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飞扬的头像

云飞扬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02
分享

北行漫记(三)连载

【寻义】解州关庙,演绎仁义礼智信的经典。

历史上,写关羽的作品太多了。写下关庙这个题目,我就觉得很烫手。先誊写一首诗,是73岁的老父亲姚廷进去年游览关帝庙后,依据庙内的楹联编撰的楹联诗《观解州关帝庙颂关羽》,后来发表在山西省文联优秀期刊《古魏文学》杂志。

精忠贯日,大义参天。

气肃华夏,德炳乾坤。

威震中外,节耀河山。

骁勇佑国圣帝万古仰,

丹心福民英名千秋传。

6月10日,我们来到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西关,走进全国最大的关庙,我们就感到了一种森严,一种对王侯将相,甚至是帝圣的敬畏。是啊,历史上又有谁能够像关羽一样,“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呢。

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们在一首首楹联里了解关羽的历史,了解儒家“仁义忠信”的道德标准,了解历朝皇帝加封关羽的故事。武圣人关羽文武双全,有勇有谋。这一点无需冗余,历代文学经典、诗书画作、戏曲剧目里比比皆是。

关羽忠孝仁义,一生都在为刘备复兴汉室的梦想而努力,从来不背叛兄长,而且还经历层层阻碍与困难投奔兄长,“身在曹营心在汉”可以看得出他的忠义。后来,曹操兵败华容道,关羽并没有为难曹操,更是展现了他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性格。

翻阅浩瀚的文字,关羽的一生从未有过言而无信的行为。“关公品质,男人追求!”李先生幽默的言辞逗乐了随行的游人,经营生意的文先生在我们北上的旅行中,虔诚地焚香,敬献这位历史上的美髯公,正义忠厚、仁爱勇智的“关帝圣君”。

讲解员的解说让我们对关羽更多了一份虔诚和爱戴。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尤其是宋元明清四代王朝所处的封建后期社会,解州关庙作为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和教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宣传和规范封建后期社会的道德文化,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感的人们,在这里通过对关公的祭拜,接受忠于国家和民族的教育;少数民族统治阶级入主中原之后也来到这里,进行褒封和祭祀,力图通过对关公的赞扬,去弥合民族之间的分歧;在民不聊生的年代,反抗者们来到这里,从关公身上寻求勇于抗争的精神;当遭际坎坷的时候,身处逆境的人们来到这里,找到值得仿效的榜样。

在关庙庄重肃穆的氛围中,杨先生与我们娓娓道来有关圣人的故事。在中国的历史上,曾诞生过许多圣人,比如人们熟知的文圣孔子、书法界圣人王羲之、画界圣人吴道子、医学界圣人张仲景、文学界圣人欧阳修等。武圣人关羽只所以能够成为圣,并且被人们膜拜,有其独特之处。

其实,关公信俗不是单纯的个人迷信,而是由历史发展演变成的一种社会群体信仰。人们信关公,已经意识化并承认他是忠义诚信的楷模;信奉他是财神和保护神,能给人们带来财运和平安吉祥。如今,在东南亚、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等国家,甚至美国、英国的华人区域,对关公的信仰非常盛行。各行各业都在崇拜、祭祀着关公。

正在我们悄声耳语之时,一批来自广东沿海的商人敲锣打鼓地迎来了他们送到关帝庙里开光的关公像。在大庙门前的书桌上,几份身份证也放在这里被感知灵气。据说,灵气是天地之间的生命能量,存在于无垠的宇宙之中,滋养着万事万物,就像空气、磁场、时间一样,我们看不到,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应到。

这些沿海人锦缎加身,抬着关公像从我们面前经过。透过这种隆重的仪式,把他们请来的关公神像,开开心心地请到家乡。关公的灵力一定进入了他们带来的关公神像里了吧,我们祝愿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财源广进、万事遂意、风调雨顺。

