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如诗月似画
中秋节,最早源于《周礼》。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人类把最美丽的传说给了月亮。古代,文人雅士中秋节更是对着天上这轮皓月观礼祭拜,寄托情怀。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诗句,怕是连稚童都能倒背如流。一望一思,不知撩拨起多少人的万般愁肠。“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王昌龄这“盈虚”与“古今”,宕开一笔对月的思考,释尽人生聚散无常。张若虚的:“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乘月”“摇情”之间犹言清月,却似情牵,诗情随月升月落起伏曲折,在讴歌大自然的同时,把游子的思念扩大开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的感秋之意,怀人之情,那一刻的“秋思”必然是最浓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把酒问天、问月、问自己。丙辰中秋,欢饮达旦,苏轼心里溢满的是何等的一种人生况味。
这些诗句,仿佛一地月光,俯首即能拾起,美得让人震撼。而诗人内心承担的寂寞,思念的弧度与凛冽之笔是那样的吻合,每读心就会咯噔一下,感觉那些庞大的孤独正在诗句里膨胀,似乎隔着时空能听得见诗人的心跳。
月临中秋,感叹那日桂花香味的年少,现如今都已是满目秋黄,而每个人生却自成一意孤行的风姿,像诗、如画,每一笔都嵌满人间烟火,独立于时光之外,又置身时光之内,与天地合一,像中秋那一轮明月,古老却有新意。
中秋节是家家盼望团聚的日子,在这充满诗意的时刻,即便是因工作不能与家人团聚,也会借着这一轮明月倾诉对亲人的念想,那一刻的思念是跨越时空的,仿佛能够通天融地。
月圆月缺,是游子的歌吟,是离人的相思。一年有十二次的月圆,而中秋这轮如画的月亮怕是最最明亮的,它能勾起人的思念与惆怅,中秋之夜,对着这轮明月不知有多少人在思乡怀人,倾诉衷肠。
古今一轮月,李白的,苏轼的,张若虚的,王昌龄的,王建的,大众的,你的我的,依然圆在古老的苍穹,落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之上。
《中秋如诗月似画》首发于2019年9月8号《三秦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