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雁字的头像

雁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21
分享

中国作家网参赛作品 裤带面和青城长面

我一直认为,一个地区的饮食风格,往往是不同地域人群的普遍性格的体现,这在陕西裤带面和青城长面似乎得到了一种印证。

朋友曾经讲给我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是关于饮食与性格的。读大学期间学生们组团外住,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于是伙食五花八门,酸甜苦辣生生熟熟。有一种民间美食叫抄疙瘩,大约类似于电视连续剧《亮剑》里李云龙喜欢吃的面鱼儿,制作过程不要过于简单,将搅成半稀半稠的面糊糊一疙瘩一疙瘩用筷子搛到滚水锅中,煮熟,下葱花,也可事先煮烂洋芋疙瘩掺和进去,简单调味,于是面疙瘩、洋芋疙瘩、糊糊汤,并一碟老家酸白菜拌辣子,烫的吸溜吸溜,美味极了!性格细腻绵软的人,做出来的抄疙瘩,不大不小,粒粒匀称,如珠赛玉,汤清而不糊;性格豪爽粗犷的人,做出来的抄疙瘩,则是大小不一,如不规则的石块土坷垃,形状各异,汤糊而浓稠。有一个气质女神,自告奋勇独立做了一锅,须臾后即脆生生呼喊大家来享用,小伙们暗赞她的神速和厨艺之精湛,纷纷拿着碗凑过来盛,一瞧之下却大牙差点笑得满天乱飞!只见半大的钢锅里,拳头大的面疙瘩咧着嘴在面汤里起起落落时隐时现,面可历历数也!这性格那得多豪迈!心眼那得多粗大!才能做出这一碗只能盛一团的抄疙瘩来?

老家青城有一种颇为精致的面食,俗称长寿面简称长面,这就像一个人有大名小名,长寿面是大名学名,长面是小名乳名。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正正式式文气十足,长寿面的名字起得也就有些文气悄悄溢出——地方文化之底蕴可见一斑了。长面有些像很大众化的酸汤面,也像很俗气的臊子面,成都的担担面和武汉的热干面里没汤有臊子,重庆小面汤多而香辣得让人流汗,兰州牛肉面碗大汤清蒜苗多。我觉得青城长面集各面之长,避各面之短,有面细长而不粘,有汤微红而不浊,有肉粒匀而不少,有葱鲜绿而不呛,绵长晶莹,气味淳淳,但这些仅仅才是青城长面的表象!

一碗青城长面的做成,要香喷喷的盛到碗里端上炕桌,其实工序也是颇为复杂,大的工序有五道小的工序无数!择其要而言,从面粉做成干面,将生肉爛成臊子,煮干面为熟面,把清水调成香汤,盛汤上桌是五道大工序。其间遴选优质面粉,或手工和面擀制,由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民间老婆婆用窄窄长长的切刀,切成细细匀匀长长的面,小心翼翼第的用芨芨棍儿挑起晾干。近年则是改为机器加工,细是更细矣,长也更长,粗细绝对超出手工的匀称,然则少了点手工制作的人气哦。臊子选用肥瘦适宜的五花肉,若纯瘦则不香如过肥则太腻。同样是细细切匀,勿大勿小要考验考验刀工。自家酿的农家老醋,石头犟窝(漿窝?)躂碎的土花椒和姜片草果,食盐……在旧时青城,家家户户的主妇都能凭借简单的调料和简陋的锅灶,爛出香喷喷的肉臊子。调长面汤是需要手法的,要准备的佐料不少,长面若要香,全凭一碗汤!如果汤不好,吃面如吃草。调好汤,还要下好面,煮面在调汤之前,千万要掌握好火候。盛青城长面用碗讲究古朴,千万不要用海碗——海碗太大,碗里汤要多面要稀,如果汤少面稠则面不易入味!当一碗冒着香气的,晶莹的肉臊子如群星熠熠闪着光的,绿茵茵的葱花白生生的蒜苗、碎黄碎黄的炒蛋点缀其上的精致无比的长面端上炕桌,再加上小小的几碟咸韭菜和酸白菜,你是不是早已经馋肠百结垂涎欲滴蠢蠢欲动了?

