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想起高中的同学,便和远居他乡的一位同桌在电话中聊了大半天,可仍觉意犹未尽,微信传过来的信息就是两人的对白,没有温度,不由让我怀念起那些书信往来的日子。
科技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打电话、发微信等交流方式更为人们所常用。诚然,这些交流方式的速度快、效果好、省时省力之优势是无容置疑的,但是书信交流却越来越被人们抛弃了。其实啊,回想起来,那些写信日子的惬意,在今天高节奏的生活中又岂能感受的到呢?
记得最常写信的日子应算是在异地读书那一阵子吧。人在他乡,又是思念的敏感时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现实生活的困惑,对理想的追求,对感情的朦胧与执着,使得年轻的我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情绪也总是跌宕不定。那时的思想、那时的情感,多么需要倾诉与交流!于是,一封封书信便像片片雪花一般往来于我与友人之间。每写一封信,必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倾吐得淋漓尽致,之后,又会把写出来的内容再细细品读,感受着自己的才情以及欣赏着那自以为优美的文句。那种自我陶醉的感觉,又岂是在电话里说说话聊聊天所能享受到的?
记得我给济南的一位文友写信,我精心选择心怡的信笺,选择蓝色的墨水,挑选一支书写最为流畅的钢笔,将心底或柔和或想念的情绪逐一诉诸笔端,春意盎然时会抄首朦胧诗,天高云淡时则夹上一片树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誊改,再选择满意的信封,端端正正地写下收信人的信息,庄重地投递至信箱,脸上洋溢着的是对方收到信时的心情及对回信的期盼。
等待回信的日子也是颇有滋味的。算算回信的时间即将来临,一天要到传达室里几遍询问。拿到信后,总会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看着字里行间那一句句亲切的问候,那一声声温情的安慰,那一行行鼓励的话语,是多么的惬意啊! 那时的信件不但是当时情况的记录,更是对于心情的记录。我们总会把积攒多时的情绪细细酝酿,然后在信笺上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浸润着无限情感。
现代的网络,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但也疏远了彼此的距离,我们天天在微信里见面,但却很少说句温暖的话,即使偶尔聊几句,也是多了嘻嘻哈哈的成分。我走进一个同学群里,多年不见,大脑留下的都是少年时期的面孔,总想看看学友现在的模样,我失望了。群里三分之一都是“蒙面人”,居住地不是首尔,就是阿拉伯,照片更是扑朔迷离,面对面说谎,这样能算得上心灵的交流吗。当然尊重别人的隐私,各人都有自由权,我不能干涉,可心里总觉别扭,我退了群,如逃出不见天日的森林,回到阳光普照的小屋里,与熟识的人对话,心里是一种坦然和安慰。
而今,一想起那些写信的日子,真是怅然若失啊!现在,就算我想写信,也不见得有回信的,都以微信作为回音了,真是让我大失所望。于是,我只有自我对话,坚持去写日记。一写就是数年,积攒38本日记占据半个书架。
不过闲时还总会拿出珍藏着的书信来看,端详着五颜六色的信封,花花绿绿的方寸邮票,读着年青时的不经世事,似乎又看到了那个天真活泼的青年,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写信的快乐时光,不禁哑然失笑,同时也百感交集。
科技时代呼唤我们与时俱进,怀旧的东西可以封存在记忆的相册里,它是一个时代的印记,现代5G手机带来的便捷也让我们如“千里眼,顺风耳”。兼容并存,感受科技的同时,也怀念写信的日子。因为那些书信还留住了我年轻时的足印,还记载着我成长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