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姚正勇的头像

姚正勇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8/22
分享

读了一本书 写了一段话

读了一本书 写了一段话

文字其实是某种神秘的呼唤,呼唤那些相似的灵魂前来聚集-----余杰《沉默的告白》

好的文字必然有直抵灵魂深处的回音,这说明孤独是可以通过写作来战胜的。-----余杰《沉默的告白》。

最近在凤凰阅读上看到余杰先生的书《沉默的告白》,心里感概很多。

余杰先生也只是大我两岁,初识他的的作品是从《冰与火》开始的,记得那时我在师专读书的时候,中文系一个朋友给我介绍了这本书。

我不是常说的文学青年,更不想在中文系里卖弄,但我喜欢读书,与朋友们辩论,虽然我们争论某个问题时,弄得面红耳赤,但我们生活上感情依旧在,直到我们工作后,朋友们都还说,姚兄要是生活在陈独秀,毛泽东时代里就好了。要不到美国去,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国会也能混饭吃,朋友的意思是褒奖还是贬责我不是很清楚,但绝对没有嘲讽的意思。当然,我喜欢读书,爱好与朋友辩论,那是不争的事实。

初读《火与冰》感觉余杰先生是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文学青年,但又觉得他的书很不和时宜,虽然如此,但很符合我的口味。在这本书中,有些东西涉及到了中国人性的软肋,与鲁迅先生的风格极为相似,并得到了当时钱理群先生的首肯,但钱先生很爱惜余杰,并在此书的序言中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望余杰老弟一路走好!”(其实余杰与钱理群先生应是真正的师徒关系,余杰是92级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在《冰与火》中,他不仅抨击时政,在文学上指出郭某某作为政府御用文人的表现,并不惜呲之以鼻,这一行为对于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很是大胆的了,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同时也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在我的心目中,余杰是一个勇敢的骑士,顶着黑暗,寻求光明的独行侠了,同时这本书也是安顺师专张嘉彦老师作的后记。

读那本书以后,由于我走了一条符合大多数人的道路(最主要是符合父母的心意),毕业、结婚,生孩子、买房。对余杰也就不关注那么多了,但后来他写的《铁屋中的呐喊》虽没有《冰与火》那么的深刻,但究其思想性,比起那些附风作雅,无病呻吟的大流作品来说,是我较喜欢读的了。有时候,我会偷偷把我走的路和余杰先生的路作比较,我暗自庆幸我对得起我的父母,工作这么多年,我对的起我的老婆和孩子,虽不是很有钱,但生活还是很稳定和安心,同时我偷偷地发现,我老婆也是那么的胆小和怕事(尽管她在邻里之间很有个性,甚至有点倔强),每当我从新闻报纸中对某一事件针砭时弊时,妻总是显得战战兢兢的样子,工作中也不让我随便谈论和交换意见。

我结婚了、生子了、买房买车了,而我心中勇敢的骑士,独行侠又在哪儿呢?他是不是像我一样结婚、生子、买房、买车了呢?我心里像被铅块堵着一样,但我又抱着一种猎奇的心里,慢慢的搜寻着,直到今天我在他的作品《沉默的告白》里找到了真实的答案。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以下为书中实录。

“今天的我成长为一个幸福而快乐的人、一个健康而单纯的人、因为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幸运地遇到了三个曾经给以、并依然在给予我甘泉的女性。这三位女性就是我的奶奶、我的母亲和我的妻子。

妻子是我的读者,她大学学的是金融,毕业后在南方一家香港公司担任部门经理,她喜欢文学甚于喜欢自己的专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读到了我的《火与冰》,便按照模糊的地址给我写了一封信--------于是,她来到北京这座陌生而寒冷的城市,来到我这间时常停水、停电的小屋,成了我风雨同舟的妻子,她曾经是时尚的都市白领,穿宝姿牌的衣服,用迪奥牌的化妆品,去女子健身俱乐部。如今,她舍弃了当初这些奢侈的消费习惯,因为她选择的人生伴侣是一个穷书生。同时她也也选择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人生道路。我曾经很认真地问她:假如有一天我像俄罗斯的十二月党人那样,被残暴的皇帝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去,你怎么办?她咬了咬小虎牙说,我跟你一起去!在那冰天雪地中,我们互相温暖对方。”

以上为余杰先生《沉默告白》中的实录,虽在我这篇小文中篇幅过多,但最能说明余杰先生与他妻子的幸福了。

夜深了,读了一本书,写了一段话最后还是以这本书中的一句话来结尾。

金山银山也有散尽的那一天,而诗人的诗句永远在自己的心中。茫茫时空中,多少政客和富翁们灰飞烟灭,而穷困潦倒的诗人却能够与一句诗歌而获得永恒。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