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雁阵的头像

雁阵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1/29
分享

冯潇散文的美学景象管窥

近年来,临沂作家冯潇的散文创作一路高歌猛进,臻入散文创作的佳境。她以坚实的足迹,不断在散文中驰笔造景,探寻着心灵景象和美学景象,描绘着人生旅程、生命旅程的热风景。2017年5月,冯潇出版了第一部散文集《心灵的渡口》,这部散文专著是她的代表作。这部散文集一经问世,便得到文学界方家通人以及文朋好友的关注。冯潇的散文善于在散文中创造缤纷多元的景象,包括生命花语的景象、山水景象、心灵景象和美学景象。这些景象交织叠印,葳蕤丰茂,云兴霞蔚,光鲜照人,形成了极具个性的散文艺术特色。

之一:花语景象

几乎每一位女性作家的心灵世界都代表着一个花语的世界。这个花语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决定了女性作家的心灵品格和艺术风格。冯潇的心灵花语是百合花,百合花是她的散文标签式的艺术特质。百合花具有丰富的花语内涵。在中国文化中,百合花象征“百年好合”、“万事合意”等,在西方文化中,它通常象征圣洁、美丽、善良。冯潇以“风中百合”为网名,说明她对百合花情有独钟。百合花花色艳丽,清雅隽秀,婀娜多姿,纯洁高尚,自热而然地为作者所喜爱。人如其花,文也如其花。冯潇在《春夜百合园》《体味稻城》《梦境中的海百合》等散文中,多次提及百合花,倾诉着她与百合花的生命际遇和深深的情缘:“回望春夜的百合园,静谧无声,有微微芬芳的气息流转。忽然发现,有一些心情是不必开口的,且记取这份百合缘,一份一生里的记忆,如那杯百合茶,浓时好,淡是更可品茗。”作家在春天的百合园里与文友相聚,会友,饮茶,春意无声,情意无价,一场与百合花有关的聚会显得那么弥足珍贵。“其实,进门时就看见了檐角的那几树百合,且是最喜欢的白百合,那种欢喜,心里都装不下了。就为了那几朵百合,也是要住在这儿的。那百合是很稀有的龙芽百合,恰逢花期,雪白的花朵开在两米多的长茎上,凌云仙子一样。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也生长得如此丰美,真令人称奇。站在花间,感动杂着欣喜,几欲泪下。这一树百合,将会在而今而后的岁月中,一直盛开在我的心里。”我喜欢百合,举凡白百合、黄百合、粉百合、香水百合、灯台百合统统都喜欢,就连田埂上那稀稀落落的,有几分百合影子的黄花菜,都是不由分说地喜欢。或许是喜欢那一段遗世独立的静美,也喜欢那袅娜的枝茎上如清风夜露般的绰约轻愁吧。”冯潇喜爱百合花,这种情愫仿佛是与生俱来的。爱屋及乌,“海百合”这种状若百合花的海生动物,也成了冯潇喜欢的尤物。

冯潇在她的散文天地里,自由绽放着百合花美丽的诗性花语,诉说着世间友情的淳厚、亲情的浓烈、人生的体味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风过水无痕》《故乡的河塘》《我的村庄》《想念,16-2-8》《我家的清代瓷花瓶》《体味稻城》《漫漫枫林渡》《跑马竹苑春深处》《夏雨荷塘》这些散文都带着百合花的花语形象和品格,凝香带露,摇着岁月的风铃,打着乡村阳光浓稠的底色,乡情,亲情,友情,醇厚悠长,情真意切,情感景象和生命的花语贴合得那么完美,让我们感受到百合花花语的魅力。冯潇的散文花语表现得那么灵动传神,不事雕琢,达到“风过水无痕”的境界,“雨住云收,乍见‘雨余芳草润,风定落花香’,看天边淡淡而起的彩虹,发现风雨过后,会有另一番心情。曾经以为,同经过风雨、共历过生死,会有一生长长的情谊。没想到岁月真的如刀,刀刀凌厉,将那些曾经那么重要的事,曾经那么重要的人,不由分说地切割出一条深深的沟堑来。就如同这蓝色预警的台风,未来时提心吊胆,来到时惊心动魄,过去后,竟成了风过水无痕。如今回想前事,竟恍惚得如夜半的淡月了。人生,大抵也如此吧。”世间风云变幻,雨落惊鸿去,风过水无痕。冯潇的散文宛若江南吴苏风光,恬雅,隽永,不经意间道出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

百合花的花语品格和作家的气质、人格、性情、情致和美学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大自然中,百合花是一种平凡的花,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既耐旱也耐寒,它在荆棘、岩石等恶劣环境中也能生长。百合花没有玫瑰的艳丽,也没有兰花的富贵,可是它在平凡的生命中,却能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美好。《圣经》称颂百合花:“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冯潇的散文散发着百合花的气息,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呈现出柔美、婉约、淡雅、明丽、清朗的花语特色,也显示出她对百合花卓然不俗的花语品格和花语个性的追求。

