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树久的头像

王树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08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 错城无错

错城是什么城?错城之城,并非城市,词义指城墙,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垣,万里长城。错城在水城。水城之城,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那天,天空依然瓦蓝,我站在水城黄台山的轩辕阁上,白云载着我的目光向北飘去,纵然隔了几十里的路程,还是很快赶到了燕山的峰峦之上,热烈地拥抱了长城傲然挺立的身躯。目光喜滋滋地回到轩辕阁的近旁时,我想象着,这座高高大大的轩辕阁,仿佛是从燕山上,迈着沉毅端庄的步子,历尽千难万险走过来的一段长城。我的目光瞬间变得深情、有力,将这段长城稳稳当当地抬进我温暖的心房,用对沧桑历史的缅怀和崇敬重新定位。

我环顾四周,燕山与滦河歌咏牵手的草木丰沛之地,轩辕黄帝曾于此稼穑狩猎留下不朽胜迹。轩辕阁,就是为纪念轩辕黄帝,对古代人类生产生活溯本求源,而矗立起来的守望与瞻念。

黄台山下,黄台湖水澄澈着湛蓝。轩辕阁前卧着一个小湖,像一面镜子,将轩辕阁和周边树木照得清晰俊逸。小湖岸边的一所房子,是一个画室,镜子中的画室,给我雅人深致的印象。画室,是我要寻的目标。我和晓燕大姐用微信约好,到画室欣赏她创作的一系列长城油画作品,还要探询错城的具体位置和错城为何而错的缘由。晓燕大姐不仅是油画家,也是研究长城文化的专家。

我置身于油画作品之中,目光徜徉,长城的巍然气势让心灵震撼。晓燕大姐端来一杯茶,橙黄明艳的色泽,告诉我:流苏茶,长城根儿的流苏树,咱这儿仅存两棵,都是上百年的大树。我喝了一口茶,微甜。告诉晓燕大姐好喝,并询问流苏树是不是当年修建长城的将士栽种的,晓燕大姐微笑着点头,解释说:流苏树是筑城守边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树,是对戍守岁月的一种慰藉。

我踱到一幅油画前,是一座百孔千疮、饱经沧桑的烽火台。晓燕大姐走过来,娓娓而谈:西周末年,关乎国家战事的烽火,点燃了褒姒的一抹冷笑,烧着了各诸侯被戏耍的愤怒,周幽王的腐败被烟熏火燎得更加面目全非,昏庸无道,令国人恐怖。周幽王最终被西夷犬戎所杀,西周灭亡。

我用批判表达了对周幽王的愤恨,陈述了对烽火的守卫要有敬畏之心。

晓燕大姐说:烽火,是烽火台高高举起的烟火,被明确为无声的视觉警报。烽火台,恰恰是长城曲线的一点,台台相连,便垒砌起最伟大的墙壁。

我插话:烽火台是长城的幼儿,独立简单的雏形。

晓燕大姐继续讲:冷兵器时代,战马、战车载着猎猎旌旗和刀枪剑戟在滚滚狼烟中杀来砍去,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长城成为阻挡敌人进攻杀戮、保护领土不被侵略的屏障。从烽火台的建造到长城的筑成,是从早期的战火报警到战争中更有力的防御体系完成的过程。

我问晓燕大姐长城何时被叫响的,回答是:对长城一词的称呼,从春秋战国开始通用。我想:在人类智慧的田园,长城的名字是一朵奇葩绽放,近三千年的盛开不谢,瑰丽芬芳延展至今。

我和晓燕大姐在一幅长城画前驻足。我说:那时的各诸侯国开始奋发图强地修筑长城,捍御入侵,让领地安澜。楚方城是春秋时的经典防御之城。

晓燕大姐说:是啊!据历史文献记载,从诸子百家思想争鸣的春秋战国,到纳兰词感天动地咏遍山河的大清帝国,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对长城进行了两千多年从未间断的修筑。若把各时代的长城之长相加起来,总长超过了十万里。秦、汉、明三个朝代所筑长城之长都超过万里。明朝是最后一个整个朝代都在艰苦卓绝筑城的朝代。明朝还可以称长城为老边,我们现在看到的老边基本都是明长城。

我在心里写下这段话: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万里长城犹如一条长龙,破浪而出,在千山腾跃,于万水飞翔。长城,是神州大地的铁骨脊梁,是华夏儿女的相连血脉。长城,是攀援山峰的峨冠,是越过流水的博带。长城,是青砖垒起的长江,是岩石砌起的黄河。长城,是一部浩瀚的凝聚爱国之心的史诗,是一种博大的凝集民族魂魄的智慧。

我没有将这番话讲出来,知道大姐心里也一定有这番话,因为这是长城雕镌在每一颗中国心上的铮铮留言。我知道,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都流淌着对长城深沉的热爱和无比的敬重。

一幅超大的长城油画吸引了我,一轮红彤彤的旭日照耀着山河,群峰之中耸立出一圈近乎椭圆的翠绿的山峦,山体连成盆形,山脊上的长城构成一个套子。我用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的心情问晓燕大姐:这是套城吗?我听到的回答是婉和与明快并肩而行的肯定:是套城,也是错城。我急切地追问:错城错哪了?晓燕大姐的声音有些变化,用略略的沉重搀扶着微微的叹惋说:错城无错啊!

