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燕淑清的头像

燕淑清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6/29
分享

读《凡尘磨镜录》

磨砺过乡土的童年与诗人,因为乡土纯真,河溪清澈,他选择了清澈澄明的文字。

一行诗的落脚点,处处彰显少年、青春聚力的方向,老骥伏枥的标本。

一个人的文才是有土壤的,我是从阅读《太湖》杂志认识苏迅老师的,也是在一次读书会聆听苏老师讲座,相缘而读苏老师的《凡尘磨镜录》。

今天读了苏老师《纯真年代》眼光豁然开朗,这一阵子的困惑、探知、迎刃而解。诗人有浓浓的乡愁,有家土情怀,有开阔的视野为这片故土,走过的记忆,写下了一篇篇九曲浪头,震动心灵的文字:“儿时只是一种真实,生命刻意去安排,留待映衬中年的恍惚。却同时也给予我们一种温暖与希望的享受,让日渐麻木的生命分明重新感受到幸福。”

用诗句紧紧地搂着岁月的沧海桑田__曾经步步丈量过的文字,与太湖水流淌的声音一样浪花一浪赶一浪,最美的磨镜无私捐献给国家。细细聆听《凡尘磨镜录》要告诉我的语言:“他听到了自己的呼吸,以及偶尔发出的低低的、疲倦的鼾声……”他从苍穹撕下一绺白云,摩擦这五十年的满手苦涩,为文学回收雨露。他在读申赋渔《一只山雀总会懂另一只山雀》一书中的感慨:“精神品格支撑起文学品格。一个作者的语言风格就是他的精神性格。”读他的文集又让我回到纯真年代,我就是山雀,一只从大山里飞出来的雀,深知山雀的出身卑微,不为人世间所待见:“大地沉默,树亦不言。可它们什么都知道。”

《凡尘磨镜录》寻找春天的脚印,回到晚照夕阳一抹,孩子们都已经放学,只有几个淘气娃娃被留了学,被调在教师办公室里补功课。墙角的夜饭花开得茂盛,飘来阵阵浓烈馥郁花香,回到挽着妈妈的往前走,融入的精神是纯真的不被世俗而左右。

他与玉结缘,内涵与磨难,也把自己磨成岁月的玉石。

人的一种激情,一种厚重,一种气质,一种坦荡,一种时代的味道,那就是太湖的魂魄。活着的记忆与本真朴实知足的理由,大浪淘沙见本性。青年时期的漂泊,却让他在自己文字上拓片、玉心雕龙,他的诗是靠两条腿趟出垄沟的,固然带着岁月的脉络。

我知他的刻苦与艰辛。“鬓花不释心,笔尖纸上再求索”给后人留点什么呢?应该给他们留下前人为国家和民族忘我拼搏的精神文化。他夜伏灯下,将身心扎在母语,为自己所承担的这份事业孜孜不倦,夜灯清净一如凡尘外。从亲身经历中提炼出刻在骨子里的诗结,不为世俗光环迷了眼圈,让我一个漂泊人感慨,幸运之太湖水韵之复兴,站在太湖72峰繁花游戏间,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灿烂的文字在夜灯下灿烂,字字推敲出《太湖》浪花的结构:“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他在童年撰写中,“每次对自己既往岁月的深切回想,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因为回忆加深了对于时光残忍与生命脆弱的认识。但是,回忆那一时期的生活,却同时也给予我们一种温暖与希望的享受,让日渐麻木的生命分明重新感受到幸福。”诗人的心底纯洁无暇,受玉的熏陶容不下湖潮拘泥的杂质,石头雕琢发光潜在的精神头,玉潜质,苏迅的文心打磨不少于与玉争锋,磨难表里。

“在教室的窗台上摆满了花草,那是老师把校园当作了家。孩子在教室里喂养起了兔子,那是孩子们把校园当作了家。现在我还有这样贴身的感受?”诗人与草木私语,又对物态幽情似水,是诗人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诗书,走进了新时空。苍桑分享了人生,才会有诗的灵魂,才会有大地的苍茫。诗歌创作的源泉涓涓不断,所以我在创作中也学苏迅老师,一样的纯真年代,提笔吐纳大千风雨,不必云里雾里看花!