之二:山水景象

中国文人大都有着山水情怀,登山临水,结庐山中,寄情山水,山水给予中国文人太多的灵感与情思,山水和中国文人有着千丝万缕、挥之不去的情结。中国文人创造了丰茂秀逸的山水景象。与同代散文作家相比,冯潇更有着寄情山水、亲近自然的情怀,她像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一样立下“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远大志向。她热衷远游,钟情山水,风餐露宿,足迹几乎踏遍整个中国。八百里蒙山沂水,风光旖旎的江南、漠漠的塞北、“天涯海角”海南岛,壮阔的大海、荒无人烟的西北边陲、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少数民族居住区,东方明珠香港澳门、宝岛台湾,冯潇或与文友联袂而行,或只身孤入,侠肝义胆,一剑一箫闯天涯。她悉心用笔描绘下祖国名山大川的山水景象。一路放歌,一路行吟,远离尘世的喧嚣,梳理纷扰的思绪,视山水为人生至交。每到一地,目必赏之,心必摹之,文必咏之,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比如《神奇羽山》《一棵树的油田》《沦陷丽江》《欢乐草原行》《南行桂林》《循香去婺源》《旧宅桃花红,来听花信风》《春上宝应湖》、《壮美三星堆》、《走进丹巴藏寨》《到情歌故乡康定跑马去》《秋行额济纳,醉美大西北》《相遇理塘4200米草原》这些篇什,她将山水景象精心绘制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神奇无比的画卷:山岳江流,幽谷险峰,高山飞瀑,湖光山色,白云苍狗,风土人物,包罗万象。山的巍峨,水的柔美,山水一体,气象万千,更见情意绵绵。比如《情陷丽江》:“归程也是午后,这里春节的天气清朗竟如深秋。丽江到大理一段的风景美到炫人眼,黄艳艳的油菜花、粉柔柔的梅子树、金灿灿的原槐木;燕麦一片一片成熟着,蚕豆一田一田青葱着;高耸入云的是精神矍铄的桉树,繁茂宽展的是福运昌盛的香樟……车沿着洱海最边缘行走时,心一下子痛得不知所以,世上还有着这样的景致啊!我是在人间么?天蓝、日暖、云白,海水如一块硕大无朋的蓝水晶,融化了所有。我的眼睛被谋杀,我的心情已沦陷。”作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溢山水,可谓情深意长。山水景象是冯潇散文的审美标志和生命形态的展现,她的审美情致形成了自己对中国山水文化的真实记录。

冯潇的山水情怀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她忘情于山水,寄情于山水,放逐心性,陶冶性情,在山水中体悟人生的真谛,书写生命的传奇。她在《秋行额济纳,醉美大西北》中写道,“三千年的守望,只为等待你的到来”,作家宽阔的视野超越了一般意义的行游,而是与山水的相约。山水有情,迎迓着远方的游客,也就有了楚楚动人的故事。冯潇追求的是那种与山水千丝万缕情思的相联。作家在山水间行游,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如画山色净似洗,入耳泉声清如鸣”。冯潇在在自然美的欣赏过程中皈依自然,以获得艺术灵感,视天地山水为艺术的源泉。冯潇依托山水,抒发对于生命的思考,对于自然的探究,将山水的审美意象上升到人格道德的崇高追求。

冯潇的山水散文还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济世意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天崩地裂,满目疮痍,生离死别汶川成为亿万中国人难以抹去的记忆。冯潇走进地震灾区援建工地和灾后重建的家园,写下来了《奔赴新北川》《遥祭老北川》《行走川藏线,惊险惊艳》等系列散文。她在《奔赴新北川》写道:“一看到‘望乡台’这三个字,揪心的痛楚四起,泪落如雨。那是游魂对尘世最后的眷恋啊!从此后,天人永隔,死别无期。而此时,站在这儿,明明是炎炎烈日,却真的感觉悲风四起。可怜的北川!透过泪眼,我发现北川恰如一只勺子,勺柄就是那条唯一的通路,而整个小城就建在勺窝里,四面环山……山坡上到处有默默相拥的人们,悲伤的乐音缭绕。我在望乡台上默立,静静地落泪,悄悄地悲伤,只有长香烟雾袅袅,顺着风往远去再远去。遇难的乡亲啊,望乡台下的故乡已是支离破碎,城已空、人不在,远远地走吧,莫回头!莫回头!凄凄地下山,不敢回望。北川,静静地沉在心湖的底处。老北川,成为了遗址。新北川,正在重生。在痛惜过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和未来,以感恩和敬畏的心去面对他人、面对生命、面对所有的困难和磨折。在冯潇的心目中,山水景象不仅具有生命的宁静之美,还有惊涛骇浪的灵魂沉重之音。

