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当兵人的小棉袄
2016年11月26日清晨,市妇幼保健院产房里,一声啼哭,一个小生命降生了。从此,我那年届不惑的小棉袄给她自己的14岁的小棉袄生了个小弟弟,古稀之年的姥爷、姥姥多了个小外孙。
当护士小姐把捂得严严实实的臭小子放到他面色苍白的妈妈身边,我也凑到跟前,想和外孙见个面,套个近乎。谁想没等我张嘴,那小子把双眼眯成一条缝,嘴角向上一翘,给了我一个笑脸。这始料不及的动作,着实让我惊喜过望:“小子,是想让我抱抱你呀?”“还早点吧!”这是他妈妈的回答。
这情景,让我想起了40年前女儿出生那段往事。那天,年过而立之年的我,正在连队带兵训练。快中午时,部队通讯员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地跑来说“指导员,快回去,嫂子要生孩子了。”我说“知道了,告诉她,再坚持一下,训练结束我马上回去。”“嫂子说坚持不了了,很严重啊!”我看通讯员那着急的样子,似乎也感到事态严重,便骑上自行车飞快地向队部奔去。到了连队客房,发现临时来队待产的妻子正在床上痛苦地呻吟。慌乱中,我找到友邻部队一辆汽车,几个战士把妻子抬上驾驶室,直奔驻地部队医院妇产科。
产房门外,我一个人傻傻地在等。我想起了一年前我们第一个女儿在地震时罹难时的情景。当年,妻子在驻地妇产医院生下女儿56天后,离队回原籍上班了,两个月的孩子送进了工厂托儿所。夫妻分居的牛郎织女生活,既甜蜜,又心酸。部队一年一次的探亲假,显得格外珍贵,那是一家团聚,丈夫补偿妻子的唯一机会。女儿快满周岁时,我休假回到妻女身旁。因为女儿不接受这个带着三块红的陌生爸爸,每次从托儿所接女儿回家,(就是工厂的职工单身宿舍)保姆都要先把她的头用毛巾裹起来,然后交给我。我抱着她,一路大步流星,不敢说一句话,生怕孩子哭闹。在我假期将满,准备辞别妻女回部队时,那场可怕的灾难把我们一家三口埋在废墟里。等到我和妻子被救出时,女儿幼小的心脏早已停止了呼吸。我含泪掩埋了女儿稚嫩的尸体,丢下妻子,一人返回了部队。
这回又该当爸爸了,是男孩,还是女孩呢?胡思乱想中,猛然听到产房里传来一阵婴儿哭声,走出来一位女军医,高声喊叫:“谁是刚来的产妇家属?”“到!”我习惯地应答。她斜眼看了看我这满身泥土的军装,“你知不知道你爱人的预产期?”我摇摇头表示不解。“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这句听明白了,是在批我。接着她像老兵训一个不懂军规的新兵,劈头盖脸把我猛批一通,意思是说我送得太晚了,险些出人命。我知道错了,满脸虔诚,不断点头称是,这才得到她的谅解。她结束语是“快去看看你那千金吧!”走进产房,看到刚出生的女儿闭着眼睛,安静地卧在妈妈身边。妻子疲惫不堪的脸上挂满歉意,有气无力的说了一句话“又是一个丫头,”“我喜欢小棉袄。”妻子后来回忆说,这是我当时对她最大的安慰。
女儿的出生,给震后孤身一人的妻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后来在部队首长帮助下,把她调到部队驻地,从此结束了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女儿失而复得,是上苍对我们的补偿。为此,我对这件小棉袄更加珍视、怜爱!妻子让我给孩子起个名,我想了许久,也没想出个合适的雅号来,索性就先叫臭子吧,大俗即雅吗!尽管当妈的不同意,也拗不过当爹的,臭子一叫,就是40多年。不管长多大,不管在何场所,只要爹妈一声臭子,马上就会听到女儿甜甜的应答。
女儿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渐渐懂事了。她喜欢军营中那些穿一样绿衣服,带着三块红的叔叔们。战士们出操队伍里、训练场上,多了一个扎着小辫,摇着大头,忽闪着大眼睛的胖妮。叔叔们在紧张的训练间隙,都不忘逗逗这个开心果。在女儿眼里,最好的是经常和她一起做游戏的通讯员叔叔,最怕的是卫生员叔叔,因为他给她打过针,可疼了。每当女儿不听话时,妈妈那句“卫生员打针来了”,足以镇住女儿。
在部队大院里,我的小棉袄长大了,长高了。她11岁那年,我转业到地方工作,搬进市政府家属院。女儿拒绝往楼上搬家,宁愿继续住那两间低矮的小平房。因为她舍不得那群当兵的叔叔。后来,女儿参加工作,结婚,一切都顺风顺水。女儿懂得如何孝敬父母,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我俩都买了衣服,以后每月发工资,都悉数交付她妈。在外工作积极,当先进,入了党。在家知冷知热,知心知趣,真是爹妈的贴心的小棉袄啊!