“一些作品拿在手里如读天书,云里雾里”,是诗人对故作高雅的善意批评:“诗要妇孺能吟”,是诗人创作主张的呼声。在文学创作的涌潮中,有批评和创作导向的争鸣,是文学复兴所期待的。

一篇文字的神韵,应有一篇文章活下去的理由。苏老师敢于袒露自己骨架子与内心,源于深谙《兰津有渡觅心药》心得精髓。

他的信念与祖国约定。他把自己一生最爱在凡尘磨成石镜子,录像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最爱与耗费巨资的家藏一并捐献给国家,这是何等气魄与无私,终成人世间活生生的摆件,大家有大家的辉煌,小家碧玉让世人瞻仰,千秋也入史册,凡尘魔镜出自凡尘人,多少心血沁得人世间的真谛。夜灯伏案点点星光下我们只是尘埃一点,分解成文字,在文字中净化文字,不被世俗利用。

“我亲娘当年常说,人生在世有两碗面最难吃,一碗是情面,另一碗是体面。”苏迅在情面与体面之间,选择的是世面,文艺为人民服务,纯真的永远颠覆不破。我是随儿子从上海交大毕业选择无锡的,十多年了,大山、大湖我踏出的脚印虽然汗水淋漓,但仍然是影子,没有被天文地理收纳。苏迅老师却把我一个外来诗人当故人,我的文字在太湖见光点了,彻底颠覆了错把它乡当故乡,“人生是有多少尴尬、多少矛盾、多少悲凉。”

《“二先生”碰到了烦心事》我在墨镜中反复自画像,我是二先生么?自愧不如二先生了嘞!“每到夜晚,这些水泥深林里所有的灯火开启,它们一簇簇缠满珠光,火树银花,又像深海底下一株株莫名其妙发出幽蓝荧光的古怪生物,引诱世人这种追逐名利的生物奋尽毕生时光,去博取最终将自己躯体安静躺进它火柴盒般一格一格小抽屉里的权利。”我觉得我最终,目的地无非已,凸凹无需挣扎了呀,文字静养岁月吧!

龙首山在身后,太湖水在屋前,好人在灯光里。苏迅的文字哲理就是凡尘魔镜录,凡人的自我平仄,清醒自己的孤独,站在底线就写老百姓的故事。一个提着星星寻找银河的人,在太湖千顷水镜中追逐文字的感叹号,那心血的流动拉开《凡尘磨镜录》的序幕,文心故事从中跳跃。

2024年5月3日下午,百草园书店在无锡西水东•檀宫艺术馆举办《凡尘磨镜录》读者交流会。文学的理想国(大时代里的历史镜像:《凡尘磨镜录》作家苏迅见面会。)苏迅老师的精彩讲演,论述了中国文学、无锡文学论点的方向,《凡尘磨镜录》出凡尘,一遍又一遍擦亮太湖浪花。苏老师敢于袒露自己骨架子与内心,他的信念与祖国有约定,他把自己凡尘磨成石镜子,表白自己的文字信仰。作品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沉浮,缩影在一本十万多字的书籍中,如此一部长篇小说的史记,不但书写秦家骝的颠簸、成就,还有他执着的故事徐徐拉开序幕。

从婴儿时期的“抓周”开始,作者为这一条主线付出了超乎常人的能力,写秦家骝被历史风云裹挟而走上了上山下乡之路,随之而来的转折,则是在恢复高考之中的命运变奏。主人公在恢复高考期间的囧途,令人唏嘘、热辣滚烫总想掺和燃烧。新时代命运的急转弯,特别是计划经济大潮冲击、磨合一个诗人的韵脚,作者以公有制转制的冲突与矛盾,为后人在市场经济时代勇立潮头作了铺垫。也是在这个时代,他再一次在凡尘把玉磨成器件,放在大庭广众眼光中潋滟。岂能不发挥石头般的自我内涵!

重归纯真的自己!写与太湖留下绿池风,与乡土中沉淀文字出淤泥而不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