这幅油画看上去刚刚完成,还没有题字,难道这幅画的主题就是“错城无错”吗?我想。我带着疑问,审慎地凝视着这幅画中的套城。站在北面层峦里的城墙是石垛口石墙,立在南边叠嶂中的城墙是砖垛口石墙。

晓燕大姐为这幅油画讲解着:石垛口长城完全是用云白色的石块码砌的,不用其他任何材料,石材可以就地挖取。砖垛口长城是用山石和青砖垒筑的,需要灰浆的粘合抹缝,材料需要砖窑和灰窑烧制。

套城外草木葱绿,套城内有一堆像山丘样的乱石,石旁高耸着一棵大树。大树正开着花,花势茂密,花色瓷白。仿佛一场大雪刚过,树冠上落满厚厚的积雪。凹凹处是白,凸凸处也是白,层层处是白,叠叠处亦是白。

我在确认这棵树:这是流苏树,流苏花开,怒放着生命。

晓燕大姐肯定着:是流苏树,洁白的花朵像翻涌的清泉,

似翻腾的浪花。

我的心情趋于平静,添了如此认识:花草石木,乃自然之瑰宝,被山凸举,被水凹拥,生灭、增减,兴衰、枯荣,在风霜的来来去去和雨雪的过过往往中,安静和谐。

一阵静默后,晓燕大姐用声音开始为长城注解:长城从降生到成长,皆受花草石木的欢迎与青睐,引以为豪。咱的家乡,既有南北朝时期的北齐长城,又有明长城。北齐所修的长城叫北齐长城,明朝所筑的长城叫明长城,北齐长城和明长城相差近八百岁。明长城比过去朝代的长城修筑得更雄浑、壮丽,气势恢宏。北齐长城与明长城,共在春秋歌咏花草,同在冬夏吟诵石木。花草石木充满真情,与北齐长城和明长城融为了一家人,也为这一老一少的长城轻歌曼舞、写诗作画呢。

我在心里为家乡的长城点评:北齐长城和明长城,巍峨屹立于绵绵燕山、浩浩滦水之上,是躺在大地山河上记忆岁月的丰碑。燕山犹如父亲的脊背背负着长城,滦河恰似母亲的胸怀怀抱着长城。无论北齐长城还是明长城,都是燕山与滦河对岁月蜿蜒起伏的记挂,是对历史的雕刻。北齐长城是明长城的祖辈,形骸枯瘦,几乎都归隐山峦,已看不到英武的神态。明长城虽有坍塌和缺损,但风貌依然威风凛凛,神情庄重,沧桑壮观。

晓燕大姐继续讲:咱的家乡喊明长城为老边,把关叫口。边,指边界、边塞。口,是关隘。长城的关口从东向西,依次是徐流口、河流口、冷口、白羊峪口、新开岭口、红峪口。《迁安市志》上讲长城从徐流口到红峪口总长44.9公里,境内建有敌楼160座,烽火台11座,站台19座。海拔近700米高的大嘴子山峰筑起一段大理石长城,成为万里长城的玉城。在关隘处建有关城、营城、路城12座,现存冷口关、白羊峪口关两处城堡。徐流口、新开岭口、红峪口有便门,河流口、冷口、白羊峪口有水门。还建了3座月城,月城是谎城、马圈和阅兵城。另有两座套城,在冷口关的一西一东,西是将军坟的套城,东是河流口的套城。套城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错城。我刚画完的这幅油画表现的就是将军坟的套城。

看完油画套城,知道晓燕大姐是根据航拍的图片和很多次去长城写生才创作完成的作品。我感知,连大自然都在为错城辩护:太阳告诉风,风讲给花。月亮告诉霜,霜讲给草。山峰告诉雪,雪讲给石。河流告诉雨,雨讲给木。日月山川,风霜雪雨,花草石木,倾吐衷肠,礼赞长城。所有的告诉和讲给,其结果均是:错城无错。

我的问题多了起来,问晓燕大姐:谎城是为了迷惑敌人的吗?那么,马圈呢?回答是:谎城和马圈都是用于迷惑敌人的设施,属于月城。月城也是瓮城,是城墙外有利于防卫的小城圈。我又问:为何把套城叫错城呢?错城错哪了?