2002年秋,小棉袄的小小棉袄也出世了。姥爷这次又主动请缨,为孩子命名“小臭子”。因为妈妈已经是大臭子了。姥姥说,咱家是丫头命,好在我们抚养丫头有经验啊! 我自私,也喜欢女孩。因为女孩心细,体贴人,婚前婚后,始终如一。每当听到外孙女喊一声姥爷,姥姥,我们这心里就像喝了蜜,美啊!
小外孙女从小随她妈,听话,而且胃口好,吃啥都香。姥姥怕到幼儿园吃不饱,常把那句“吃饭要快,吃不饱找阿姨要”的经典句挂在嘴边,后来外孙女吃成了胖敦敦的蠢丫头,至今追悔莫及。
小臭子14岁了,读初三。她妈生产那天,她跟在后边跑腿。面对新出生的小弟弟,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还是手足无措,一脸茫然。毕竟大了,懂事了,并不排斥这个新家庭成员,她知道自己是大姐姐了,为此我们也很欣慰。俗话说,过日子就是过人。人丁兴旺,家庭美满。面对亲朋祝贺,我们也百感交集,喜忧参半。看着孩子娇嫩的小脸,一股隔代人的爱怜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咱中华民族家庭传统。咬咬牙吧,再帮女儿三年。
对了,还有两件事要交代:这次小臭子剥夺了姥爷命名的权利,给她弟弟起名曰“二货,”有才啊!还有她那句口头禅“要打弟弟需趁早。”的话,等二货长大了,如果我还活着,我会向他告密。
燕山樵叟2018年7月当兵人的小棉袄
2016年11月26日清晨,市妇幼保健院产房里,一声啼哭,一个小生命降生了。从此,我那年届不惑的小棉袄给她自己的14岁的小棉袄生了个小弟弟,古稀之年的姥爷、姥姥多了个小外孙。
当护士小姐把捂得严严实实的臭小子放到他面色苍白的妈妈身边,我也凑到跟前,想和外孙见个面,套个近乎。谁想没等我张嘴,那小子把双眼眯成一条缝,嘴角向上一翘,给了我一个笑脸。这始料不及的动作,着实让我惊喜过望:“小子,是想让我抱抱你呀?”“还早点吧!”这是他妈妈的回答。
这情景,让我想起了40年前女儿出生那段往事。那天,年过而立之年的我,正在连队带兵训练。快中午时,部队通讯员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地跑来说“指导员,快回去,嫂子要生孩子了。”我说“知道了,告诉她,再坚持一下,训练结束我马上回去。”“嫂子说坚持不了了,很严重啊!”我看通讯员那着急的样子,似乎也感到事态严重,便骑上自行车飞快地向队部奔去。到了连队客房,发现临时来队待产的妻子正在床上痛苦地呻吟。慌乱中,我找到友邻部队一辆汽车,几个战士把妻子抬上驾驶室,直奔驻地部队医院妇产科。
产房门外,我一个人傻傻地在等。我想起了一年前我们第一个女儿在地震时罹难时的情景。当年,妻子在驻地妇产医院生下女儿56天后,离队回原籍上班了,两个月的孩子送进了工厂托儿所。夫妻分居的牛郎织女生活,既甜蜜,又心酸。部队一年一次的探亲假,显得格外珍贵,那是一家团聚,丈夫补偿妻子的唯一机会。女儿快满周岁时,我休假回到妻女身旁。因为女儿不接受这个带着三块红的陌生爸爸,每次从托儿所接女儿回家,(就是工厂的职工单身宿舍)保姆都要先把她的头用毛巾裹起来,然后交给我。我抱着她,一路大步流星,不敢说一句话,生怕孩子哭闹。在我假期将满,准备辞别妻女回部队时,那场可怕的灾难把我们一家三口埋在废墟里。等到我和妻子被救出时,女儿幼小的心脏早已停止了呼吸。我含泪掩埋了女儿稚嫩的尸体,丢下妻子,一人返回了部队。
