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闫鲲的头像

闫鲲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8/24
分享

想家

日子过得真快,一晃重阳节这天到来了,以往在家乡淮北地区一带,都要赏菊,还要给老人添置件新衣服,家庭还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感恩敬老,传承至今。今天,从阜阳来的这帮年轻打工者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个节日。是啊,对大家来说,一切都和平常一样,照旧要去车间划料、缝纫,锁眼钉扣、熨烫。这是在东莞一家私企制衣厂,食堂里照旧是黄瓜炒白菜。但同宿舍的于兆新却有些魂不守舍,他是一位爱看书学习的二十出头小伙,从早上一起来就一遍遍地对大伙说,今天是重阳节呀,到吃早饭还没堵上他的嘴,仍不停说,今天是重阳节呢。但大伙都仅仅“哼”了一声,就不再多说什么。常年打工生活的苦涩和艰辛,早把这帮人的心浸泡得粗糙而麻木了,一年365天就是干活。

大伙照旧匆忙地吃饭,而后准备上车间,只有于兆新还坐在食堂条椅上怔怔地想着心事,我们对他喊,快吃饭啊,迟到了又要扣工钱的。于兆新仍歪侧着头在那沉思,忽然问同去打工的老乡,喂,你们谁知道有句诗的上半部啊?就是咱们念小学时学的,我记得下半部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是上半部呢?

于兆新这一问倒把老乡问住了,大家伙大眼瞪小眼也没瞪出个名堂来,只觉得这诗好熟悉,可就是一下想不起来。于兆新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忽然对他同村的于凯说,喂,于凯,咱们宿舍就你是插花镇高中毕业,你快告诉我吧。高中毕业后于凯出来打工已两年多,连书边都没摸过,他拍拍后脑勺,也想不起来,摇摇头说,忘了。于凯看到大伙都吃好回宿舍去了,他没有深思这首诗,也快步向宿舍走去。

于兆新显得很是失望,宿舍里沉寂了那么一会,接着另外一个老乡叫蛤蟆就卟哧一声笑了,说都是普通劳动者,不要想什么诗不诗的,快到车间去吧,挣人民币才是重要的。大家一想也是,就都陆续往车间去。于兆新慢吞吞地也跟了出去。那一整天,于兆新在不停地询问其他的人,喂,知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上半首是什么吗?从上班问到傍晚也没人能答出来。于兆新是从安徽阜阳来的,出来打工是为了挣钱供家中两个弟弟上学,他自己只读了初中,也不知道他怎么忽然就想起这两句诗来。

到了晚上,下了夜班回来,已十点多了,于兆新仍在唠叨,我以前都记得很清楚的,怎么突然就忘了呢,不行,我一定要找到。于兆新说着,就起床走出去。过了两个多小时,他从外面小镇回来,拉亮已熄灭的室灯,对已睡着的老乡喊道:“找到了,找到了!”蛤蟆从被子里露出头说,吵啥呀,找到啥金银财宝了?于兆新说,我到镇里书店里查到了,终于找到了诗的上半部!他说着清了清嗓子,用蹩脚但却郑重的普通话朗读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于兆新读完,大伙看见泪水从他脸上往下流,他又轻声说道:我想念我的奶奶啦!这时,看看宿舍的人,包括蛤蟆,都从被窝里钻出来,大伙的眼里都滚动着泪珠,都想起自己的家乡和家乡的爷爷、奶奶、姥姥和姥爷。也不知是谁带的头,大家不约而同地重又朗读着那首诗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重阳节的晚上,大伙在宿舍里把那首诗背了一遍又一遍。这时,东方已经泛白,可这群来自淮北平原的赤子仍精神百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