞:越跳越投入;调子:越唱越上瘾;弦:越弹越心宽。这阵势,岂是一个字了得?

太阳落山,天色渐,商贩、游客陆续撤离。脚步、歌声、弦音戛然而止。一切慢慢归于宁寂,热闹了一整天,一下子静下来,未免有些让人失落。好,随行的鄂嘉朋友神秘地告诉我们,好戏还在大白领岗!顿时,失落又趋于期待。

晚饭是在期待中草草结束的。纵使是满桌的好酒好菜,可我更情愿置身欢乐的世界。大白领岗,又成了夜幕之下红山村的一个朦胧的念念之地。

踏着月光而来,星星早已端坐天际,还没到达目的地,笙舞弦音最先钻入耳膜。心动了!情欲的火被点燃。刚进大白领岗,又一次淹没在笙舞弦音中。

此刻,除了陶醉,更多的是震撼。这里是哀牢山腹地的大白领岗,一个新建的搬迁点。这里不需要霓虹、云裳的装点,绿树、美宅为幕景;广场、马路为舞台。遇见就来,每一个亲临现场的人都是舞者、歌者。最适合当观众的还要数星辰、青松、秋风。尽情地弹吧!唱吧!跳吧!让羞涩逃之夭夭,让人们心旷神怡,让欢乐洒遍山野,还鄂嘉一缕激情洋溢!

红山一场笙,鄂嘉各种情。徜徉在哀牢山腹地,置身笙舞弦音的红山,我被陶醉着!鄂嘉天生就是乐天派,总能让人乐在其中。深夜,在大白领岗聆听男女对唱调子最是享受。我们县文联的马开宝主任是唱调子的高手,此行见识,果然名不虚传。马主任的“瘾”是被那一支支煽情的调子引发的。在一位不知名的大婶盛情邀请下,马主任和她对起了山歌小调。为他们伴奏的是大婶的丈夫,一位高大而略显粗犷的大叔,手里的三弦在他的拨弄下,灵巧的曲调如流水划过心田。想不让人陶醉都很难啊!

马主任和大婶的调子对唱越来越酣畅。鄂嘉的这调子也真是古灵精怪:三弦响起,调子跟上,中间不停顿。这不是为难人吗?可是,我们的马主任和大婶却没有丝毫的为难。看吧!你怎么唱我就怎么对。无论是唱还是对,双方都完全沉浸在感情的世界里,他们的心眼里什么都没有,没有虚情,没有假意,更没有逢场作戏。调子,即兴出口、随心所欲。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多么的神奇,它不需要冗长的故事叙述,在三弦的旋律听懂了所要表达的情感。大叔手里的三弦发出的旋律时而悠扬,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高亢。听得出,他们的对唱已经抵达了倾心的境地。

璀璨的星辰在夜空闪烁。我们给马主任和大婶递了好几次茶水,他们干涸的嗓子需要茶水的滋润。可是,每一次都被他们摆手拒绝。递的次数多了,马主任急促地冒出一句“忙不赢”,然后又投入到酣畅的对唱中去。尽管嗓子已经十分沙哑,他依旧沉浸在倾心的境地而不能自拔。这架势,想要让他喝下这杯茶,就算用九头牛也未必能拉回。还是大婶通情达理,心疼“马哥哥”的嗓子,主动停了下来。

“不能停,”马主任意犹未尽。

“马哥哥,跟不上你的节奏了,要是三十年前遇见你,咱们红山梁子上对唱三天三夜都不过瘾哇!”大婶乐呵呵的。我们被她开口见胆的风趣给逗笑了,大叔亦笑得最爽朗。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此刻,余音远去,轻盈的愉悦已镌刻在心头,我安逸的情愫,像音符一样在血管里流淌。遇见红山,染上了鄂嘉的气息。把骨子里头的浮躁与孤独抛至九霄云外,陶醉在笙舞弦音的世界里而“沉醉不知归路”。

清风吹动松涛。此刻,酒仿佛是多余的。带着满身的欢愉,我安然入梦。

次日,醒来,天刚亮,放眼四眺,山峦苍翠。炊烟、薄雾在晨光中熠熠生辉。采茶的妇女并没有因为晚睡而误点,纤巧的手指在茶尖轻盈地跳动,缥缈的薄雾中灵动着朦胧的美;核桃挤满枝头,花椒半红半绿,棕树上正在剥棕头的男人挥舞着柴刀,他,并没有贪睡;村庄,炊烟四起,拉草料的农用三轮车发出的轰鸣声引得牛哞羊咩,鸡鸣猪哼,好不热闹;年轻的小夫妻躲在遮阳棚里,像伺候自家娃娃一样侍弄着滇重楼、黄精等中药材,他们可是精力充沛。

这就是新农村该有的气象。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大概就是如此吧!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下,红山走在前列。红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平在介绍村情时,多次说到红山梁子的秋街和大白领岗的夜场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他的自豪。毋庸置疑,这就是鄂嘉人民的自信与豪迈。

在别人眼里,立秋只是一个节气,没必要大动干戈。可是,鄂嘉人民不一样,他们的生活需要仪式感。而笙舞、调子、三弦正好派上用场。因为笙舞弦音,所有的自信、豪迈不宣而泄,溢出的欢乐如行云流水,浸润着攒集的人群。

哀牢深处有红山。一个远离世俗的洞天福地,以祥和的姿态向人们诉说着村庄的日常。山峦苍翠如初,眼前呈现的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红山,用自信、豪迈展示风貌;用热情、直爽迎宾待客;用勤劳、质朴耕耘生活。

遇见红山,它已占据我的心房。离开时,我不忍回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