这回又该当爸爸了,是男孩,还是女孩呢?胡思乱想中,猛然听到产房里传来一阵婴儿哭声,走出来一位女军医,高声喊叫:“谁是刚来的产妇家属?”“到!”我习惯地应答。她斜眼看了看我这满身泥土的军装,“你知不知道你爱人的预产期?”我摇摇头表示不解。“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这句听明白了,是在批我。接着她像老兵训一个不懂军规的新兵,劈头盖脸把我猛批一通,意思是说我送得太晚了,险些出人命。我知道错了,满脸虔诚,不断点头称是,这才得到她的谅解。她结束语是“快去看看你那千金吧!”走进产房,看到刚出生的女儿闭着眼睛,安静地卧在妈妈身边。妻子疲惫不堪的脸上挂满歉意,有气无力的说了一句话“又是一个丫头,”“我喜欢小棉袄。”妻子后来回忆说,这是我当时对她最大的安慰。
女儿的出生,给震后孤身一人的妻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后来在部队首长帮助下,把她调到部队驻地,从此结束了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女儿失而复得,是上苍对我们的补偿。为此,我对这件小棉袄更加珍视、怜爱!妻子让我给孩子起个名,我想了许久,也没想出个合适的雅号来,索性就先叫臭子吧,大俗即雅吗!尽管当妈的不同意,也拗不过当爹的,臭子一叫,就是40多年。不管长多大,不管在何场所,只要爹妈一声臭子,马上就会听到女儿甜甜的应答。
女儿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渐渐懂事了。她喜欢军营中那些穿一样绿衣服,带着三块红的叔叔们。战士们出操队伍里、训练场上,多了一个扎着小辫,摇着大头,忽闪着大眼睛的胖妮。叔叔们在紧张的训练间隙,都不忘逗逗这个开心果。在女儿眼里,最好的是经常和她一起做游戏的通讯员叔叔,最怕的是卫生员叔叔,因为他给她打过针,可疼了。每当女儿不听话时,妈妈那句“卫生员打针来了”,足以镇住女儿。
在部队大院里,我的小棉袄长大了,长高了。她11岁那年,我转业到地方工作,搬进市政府家属院。女儿拒绝往楼上搬家,宁愿继续住那两间低矮的小平房。因为她舍不得那群当兵的叔叔。后来,女儿参加工作,结婚,一切都顺风顺水。女儿懂得如何孝敬父母,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我俩都买了衣服,以后每月发工资,都悉数交付她妈。在外工作积极,当先进,入了党。在家知冷知热,知心知趣,真是爹妈的贴心的小棉袄啊!
2002年秋,小棉袄的小小棉袄也出世了。姥爷这次又主动请缨,为孩子命名“小臭子”。因为妈妈已经是大臭子了。姥姥说,咱家是丫头命,好在我们抚养丫头有经验啊! 我自私,也喜欢女孩。因为女孩心细,体贴人,婚前婚后,始终如一。每当听到外孙女喊一声姥爷,姥姥,我们这心里就像喝了蜜,美啊!
小外孙女从小随她妈,听话,而且胃口好,吃啥都香。姥姥怕到幼儿园吃不饱,常把那句“吃饭要快,吃不饱找阿姨要”的经典句挂在嘴边,后来外孙女吃成了胖敦敦的蠢丫头,至今追悔莫及。
小臭子14岁了,读初三。她妈生产那天,她跟在后边跑腿。面对新出生的小弟弟,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还是手足无措,一脸茫然。毕竟大了,懂事了,并不排斥这个新家庭成员,她知道自己是大姐姐了,为此我们也很欣慰。俗话说,过日子就是过人。人丁兴旺,家庭美满。面对亲朋祝贺,我们也百感交集,喜忧参半。看着孩子娇嫩的小脸,一股隔代人的爱怜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咱中华民族家庭传统。咬咬牙吧,再帮女儿三年。
对了,还有两件事要交代:这次小臭子剥夺了姥爷命名的权利,给她弟弟起名曰“二货,”有才啊!还有她那句口头禅“要打弟弟需趁早。”的话,等二货长大了,如果我还活着,我会向他告密。
燕山樵叟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