据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记载,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关羽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与刘备、张飞情同兄弟。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24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达到军事上的最高峰。关羽从此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荆州空虚,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士卒离心,逃亡殆尽,最终兵败被杀。陈寿《三国志》中关于关羽的死,仅瘳瘳数字“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

在中国有三大关庙让人们流连往返,庙内均建有关公墓,这源于关公死后“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乡”而闻名于世。

其一,位于山西解州的关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因山西解州是关羽故里,为纪念关羽,人们为他建了一座衣冠冢,史称关庙。关庙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

然关羽的生辰,在陈寿所著《三国志关羽传》里并没有记载。据讲解员介绍,关羽生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山西解州关公故里的民众大都认定农历六月二十四为关羽的生辰,沿袭至今。因为在距离解州关庙10公里外的运城市常平村关帝家庙内立有一块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对此有记载。因此,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解州关庙、运城市常平村关帝家庙都举办大型祭祀和庆典活动。解州关帝庙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关公信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公文化节”被评为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活动之一。2012年,“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其二,位于河南洛阳的关林,为厚葬关羽首级之地,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关林庙,扩建成占地200余亩、院落四进、殿宇廊庑150余间、规模宏远的朝拜关公圣域。万历三十三(1605年)年敕封关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关羽始封“圣”。

在河南河南洛阳一带,民间对关羽的祭拜有三个时间:农历正月十三的春祭,农历五月十三的诞祭,农历九月十三的秋祭。洛阳关林一带还把对关帝的祭祀上升为国家祀典。1994年关林成功举办朝圣大典,此后每年的9月29日都举办关林国际朝圣大典,成为河洛文化旅游节的重要活动项目。关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其三,位于湖北当阳的关陵,为厚葬关羽身躯处。现世,唯此处按皇帝陵寝定制,有乾隆赐《威震华夏》匾额。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为关羽加封,使其成为武圣人,直至关帝,他的陵园随之扩大,形成宏伟规模,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2006年05月25日,关陵作为三国时期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之一。从1991年开始,在当阳关陵景区,每年都要举办隆重的庙会。2011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关陵庙会”名列其中。

我们的思绪不由又回到当年三国的那一段历史。建安24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孙权于临沮夹石(今远安县回马坡)擒关羽,关羽战败自刎。孙权害怕刘备起兵报复,将传关羽首级于洛阳曹操处,但被曹操识破。曹操敬慕关羽为人,将计就计追赠关羽为荆王,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城南十五里,并建庙祭祀。

河南洛阳葬关羽首级之冢称为关林,中国古代只有圣人的葬地才能称为“林”,如孔林、孟林等。洛阳关林占地130余亩,位于洛阳市南7公里,是中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建筑群。不过后来有专家经过考证,得出一个结论,洛阳关林,其实并不是关羽首级的真正埋葬地。根据洛阳当地老人回忆,在建国初期,洛阳的一位副县长就明确指出了洛阳关林并不是关羽的陵墓,而是东汉一位大将军的陵寝,而关羽首级的真正埋葬地,则是洛阳关庄村。

关庄村,现在位于洛阳市与偃师市的交界之地。三国时期是魏国的都城洛阳,经过多年风雨飘摇,虽然现在已经破败不堪,但依旧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单位。在村里面,有一座存在了千百年的大土冢,村里的人都相信这才是关羽首级的真正埋葬处。有一位年纪较老的村民说,以前这里不止一座土冢,而是连绵的一片,都是关羽的墓地。墓群的中央,立有一块大石碑,为关羽的墓碑,不过后来在1955年的时候被填进了河里。

1979年,关庄村一带遭受了一场大暴雨,大土冢被冲出了一个大洞,政府知道后,立刻派出考古队进行抢救。当考古人员将墓室挖开后,才发现石门有一半是开的,这就说明这座古墓很早之前就有人光顾过了。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挖掘,工作人员发现这座古墓十分庞大,绝对是王侯一级的规模。古墓的两扇石门,均是重达千斤,而且门上雕刻着各种图样花纹,造型古朴优美,清晰生动,工作人员都迫不及待想进去查看一下情况。