细细长长,常来常往,绵密香醇,阖家兴旺!明清时期青城水烟种植业兴盛,制作水烟的民间作坊林立,经济空前繁荣。于是乡里集资兴办书院,文人墨客层出不穷进士举人无数,读书于是成为风雅时尚。经济的繁荣反映在日常中,体现为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文化,吟诗作对、品茗啜酒,饮食也开始变得精细讲究起来。从四合大院里开始的对茶饭的研究成为需求,色香形味俱全的美食替代了普通农家的粗茶淡饭。青城长面是一种创意,只有性格细腻的女子,才能对饮食有如此的创意;青城长面还是一种寄托,只有感情丰富的佳人,才能在饮食中含无尽寄托。青城长面是陇上民间饮食的精品,是历代青城农家女子细腻多情善良温柔性格的体现。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去过陕西西安,懵懵懂懂中尚不知道留意关中饮食,只记得华山顶上油饼薄的像纸做的锅巴,而且价格昂贵,火车站的一盏茶杯赔偿价10元。几年前高铁初通,为体验时代列车的速度去了西安,傍晚时分肚子开始呼唤美食,于是注意到古城西安到满大街都是“biangbiang面”的招牌,还有油泼面和裤带面,油泼面白银就有一家,虽未品尝但早有耳闻,裤带面名词感到很新鲜。后来才知道无论是所谓的“Biángbiáng”面也好,裤带面也好,油泼面也好,其实都是陕西关中特色传统风味面食裤带面,颇类似于家乡以前经常做的扯面,因为在制作过程中,拉面的时候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而得名。“biang”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汉字,这个字传说是一个秀才创造,不同于女皇武则天造的“曌”,“biang”由于笔画太过繁琐,电脑至今都无法打出来,但是却有秀才的歌谣传唱: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站。

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个车车走咸阳。

裤带面面如其名。省城繁华购物中心的山庄有一家陕西风味饭庄,其店名源自陈忠实的名作白鹿原,店里陈设古色古香,桌凳宽阔厚朴,吃客络绎不绝,店里就有正宗的裤带面。正式品尝裤带面,是在多雨的初夏,某城某巷某小吃街内,老板是个腿脚口舌都很灵活的小黑胖子,店员是个热情过份的小姑娘,一进门她的餐谱就会突然一下子直戳到你的胸前,让你禁不住倍觉诧异,然后才醒悟过来似的领受她的热情。点餐坐下,板凳宽厚凳面略有弧度,正合适放穿着大裆裤的肥硕屁股!须臾只听得后堂里案板先是时不时砰砰作响——大约是在揉面,然后换作一阵阵“biangbiang”声——这次是在扯面,边扯边在案板上摔打,接着一股热油呛红辣椒的味道传来“面来喽!”一声吆喝后裤带面就被麻利地端了上来。厚实的枣红色木板餐桌上盛面的青花碗巨大如斗,令人先喜出望外地吃了一惊,然后瞥见缩在碗底的一团面,便又放下心来。伸手捞面来吃,其面果然宽阔如裤带,薄厚似银元,长短赛铜线,红辣椒洒遍油汪汪一片!环顾四周江湖吃客,人人耸眉瞪眼和面前的巨碗较劲,有的还手翘兰花略显吃相文雅,有的则索性脚踩桌腿大快朵颐,有的直接蹲上板凳吸溜连声。登时想起有一剧种称华阴老腔的,一伙面目黝黑的老少爷们,围成一簇,或坐或立,动作各异,表情离奇,如同刀刻斧凿而成的立体雕塑——突然胡琴一声,各种乐器骤然开始高亢苍劲地响动起来,大家顿时砸桌摔凳,悲天抢地,捶胸顿足,吼声豪迈悲凉,偏又韵味十足,这是广袤贫瘠的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孕育出的魅力十足的独特艺术。还有据说被大西北普遍喜爱的秦腔也是如此,只见一枚红脸大汉手提“盘龙棍”,从口腔里迸发出“河东城困住了赵王太祖,把一个真天子昼夜巡营……”,唱戏的人吹胡子瞪眼不遗余力,拉琴的人俯仰跺地涕泪交织,听戏的人凝神侧耳回肠荡气,看戏的人目瞪口呆如醉如痴!裤带面也是如此,和面的人粗犷任气,拉面的人粗野潇洒,盛面的碗粗大深厚,吃面的人粗豪不羁,性格豪放直爽的关中人,劲道宽厚的裤带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