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是夏的颜色,或浓或淡,或墨或清,在天地间,恰到好处地渲染着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山水画。不起眼的土豆,就静谧地隐藏在画卷里,得雨露滋养,受日光爱抚,着一身鲜绿,戴几朵小花,站在坡上、谷地、田间,相伴春花秋月,淡看云卷云舒,一排排,一团团,在乡间大地秀出一道道亮丽风景,将绿美献于人间。
土豆,学名马铃薯,是大自然赏予人类的恩赐。土豆的存在,给人间增添了玫瑰色彩,为农人装载了质朴灵魂,给食者赋予了泥土气息。土豆泥土般的肤色,就是庄稼人的本质,内敛、深沉、质朴,实实在在,毫不张扬,从不显露,是人间最朴素、最厚重、最平凡的劳动者形象。
作为世界四大主粮之一,土豆是高产的农作物,能给人体提供大量热能。在历史长河中,在人类文明史上,土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战争和饥馑年代,土豆既方便携带,又能果腹,还可救命,简直就是“十全十美”的食物。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也曾赋诗土豆:“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土豆原产地安第斯山区,为印第安人主要食物,与玉米合称“并蒂开放的印第安古文明之花”,最早是由西班牙人带入欧洲,而后被一些探险家或殖民者传种全球。在法国,土豆是“地下苹果”,其花是时髦高贵的象征,法国王后都曾戴在头上;在秘鲁,土豆地位“神圣”, 国家专门通过立法设了“全国土豆日”,在秘鲁人心中,土豆是挚爱,不仅仅是粮食,还是消灾去病的护身符,如有美女拿着土豆从青年小伙儿眼前经过,小伙定是“宁看土豆千遍,不瞧美女一眼”;至于土豆漂洋过海来中国,据陕西《兴平县县志》和康熙年间《松溪县志食货》等有关史料记载,土豆应该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于明朝中叶随“西食东渐”进入中国,后经明清两朝300余年的食播传种,才在华夏大地落地生根被列入三餐食谱,从此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食物里,土豆的确有着非一般的诱人魔力。在我的家乡,土豆的地位与小麦、玉米和水稻一样,都是粮食主产,家家都种,户户都吃。早餐下面条,土豆丝做臊子;中餐煮米饭,土豆片炒肉当菜;晚餐再蒸一锅,或整吃,或碾碎成泥,顿顿都见,餐餐不离,却也百吃不厌。上至老人,中到青年,下有孩子,人人都吃,人人都喜,人人都爱。
“山芋芼羹,地黄酿粥,冬後春前皆可栽”。冬春时节,天空湛蓝蓝,阳光金灿灿,庄稼汉子们根本闲不住,掌一弯旧犁,跟在勤奋的老黄牛身后,把牛鞭一扬,扯开嗓门“呦呵”一声,懂人语的老黄牛便撅一下屁股,一个健步把犁铧拽入泥中,翻出一道道犁痕。此时,被叫醒的大地正大口揣着粗气,吐着新泥芳香,闻得人们劲道十足。庄稼汉子再也受不了闲着,用力抡起锄头,在大地上挖出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土窝,小孩子和老人跟在他们身后,把土豆种子(有的是整个土豆的块茎,有的是用刀把土豆块茎切成两半)送进窝里,再由肩上挎着农家肥竹篮的女人,一把一把将家粪盖在土窝上,帮土豆建一个温暖的家。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庄稼人便把希望播在了黄土地里,把丰收寄托在了土豆身上。
生于斯、长于斯,土豆是地地道道的山里穷苦农家孩子,从它刚来人间之时,大地就已经将它排除在了“宠儿”之外。它比不了弱不禁风的阔少爷或富千金,因此天生就有一副好皮囊,耐得住贫瘠高寒,不论河谷坡地,山脊沟坎、良田沃土,只要有土有泥就能扎根繁衍,独自开辟出一片绿色天地。
夏天,烈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万物蓬勃生长。土豆在微风里扭一下脖子,伸一个懒腰,顿时精神抖擞,生长得越发旺盛起来。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土豆花在清晨探出头来,顶着亮晶晶的露珠,把刚出山的太阳缩成一个红点,装在摇摇欲坠的露珠里,妖娆地引诱着蜜蜂彩蝶。怎奈山风不识趣,忍不住诱惑伸手爱抚,逼得羞涩而又倔强的晨露只好不顾一切跳进尘土,消失的踪影全无,只留下白的、黄的、紫的、红的碎碎小花独守枝头,无奈地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夏去秋来,当第一缕秋风吹向大地,土豆就成熟了。它挥一挥手,作别天边的云彩,脱下穿了春夏两季的绿装,将泛黄的身子摇曳在秋风里,使出全身力气吹出号角,向人们发出最后一声丰收的呐喊。随后便沉寂下来,跟随主人走进农家院子,回归久违的人间餐桌。
土豆是大众美食。从静寂乡村到繁华都市,从居家厨房到街边小摊,从平价饭馆到高档酒店,处处都可见其身影,形态各异,品相胜繁。在乡间,土豆是农人的家常菜。同时也是放牛娃的珍品,捡一堆柴,土豆摆中间,点火,烟雾随风升腾,柴草噼里啪啦作响,炸出缕缕清香,咬上一口,喷香软糯,香透肺腑。在都市,土豆在葱、姜、蒜、辣椒等作料的陪伴下,变身美味薯片、精品菜肴和街边小吃,深受人们喜爱,入得口来,软糯腻滑,又香又麻又辣,每一口都是岁月的味道。
在餐桌上,土豆是圆滑的代表,也是团结的象征。切丝、削片、剁块、碾泥,样样出形,蒸、煮、煎、炸、炒,风味各异。从不特立独行,总是兼容并蓄,能与任何食材搭配“炖在一起”,既不丢失自己本色,也不抢夺别人“威风”,始终质朴豁达,就如养育它的农人一样,栖身于人间烟火里,活的自由自在,朴素而真实。
土豆在人间,风味各异,胜却食中无数,每一味都给人以能量,每一味都有灵魂,每一味都饱含希望。(作者:颜克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