让人十分高兴的是,古墓虽然遭过盗掘,但依旧保存得十分完整,出土了罕见的闪光珍珠、象牙就被等大批珍贵文物,此外还有一幕让人至今难忘,那就是出土了一颗完整的人头骨,这也让人们更加坚信,这里便是关羽首级的真正埋葬地。其实,关羽的墓被盗纯误当年的无知。后世,无论求官、求财、求保祐、求庇护,关羽早已成为人们敬仰的化身,又有谁敢去盗关羽的墓呢?盗墓,莫非?猪狗不如!不过这样重大的考古发现却一直没有公之于众,而是后来就这样不了了之。因此有人便推测,洛阳考古队之所以不公布考古信息,大概是担心会影响到洛阳的旅游业吧。

当阳关陵,原称“大王冢”,位于湖北省当阳城区西北3公里处,坐西朝东,面临沮水,和景山遥遥相望。曹操厚葬关羽后,孙权以诸侯礼,铸铁头葬其尸骸于当阳西北,称“汉义勇武安王祠”。传说关羽死后,身首分离,魂魄未能同身躯入土为安。每晚关羽魂灵便在当阳玉泉寺覆船山处游荡,呼曰:“还我头来,还我头来”,妇幼惊骇,四邻不安。时任玉泉寺主持便劝解关羽,汝一身取过多少人头颅,仅过五关斩六将,便有多少不宁亡魂,你为他们想过吗?关羽闻之,深为惭愧,从此魂归陵寝,恢复往日平静。玉泉寺有关羽显圣处景观,十分有趣的是,关陵墓冢后树林都没有树梢,是天人合一,纪念关帝还是关羽显圣,人树相怜。其实,经科学验证,该处属雷击区,树长到一定高度,为电劈雷斩造成。

但历史上,还有一个记载关羽墓的地方,就是四川省成都市的成都关羽墓。成都关羽墓始建于蜀汉时期,为一衣冠冢。宋人赵忭在《成都古今集序》中记载:“关羽墓,仁显者,孟蜀末僧也,作《华阳记》云‘墓在草场,庙在荷圣’。此目击之。”可见,在当时蜀汉政权所在地的成都,关羽的大哥刘备仍就为他修了一座墓。清朝,吴振棫在《养吉斋余录》中记载:“成都万里桥南,亦有(关羽)墓,相传先主招魂以葬者,岁久荒圮。”这也证明了成都关羽墓,与山西解州关庙一样,都是衣冠冢。

关羽一生征战南北,其故事传到各个角落。“当时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是关公信俗地域广泛的最好写照,近代随着华侨的飘洋过海,信仰关公的习俗也被带到了全球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公庙,就有对关公的信仰与传播。“庙宇盈寰中,姓名走妇孺”——信众从帝王将相到巷陌妇孺,从政要商贾到平民百姓,群体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对于百姓而言,崇拜关公之价值在于他的义气干云、坚贞不二。百姓不仅求雨有赖于关帝,乞求生育、消灾、除病、家庭和睦等方面都有求于关公;关公又被人们奉为发财致富、招财进宝的武财神。

关公文化的忠义、诚信精神,成为增加社会稳定的基石:“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关公的信仰价值在于,其行为构成了统治者所提倡的伦理价值的楷模:忠孝节义,神勇武威,为国捐躯、生为人杰,死亦鬼雄。关公文化以“忠、义、仁、勇”为核心,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崇拜,它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融合了儒释道的伦理道德精神,有着鲜明的民族性。

站在历史的风尘里回望,我们再次钦佩关羽,这位千百年来为炎黄子孙演绎仁义礼智信经典的传奇人物。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