晓燕大姐给我添上茶水,才讲起修建套城的故事:

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徐达将军发燕山等卫屯兵15100人,修永平、界岭等32关。这位大明的开国元勋,成为了垒筑咱家乡长城的第一人。徐达将军因常年作战奔袭积劳成疾,最后身患“背疽”,于洪武十八年(1385)长逝。将军去矣,但筑城乃国家大事,将军手下将士不敢有丝毫懈怠,同时因缅想将军生前大德,更加奋力建筑。

有一位将军,叫卫民,在冷口关镇守。卫民将军从小是个孤儿,半生跟随徐达将军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戎马倥偬。不惑之年,卫民将军也未曾娶妻生子,只一心一意地带领官兵日夜建城。当时所筑的长城不用青砖和灰浆,只用大大小小的石块砌筑,当地百姓管这种垒法叫干插,需要高超的砌垒手法,这种方法不受天气影响。风天、雨天、霜天、雪天,都可以砌。月光下、篝火夜,也可以垒。所以,无论严寒酷暑,不管白天黑夜,筑城没有停止。

当长城主体工程按规定方案快完工的时候,一个夏季的午后,一场大暴雨突然铺天盖地而来,猛烈地洗濯着青山托举的岩石长墙。这是大地扛起的绣着人类理想、信念、意志与智慧的一杆大旗,是长城面对长天的考验和洗礼时,向世界展示的英勇无畏的气概。

傍晚临近,大雨撤离,雨过初霁,碧落湛蓝。太阳染红了山峰,长城红润起来,像男子汉隆起的脊梁。卫民将军和官兵开始搬运被雨水冲散的已经破碎好的石头,每个人通红的脸膛儿流淌着热气腾腾的汗水。

这时,一个身穿白色衣裳的女子来给大家送水喝。女子要把一条毛巾递到一个老者的手里:爹,您擦擦汗。老者没有接毛巾,嘱咐女子:香花,把毛巾和水给卫民将军送去,他最辛苦。香花轻柔地应承着,应声而去。

卫民将军正挥手抹汗,见香花送来毛巾,心花怒放。恰有一片霞光披在了香花的身上,她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卫民将军从凝视香花到爽声大笑:你刚才在老石匠叔跟前,像一股清泉、一片月光、一朵白云。你现在,像一棵木棉、一轮红日、一抹红霞。香花报之以羞赧的微笑。

我给晓燕大姐的杯子筛上流苏茶,让她歇息一会儿。她喝了一口茶,继续讲下去:

卫民将军说的老石匠是香花的爹。老石匠,本身姓石,住在长城下的一个村庄里,一辈子与石头打交道,石碾、石磨、石槽、石碑做得十分精妙。老石匠膝下一个闺女、一个儿子,闺女是香花,儿子叫大石,香花是大石的姐姐。大石跟随在卫民将军身边。

卫民将军的笑声刚追赶上行走的云霞,长城南岭不远处的一个山巅上有土石滑下,轰隆之声惊起鸟鸣。大石高喊:将军,你看南梁山顶。卫民将军的眼帘被滚动的土石掀扯得更大,几只小鸟从林中沿着曲斜线向红霞深处飞去,山梁上凸现出来一块红褐色的巨石,巨石与土石流刚好构成一把烈焰雄劲的火炬。

卫民将军的眼睛射出两道明亮的火光:大石,跟我走。两人从长城的北岭向南岭奔去。卫民将军立在南岭的巨石上,向北瞭望,对大石说:如果燕山的山脊是一柄大刀,长城就是锋利的刀刃,任何来犯之敌都会在长城的刀锋之下大败而归。大石回应:是的,将军,所以我们要筑牢长城。

卫民将军指着眼前的山峦问:大石,你看,这南岭和北岭较长,西岭和东岭较短,像不像一个套子。大石兴奋地说:将军,就是一个套子,山岭形成的口袋。卫民将军此时心潮澎湃:咱们得在南岭这里再修一道长城,和北岭的长城连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套城。

大石帮衬着解释将军的心思:套城即加强了防御能力,又可以将入侵者引入套子来个瓮中捉鳖。卫民将军肯定也是决定:刚才出现的火炬之形,代表着火,更是预示着吉祥之土的降生,长城便是给这千古江山奠基的砖土。明天就勘察地形,开工建城。

在卫民将军的号令和筑城者的怀抱肩挑下,漫山遍野的石头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向套城汇聚。卫民将军的雄心壮志奋力举起千斤重石,筑城者的铁肩毅然挑起硕石的信念和硬石的意志。

