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姚钢台的头像

姚钢台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8/26
分享

书海的喧嚣与宁静

在当下这个瞬息万变、光怪陆离的时代,有一个令人诧异且引人深思的现象:写书的人如过江之鲫,数量众多,而静心看书的读者却相对稀少。书籍,这本应是人类智慧的璀璨宝库、心灵栖息的温暖港湾,如今却在信息洪流的冲击下,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境。

书海的喧嚣,是那无数未经深思的文字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各类书籍琳琅满目,却让人目不暇接、心生迷茫。作者们为了迎合市场的快速需求,匆忙产出,如同闹市中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却难有真正触动人心的力量。这喧嚣中,充满了浮躁与功利,书籍仿佛成为了一种快速消费品,失去了其应有的凝重与深沉。

与之相对的,书海的宁静,则是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经典之作所散发的智慧光芒。它们如同深夜里的明灯,在宁静中默默地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当我们翻开一本古老的典籍,或是一部思想深邃的著作,便能感受到那宁静中的力量。没有喧嚣的炒作,没有浮华的包装,只有纯粹的知识和思想,在宁静中等待着有心人去探索、去领悟。

高尔基曾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忆往昔,著书立说被视为神圣而艰巨的使命。作者们焚膏继晷、呕心沥血,对字句反复雕琢,历经无数日夜的思考与锤炼,才得以向读者呈上蕴含深邃思想、极具价值的作品。那时,作者数量虽有限,但作品皆为经典,读者视若珍宝,反复研读,从中获取无尽智慧与力量。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彼时的读者,怀着虔诚与渴望,沉浸于书海,汲取知识,领悟人生真谛。

但如今,出书变得极为容易,似乎人人都能成为作者。这看似文化繁荣,实则隐患重重。大量未经深思熟虑、缺乏灵魂的文字匆忙问世,如虚幻泡沫充斥市场。这些作品看似丰富多样,实则内容空洞,难以给读者带来心灵的启迪与思想的升华。如此一来,读者在茫茫书海前,常感迷茫困惑,不知如何选择,甚至对阅读逐渐失去热情和期待。

我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时代,读者对阅读的投入减少,相比之下,写书的人却越来越多。这并非意味着书籍失去价值,而是阅读的风气有所变化。真正有深度、内涵丰富、能触动人心的优质书籍,仍如明灯照亮人生道路。然而,在这喧嚣浮躁的社会,读者更需要练就敏锐的眼光和沉稳的心态,去辨别和寻找那些能触动灵魂的佳作。

要改变这种局面,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至关重要。一方面,社会应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人们回归书本,感受阅读的魅力。另一方面,作者要提升作品质量,写作前深入研究、广泛积累,确保内容扎实有深度,摒弃浮躁,坚守独特视角。出版社不能被短期利益左右,要严格筛选有价值的作品。同时,健全书评机制,让读者的声音有效传递给作者和出版方,推动作品质量提升。

写书与看书,本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作者应以真诚与责任为笔,书写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佳作;读者应以敬畏与专注之心,在书海探寻真理与智慧。只有当作者重视质量,读者重拾阅读热情,书的世界才能恢复往日的繁荣与尊严。

在这个写书者众多、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时代,我们不能被表象迷惑,应追求阅读的深度与质量,不受外界喧嚣干扰,回归内心宁静。让书籍重新成为心灵的滋养,而非浮躁的产物。因为只有在宁静中,我们才能真正领略书籍的魅力,感受知识的力量,让智慧之光引领我们走向美好生活的未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