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扫地的时候,总是在心里不由自主的嘀嘀咕咕咕咕嘀嘀的,仿佛对于“扫地”有许多话说似的,今天不妨满足于自己这个小小的愿望——写写关于扫地之心得,呵呵~~
说实在的,以前很讨厌扫地,就像讨厌洗头发一样(因为发质粗糙加上自身动作有点缓慢,每次洗头到吹干的时间都要花费1小时整才够)。总想着哪天这地一次性扫干净再也不用扫了,洗头发也是,不管这个想法有多幼稚,却总是盘旋在脑海里……
可是,现在我扫着扫着,似乎扫出一种情趣,一些平和的思绪,或者说一种顺流中的感悟。会经常对自己说“尘世尘世,没有灰尘的地方怎们能叫’凡尘俗世’呢?”也经常会想,心上的尘和地上的尘不是一样吗?都需要天天打扫到的,没有一劳永逸的,很简单,我们不是活在真空中。六祖能悟道并做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因为他已经到了佛界,而我们还是凡夫俗子,能做到的就是像神秀一样“勤拂拭”——这一点的悟到和史铁生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感到荣幸之至!
其实,之前之所以不喜欢做这件貌似简单而重复的事情,还是出于人性,没有克服人性的弱点。总在想,为这一件“小事”耗去了我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的时间——不划算,总在计算它的“经济成本”,经常怀着慌张的心情很敷衍的做这件事情——尽管表面达到的效果一致,可实际由于认知的局限已经搭进去了自己的情绪体验,甚至扰乱了自己整个人的磁场,这样回过头来审问自己,嘿嘿~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呢?此刻,才对古人那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欣然领悟!
因此,在扫地的时候,也同时经常提醒自己“多扫一扫心尘吧,你不是六祖,做不到他的’本来无一物’,你就是个凡夫俗子,不可避免的会杂念四起。但你大可以学习神秀’勤拂拭’,灰尘尽管天天落,但我勤拂拭,也是同样能达到’明镜台’的。
在阅读也好,碰到社会现象也好,我会经常想到“人性”这个词——它可以是冷的可以是暖的,可以是褒的也可以是贬的,当然也可以是不褒不贬不冷不暖的,因为人性即是如此——我暂且简单理解为出于其“本能”,而非理性非道德或其他。
由此,我也想浅谈一下莎士比亚的悲喜剧,就我仅读过的几部而言,概括起来也无非两个字“人性”。就像麦克白和李尔王一样,他们就是陷入了人性弱点的陷阱不可自拔,不懂得觉知也不懂得心上的灰尘要勤拂拭,前者任其心中欲望和权力的魔鬼将他腐蚀乃至一步一步将他血口獠牙的吞噬,后者呢,喜欢面子更大过实质,因而两个逢迎谄媚的女儿巧取豪夺了他的一切,最守本分最诚实的女儿却因自己不善华丽的逢迎谄媚的言辞,而被逐出家门,最终他自己为付出了流落荒野的命运,而小女儿为了救父也搭上了性命……等到悔悟已为时过晚,于是也一命呜呼……呜呼哀哉!虽然戏剧有点夸张,可是但凡有些人生经历的人,不是处处都有他们的影子吗?何不趁此反思一下,好好扫扫心上的灰尘,或者认知“人性”,从而驱动自己内醒呢?……再者,我也想提一下沙翁的《风流娘们儿》——看完之后我才明白题目是用的反语,感叹沙翁的不一般。其中有一位“风流娘们儿”的丈夫(因为阅读有段时间了,不记得名字),很值得为其点赞!不管别人怎么旁敲侧击的挑唆他,他就是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的夫人的坚贞,不管别人提供的“证据”有多确凿,他都不动摇,因此最后才有了“皆大欢喜”的圆满场面。这里又不得不想起奥赛罗,和他截然相反,也导致截然相反的悲剧结果,让人哀叹不已!……
最后,我想告诫自己,当然如果愿意接受,也奉送给有缘的你:扫地也是在扫心,扫地上的灰尘也是在扫心上的灰尘,抱着角角落落都扫到的心态,但是别指望它一劳永逸,要“勤拂拭”,才能够“明镜台”。人性有弱点,但只要我们经常去观照,“弱点”也是有可能转化为“强点”的,不信,你试试。试试的成本很低,不试的代价可能就是长久的“无知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