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闫学温的头像

闫学温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8/13
分享

一树老梅悼晚明

最初读《白门柳》是在其刚获茅盾文学奖之时。看书名,想着应该以柳树开头,却不知翻开书的第一页,却是一树老梅!

这是一株历尽沧桑的老梅!这是一株百折不挠,浴火重生的老梅!这是一株见证了喜怒哀乐的老梅!我不知道,作者描写这株老梅的深刻含义,却只觉得读得酣畅淋漓,只觉得心灵震撼!

老梅之后,书归正传。该书从董小宛与钱谦益的爱情写起,以小见大,描写明清之交,江南士子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看到这一主题,立即就想到了孔尚任的《桃花扇》。虽然一为戏曲,一为小说,文学样式不同,但是主题基本没有改变。只不过小说的容量更大,表现力更强。

秦淮八艳,江南士子,他们在纷纷乱世中,在国亡家破之际,虽然身份悬殊,却以相同的一腔热血为自己的朝代殉葬。现在看来,明清均为华夏朝代,分得太清当属思想狭隘;但是在当时,异族入侵却也是鱼死网破,你死我活的斗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我们在史可法扬州抗清的铮铮铁骨中闻到浓烈血腥味!

十七年,一百三十万字,作者呕心沥血,只描写了晚明三年所发生的故事。这三年,是晚明国将不国的三年;这三年,是一个王朝风雨飘摇的三年;这三年,是内忧外患、犬牙交错的三年;这三年,外有强敌入侵,内有“流寇”造反;国土支离破碎,百姓流离颠沛;朝廷昏庸无道,京都朝不保夕;奸臣巧取豪夺,朋党尔虞我诈的三年!士人气节无力,难支将倾大厦;贱妓风骨犹存,如深谷幽梅,浴火重生史册留存。这秦淮河的碧水,难浮画舫一叶;三百年大明基业,尽入满清之囊。历史就这么残酷,历史就这么无情。但是明朝的那些文人墨客却不知,同样在三百年后,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的胸怀,将满清游牧文化兼收并蓄,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而满族人也成为中华大家庭的一员!

《白门柳》中所描写的那帮文人士子,总归不怎么光彩。吟诗作对,眠花宿柳,他们是一把好手;相反的,那些身处社会最底层,供那些士子文人们玩乐的秦淮八艳,却在危难时刻显示出了他们的至柔至刚。第一部《夕阳芳草》,冒董一波三折的爱情纠葛令人唏嘘感叹,只盖过崇祯末年,冒襄与以阮大铖为代表的阉党余孽、与以钱谦益为代表的政治投机分子之间的尖锐斗争;而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却为虚伪的、复杂的斗争中增添了一抹亮色。《秋露危城》里,李自成破北京,崇祯帝自缢;江南小朝廷的建立,史可法、黄宗羲、陈贞慧等人,为光复大明河山,倚守江南半壁河山,与以马士英为首的政治势力进行着角逐、较量。政治场中正邪之战严酷无情、社党内部恩怨纷争惊心动魄,秦淮河两岸男女的感情纠葛,及至清军南下,弘光朝迅速崩溃,悲风四起,挽歌声声。秦淮八艳,也四分五裂,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也四处流浪,居无定所,深感离恨之苦。到了第三部《鸡鸣风雨》,随着改朝换代斗争的平息,文人士子们也投降的投降,屈服的屈服,隐居的隐居,坚持斗争的终是少数。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卑鄙与崇高的比较、野心与情欲的较量、征服与反抗的此起彼伏、腐朽与新生的交织相映,人性终于显示在刘斯奋的笔下,历史的册页中。

读完最后一页,合上书,终于明白作者将老梅作为引子的深刻含义!

是的,与《桃花扇》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相比,《白门柳》更深一层。他揭示了“士”这一阶层面临乱世时先天的弱点,描写了“士”在中国文化变迁沧海桑田的命运沉浮,更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奢华腐朽走向哀败孕育新生的末世画卷。但是,在大多数文人士子、底层百姓身上的那股风骨,犹如那株老梅一样,历风雨而不衰,经寒霜愈强劲!这正是中华民族的风骨,这也是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密码。

晚明那个黑黢黢的背影已经离我们远去,耳中又响起黄梅戏电视剧《桃花扇》的主题曲:“秦淮无语送斜阳,家家临水映红妆,春风不知人事改,依旧欢歌绕画舫,绕画舫。谁来叹兴亡,谁来叹兴亡,谁来叹兴亡。青楼名花恨偏长,感时忧国欲断肠,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壮,徒悲壮。空留桃花香,空留桃花香,空留桃花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