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雁字的头像

雁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23
分享

细雨骑驴入剑门

衣上征程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南宋•陆游

最喜欢如丝如缕的细雨随意飘洒在任意一个季节里,不热,不凉,不急,不躁。江南也好,北方也罢,只喜欢听细雨如蚕履桑叶,看细雨如蚁润湿街衢,感受细雨如指路过的抚摸。在遥远的唐代,诗人王维坐在三秦大地近郊的酒楼上,向西眺望阳关而不见,移目眼前,发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们似乎听到他的一声声喟叹。如果忽略因离情别绪带来的淡淡忧愁,这“渭城朝雨”可算得上是雨中极品了:渭城之晨,正是一日之中最美好的时光,又是生命欣然萌发的初春,然而更美好的是空中翩翩细雨在轻歌曼舞,安抚了路上行人走过扬起的微尘。尽管有“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但是在远行的主人公尚未出场之前,送别的美酒还没有一杯又一杯斟满的时候,我们尚可以欣喜地看到,客舍笼罩在一片生命的绿色当中,经过细雨洗刷的青青柳色,以及崭新的叶儿不断滋润着你沧桑的双眸。

半生潦倒内心漂泊不定,怀揣各种心情走过一些地方,于夜中不眠时有时有雨相伴,于远行孤独中有时与雨为友。三十年前,金城白虎山脚下有一片杨树林,是我常常光顾的地方。那年远出家门,其实也不算远,但一百多公里的距离足以给从未离家远行过的十几岁的少年带来孤独的感觉,孤独里还有些对未知生活的胆怯和恐慌。父亲返回的那天午后,少年的心一下子颓然空空落落的了,独自一人沿着陌生的道路漫无目的前行,不知不觉中走到了那片树林。看到高大的白杨树青杨树,宽阔的圆叶上趴着肥胖的绿耳朵虫,青色的树干上长满了黑色的眼睛,我的心竟然莫名地沉静了下来。后来回忆起来,应该是那些长着眼睛的树让我找到了熟悉的家乡的感觉——在家乡黄河岸边,到处是高大健壮的当地白杨树和新疆大白杨。让我心情更加平静的,是悄然而至的细雨,“微风细雨斜,渔火点人家”,如雾如烟的雨丝洒落在树叶上,刷刷,刷刷!濡湿了我的头发脸庞,轻轻笼罩住了我,将我和一大片树林融为了一体。透过树林,我可以隐约看见附近村落人家模糊昏黄的灯光。

应该是从三国演义里最早知道剑门关之名的,魏国名将邓艾率领五千士卒“偷渡阴平”奇袭成都,从此导致蜀国的覆灭。而正面与蜀国姜维对抗的是钟会,对抗地点正是易守难攻的天险剑门关,在那里,两座山峰峭拔险峻形似两柄锋利的宝剑直指苍天,形成一座关隘,成为通往川蜀的门户。后来又读了大诗人李白《蜀道难》,其中说“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极写了剑门关之雄奇险要,于是神往之至:到底有多险要呢?2019年我到过剑门,想感受感受这天下雄关之雄奇,顺便体验诗人陆游诗中所写 “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轻松惬意。那年入蜀是暑气还没有消散的十月份,因为是跟团旅游,行程一如既往地匆忙仓促,让大家都产生“浪不美”之感。汽车从铜城出发,沿青藏高速一路飞奔,过省城兰州到定西天水,途经陕西宝鸡市遥遥望见秦岭主峰太白山,然后出女皇故里广元这就到了四川,再南行先到了嘉陵江边的阆中。游完阆中古城,乘船夜游绚丽灯火夹岸中的嘉陵江,一行人随即匆匆上车转而向西,夜行经李白故里“诗城”江油后又往东北方向,夜宿整齐秀丽青川小城。次日短暂游览有“鸡鸣三省”之称的青川县城,便乘车继续东行,不多时便到了剑阁县的剑门关。剑门关其实就在三江交汇的广元,翻看手中的地图,原来我们是在四川北部走了个“巴斯卡三角形”。