夏天过去了,南岭的长城有百米之长。卫民将军的身体由于经常遭受高温潮湿侵害,又因日夜苦干,后背患上了毒疮。香花熟悉草药,便给卫民将军清洗化脓的血水,调治疮口。

中秋佳节,玉蟾高歌,婵娟曼舞,长城内外洒满柔和的月光。长城上摆满了葡萄、月饼、美酒和流苏茶,卫民将军和将士们,载歌载舞,大声朗诵王维、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岑参、王翰的诗歌,也引吭高歌起苏轼和岳飞的词曲。

卫民将军酒意微醺,轻声地问香花:你在等啥?该嫁人了。香花也借着酒力搡开一直守护心灵的羞涩,问卫民将军:你在等啥?这么久不娶妻生子。他望着明月:我要把长城筑好。香花也望着明月,默默地想:明月知我心。

晓燕大姐的手机响起铃声,是一个画友要用视频讲话。画友此时正在套城创作,满心欢喜。让我们看到斜阳给套城注满了因绿植调和而红润的阳光,金色的光,红色的光,成为主色调,在套城形成漩涡,有流入,有溢出。

晓燕大姐通完话后,带着微笑,接着说套城的事:

小雪的时节,卫民将军后背的毒疮结痂了。南岭的长城过了千米之长。冬天,大雪一场接一场地下着,但大大小小的石头依然欢呼雀跃地跳出雪堆儿,飞奔向长城的队伍。

第二年的春天来了,瘟疫也来了,开始蔓延,香兰用草药治好了许多人,自己却没能走出这场没有刀光剑影的战争。她是在卫民将军的怀里留下流苏花开样的微笑走的,眼睛闭成了很细的月牙儿。那一刻,香花成了卫民将军怀里无力举起的重石,这是他一生遇到的最重的石头。他将这块叫石香花的石头紧紧地搂在胸怀,使出全身的力气抱进自己的心间。

又到了中秋,套城建好了,大家更是一番热闹。卫民将军望着高悬的孤月,落寞得留下了眼泪。老石匠和大石也低头饮泣。两年后,冷口关东边的河流口套城也建好了。

卫民将军的毒疮复发,他领着大家挖开的山间温泉也没治愈好自己的疮口,最终不治身亡。弥留之际嘱咐大石将自己埋在冷口西边套城的巨石旁,把巨石破碎堆在坟上,以备战斗中当滚石用。

大石谨记遗嘱,将巨石烧了三天三夜,暴雨突至,巨石崩裂,响声震天。将士们纷纷怀抱或肩扛碎石走向卫民将军的坟茔,堆起一个无碑的石坟。老石匠和大石在将军坟前栽下一棵流苏树。

年底朝廷派来验收建筑长城的官员,大石逐项汇报得清清楚楚。最后,大石补充说:卫民将军的俸禄全部用于筑城,临终身无分文,走得干干净净。

验收的官员是贪官,没有收到好处,反诬陷卫民将军贪污官费,克扣军饷,迷恋女色,筑成错城,畏罪自杀。套城中有四公里的长城被认为是多修建出的错城,从此变为流言蜚语在民间传布。

两百年后,总兵戚继光重新修筑长城,建立砖窑和灰窑,将套城北岭的石垛口改为砖垛口长城,筑起敌楼、站台和烽火台。为纪念卫民将军和香花,套城北岭的长城保持石墙原貌,给两个敌楼分别取名为将军楼和香花楼。

晓燕大姐没有停歇,一口气讲完了套城的故事。我被套城凄婉的爱情故事感动了,觉得自己还在套城里没有走出来。我的话语跌跌撞撞:我在将军坟前没有看到流苏树啊!

晓燕大姐说:在一次长城阻击战中,流苏树被日本鬼子的炮火炸得粉身碎骨,可以说在保卫长城的战火中壮烈牺牲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敌众我寡,我军凭借套城才得以歼灭几十个鬼子取得最后胜利。我的这幅油画表现的是筑城者的理想和信念。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为了更好地防御,不舍昼夜、不惧千辛万苦修建了套城。套城却被传为错城,但是错城无错啊!

我还是念念不忘那棵流苏树,我想从老石匠和大石栽植流苏树的那一刻起,老石匠栽下一个女儿,大石栽活一个姐姐,直到抗战时期,这棵五百多岁的流苏树啊,饱经了五百多年风霜雨雪的沧桑岁月呢。流苏树就是石香花,默默地陪伴着卫民将军。洁白的流苏花年年盛开,化作了季季月月、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的思念,是轻唱着挽歌的悼念之花。

告别晓燕大姐时,我有些感慨:曾几次走进套城,却不认得套城,今日方识得庐山真面目,知晓套城是一个美丽的错城。错城的根本之美,在于无错。五百多岁的流苏树复活了,在晓燕大姐的油画《错城无错》中盛开着洁白的相思。我走出画室,蓝天绿地,远山近水,红霞尽染。近旁的轩辕阁,站立成一段晚霞中的长城,我恍然觉得自己此时正在套城,感受着错城无错悲壮的时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