之三:心灵景象

散文中有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景象,那就是心灵的景象。每一位出色的散文作家,都注重将自然景象、生活景象和人生景象铸造为心灵的景象。优秀的散文就是心灵景象的折射和映照。生活中的冯潇心性豁达、自然率真,追求美好的理想,追求心灵的自由。冯潇的散文亦然,在恬淡悠然、风光旖旎的心灵景象中,寻找一份淡然的禅心和超越尘寰的清净之地。

冯潇在散文《水渡》《泸沽湖,那一个宝石蓝的梦境》《风中那一树白桦》《梅园春晚》《雪夜山月照人归》等散文中,创造着自己的心灵景象。这些作品多融汇了古典写意和现代表现的手法,体现了散文艺术的创造力,让自由的灵魂驰骋在心灵广阔的天宇,以精彩的语言印证内心的情感和个人的情志,折射心灵的景象,映现时代的精神。

比如《水渡》,除去物象化、景象化的“渡口”,其实是表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作家通过人生相遇相别的“渡口”,表现心灵形而上的“渡口”,“到了渡口,总是要坐船的。没有了等待和相送,渡口变得款款柔情。佛经上说:百年修得同船渡。不知道这样的浅渡,是否能上得佛经?回神,不禁莞尔。机船载了满满的欢声笑语启航了,水渡无语。水边有小舟静静停泊,双浆寂寂。斜阳金黄,湖水碧蓝,小舟亮红,那种忧伤杂着欢喜的情愫忽然来了,让我不忍稍离。”这个“渡口”其实是一个生命的意象,包括丰富的心灵景象:远行,聚散,等待,相逢,相送,离别,故乡,他乡……不论是人生的渡口,抑或生命的渡口,都让我们体味到心灵的温馨和深刻的寓意。

作家在《风中那一树白桦》中,诉说在广阔草原中生命的奇遇:“车行走在草原上,眼睛一路醉着。从来没想到白桦如此之美,很喜欢远坡上出现的那一朵朵云团一样的白桦,方圆几里,就跳跃出那样一丛,衬了广茅的草地,高贵优雅,那种遗世独立的静美令人扼腕……天瓦蓝瓦蓝,流云飞逸,那棵树就在山坡下绚烂地向我张开怀抱。我缓缓地迎向它,仿佛走在一个最美的梦里。泪纵横在脸上,一直滴落向心里。或许在前生,我就是一棵白桦树,在这个山坡上静静地独立,悄悄地落着灿灿的黄叶,一直等待着你来。”高贵优雅、遗世独立的白桦树,是作家心灵中的壮景,它的孤直和草原的广阔相映衬,让人心生敬畏之情。

优美的散文,情景并茂,情理交融,自然景象和心灵景象交相辉映。冯潇在《雪夜山月照人归》中表现自然景象和人的心灵景象的和谐映照,真的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平时大家都各自奔忙,难得有这样宽裕的时间相聚。而且,要等到这种落雪、这种天气、这种路况、这种山行、这种夜晚、这种月光、这种火炕、这种冬居,又是多少福报可以换来的呢?所以大家互相叮咛,要长记这相聚大青山的一刻,长记那踏雪寻找的青春岁月,长记那雪夜月下温暖的相扶,长记那围炉夜话的温馨融洽……让这一份青山长在的友情,在心间,不弃不离。雪夜,山月,夜归人,与青山长在的友情,心灵景象一派生机盎然。

之四:美学景象

冯潇的散文有着鲜明的美学特征,柔美、淡雅、清隽、温婉。冯潇以一双穿透生活表象的慧眼,审视生活的内在涵义,创造着散文艺术的瑰丽景象,包括花语景象、山水景象、心灵景象。这些景象涵盖在一起,就构建成她的散文世界的美学景象。

冯潇把花语美、自然美和心灵美等多种美感形态的创造作为散文重要的艺术追求。柔美的花语,让我们感受到和谐、愉悦,使人在崇敬和赞美的审美情感中得到激励、振奋、陶冶。冯潇追求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美是不加雕琢的纯粹之美,朴素平淡之间又藏着巧夺天工的秀丽。冯潇善于从平淡中挖掘出瑰宝,在真实平淡中打动人心。她的散文在华丽中映现平淡之美,在素朴中折射绚丽之彩,这是作者自身性格的映照。冯潇在散文创作中孜孜不倦地探求着心灵美,追逐自由的心性,在散文文本的开拓中寻找审美感觉、强化美韵、洞见美质,以此实现自己的美学理想 。

生活中的冯潇有着太多的喜欢,喜欢读书写作,喜欢行走在旅途,观看沿途的风景,喜欢感知风起和花开。当她沿途观看风景,由欣赏自然景象到创造心灵的景象时,由此架构起自己的美学思想和美学精神。冯潇在对散文文本的创作实践中,使人格理想转向审美,表现为一种艺术精神的标举和生命意义的坚守。这种坚守,使她的散文创作会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2019年1月26日于李公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