我们从剑门关景区的北门出发,在山脚下乘坐上行索道到到仙女廊,快到仙女廊时就看到了正在猿猱道上攀爬的游客们,在绝壁之上如蝼蚁般蠕动,深感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之渺小如斯。到抱龙山后导游介绍可以选择两条小路继续攀登:即“猿猱道”和“鸟道”,我们向两边张望了一阵,看见猿猱道在绝壁之上,几乎可以不算道路,虽然可以在绝壁俯瞰群山,感受李白诗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之句描述的情境吧。但到底胆量不足,还是选择了陡峭崎岖的鸟道上山。到了视野开阔玻璃观景台做了短暂停留和修整,补充了能量,慢慢下行至石笋峰,看到极为狭窄的一线天,先是一个长上坡,然后是一个几乎垂直的下坡,由于路很窄,几乎只能一人通行,所以排了很长的队,行进非常缓慢。绝壁廊道路右侧就是绝壁“壁立千仞”,继续步行,从梁山亭到仙女桥的路都是标准的梯步,到梁山亭后走天梯峡栈道下山。这里的栈道均为木结构,踩在上面还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依山而建,左边是山壁,右边是峡谷,下山之后地势就相对平坦了。从天梯峡栈道到南门有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一路四处张望就到了关楼,关楼修建在两座山之间的山坳里,视野开阔,易守难攻。出关楼后石板路一路向下,右边是峡谷溪流。一路走来,细雨时不时淅淅沥沥的,好在攀登最险的鸟道时脚下岩石粗糙不打滑,加上用手紧紧握住道旁铁链,仰望着前面游客的身后亦步亦趋,有惊无险,疑心是走了邓艾偷袭蜀国走过的路!体验了一把大诗人李白所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尤其是在鸟道和猿猱道,心惊胆战,剑门关之险是领略到了!一直到出了剑门关转身回望关楼,绷紧的心弦才彻底放松下来!细雨是有啊,一直伴随,打湿了游人的外衣和头发,可是“骑驴入剑门”的感觉呢?那种悠闲、放松、举重若轻的惬意呢?

关于骑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的坐骑便是毛驴,过海时倒骑于其上,那优哉游哉的情形只是想想就让人不禁莞尔;传说道教圣人老子出函谷关的时候是骑青牛缓缓而过的,被守关人索要“过路费”,留下了道家经典“道德经”我一直在思考:这位圣人为什么骑青牛而不是潇洒地骑驴呢?是不是因为骑上青牛更显得厚重肃穆?说到骑驴,就会自然想到骑马。和小毛驴不同,马是高大上的,骑马也多与军旅、行侠的大事有关,行者长途跋涉风餐露宿行色匆匆,“快走踏清秋”“弓似霹雳弦惊,马作的卢飞快”,“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骑上高头大马意气风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是估计在古代骑马比较费钱,骏马是大多数普通人家买不起的奢侈品,骑马还需要高深的骑术才能驾驭,所以读书人骑驴的多,据说大诗人杜甫在成都居住时租驴子来骑。文学史上诗鬼李贺骑驴觅诗,贾岛骑驴“敲”诗,有人说“驴是诗人对现实的妥协”。骑驴出游其实是一种文人生活的休闲啊,闲气飘飘,内心悠悠,不躁不急,不忙不乱,随意而往率性而归。那么诗人陆游前往剑门时的心境是不是这样呢?这首诗作于公元1172年冬,在家赋闲已三年的陆游被四川宣抚使王炎招作幕府,深受器重,自觉报国有望的陆游为之“作《平戎策》”即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但朝廷权贵阅后哂笑,大笔一挥否决了北伐行动,将他调到成都任安抚使“参议官”的闲职,大略可能相当于八品上下的文职参谋,于是差不多又“闲”下来了。陆游结束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实现爱国之志的军旅生活,由前线返回了后方,去危就安、去劳就逸,我们知道陆游渴望的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生活一生渴望“北定中原”建功立业,但不料只能“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彼时应该是“无比忧伤”的,失望中他骑着驴子入川途经剑门去成都赴任,那时天空阴云时过细雨潇潇淋湿大地。所以陆游骑驴入川的心情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恬淡美妙,落拓的衣衫上褶皱加上残酒痕迹可以作为他怅惘失意的佐证。“天上月,水中天,夜夜烟波得意眠”(宋·薛嵎),那么人生是否真正能有一切皆顺心如意、心想事就成的时候呢?从并非“草根”出生的陆游一生宦海沉浮的坎坷经历来看,似乎是没有的。

余秋雨说:陌生的山河迎面而来,又一一退去。剑门是千古雄关,但消解它的,只是雨和驴,只是征尘和酒痕(《文化苦旅˙我的山河》)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某种生活之后是另一种生活,一种生活状态和另一种生活状态之间需要用特定的方式去“消解”,作家的话充满哲理,读来似让我隐隐约约地有所感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