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对我来说好像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几乎已经从我的生活里剔除。也许是身处异乡的缘故,我竟然跟着两个年轻人的脚步也去时尚了一把。来到影院,买票的人排成两行长队,放眼望去清一色的青春靓丽,我就像是一个世纪老人,在这个环境里几乎看不到我像我这样的年龄。时代的变化真是让人刮目相看,记得小时候看电影总是要去一个空旷的大场地上,那个大场地可以容纳成百上千的人,有时候可以说是一个村的人都聚集到那一起看。若有放映队下乡送电影,那种喜悦任怎样的抑制都掩藏不住从眼睛里流露出的渴盼。下午放学回到家赶忙写完作业,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太阳还没下山鸡鸭还没归笼的时刻,我就带上弟弟搬着凳子早早去场里占地,为的是占一个有利位置更好观看。
一部电影总是在上百人的欢笑、或遗憾没有在自己想要的结尾里剧终,甚至放电影的荧幕都已被放映员收起,还常常是意犹未尽。回家的途中,月光追着影子的移动里、总有喋喋不休的议论之声。七十年代几乎人人都看过电影,那会在农村看电影不用买票,只要你愿意去看就成,尽管日子清苦但电影上门,也乐得个笑脸常开。 少年时光我看过的诸多影片中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数这三部,南斯拉夫的影片《桥》,阿尔巴尼亚的影片《宁死不屈》,及国产戏剧片《天仙配》,这三部电影几乎都让我哭的稀里哗啦。小小年纪,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替古人担忧,为七仙女和董永的命运悲伤。儿时的记忆,就像幻影一样自眼前飘过,幻化成流年里的真实,那些被岁月剥落的图影又一次翻起我内心的江河。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历经了几次岁月的潮涨潮落,活在时代变幻的光影里疾疾飞奔,追赶着时代的脚步。
收起遐想的同时,我们乘着电梯来到了地下一层的电影院,因还没到进场的时间,就坐在了休息室等候,孩子买来爆米花热奶茶,在等候的同时思绪又一次与旧光阴衔接,那些光阴泛着淡淡的黄和苍绿被思绪缠绵着,就像北京城夜色里闪烁的万家灯火,诉说着人间万象,当人间万象落入笔端的瞬间就会有一泓清水在记忆的潮湖中渲开,清晰的影像也就次第而来,那些光着脚丫踩踏出的日子也是如此坚实感人。曾经的时光,不只流动在仰望的眉睫之上,亦游走于记忆的琴弦之上。在那个没有广播,更无电视的年代里,偶尔的一场露天电影总是在一种欣喜若狂的等待里到来。
记忆深处,一切是那么古朴单纯一切又是那么的丰富多彩,仿佛眼前流动的都是一段段充满醉意的笑声。于是,文字的涟漪溢满我的心湖,往事里清脆的欢笑,干净的图景,在清澈透明轻轻吟唱中走来。电影时代,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温润的记忆,也让人们看到了风雨飘摇岁月里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更是岁月赋予人生的一段历程。
光影倒叙,时光重现。人生路上,你会回头几次?当你站在哪个年龄段上,手中的笔才会必要拿起、然后沉重落下,又在这沉重中获得回忆的幸福。每一个时代旋律都是历史的音符,都铭刻和记忆着那个时代的人和事,当时光流逝之后,当驻足回眸之时,就不难从熟悉的旋律中去寻找曾经的一切,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对往事释然,但我相信它一定是一本最好的回忆录。时光迁移,岁月依然吟唱,谁能解其意,谁能不错过,谁又能留得住一指芳华。此刻,我似乎感觉到了那些幻影的流苏缀满我的发髻,一次次换场的变幻中幻化成朦胧的轻烟、恍若童年的快乐都储存在那里。有道是: 多情伴我咏岁月,繁华落尽见纯真,影阔朦胧亦如画,回眸处处景依然。
进场,就坐,拭目以待。大屏幕上不断变换的画面让眼睛有点不舒服,看来这个年龄还真是有点不适应现代光影。几分钟后片子开始播放,在字幕的推换下我才知道是冯小刚执导、葛优主演的贺岁片《私人定制》,虽然有点搞笑滑稽,但从中我看出了人的欲望在不同需求下的变化与抵御诱惑的能力,也读出了这个世界本就是雅与俗并存,清与浊同流,金钱与精神的对决,生命与自然的对话。很多人总是想去尝试着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在尝试的过程中也会被碰得鼻青脸肿。欲望是个不好界定的词语,只要把握的恰到好处,生活就会风调雨顺、快乐时有。时代的变化中,人类文明也在同时进步与发展,在感受美好的同时以阳光速写的心情回眸,那些光影交织而成的瞬间定是一本本的青春与生命的札记。岁月让我们步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不用出门就可以纵观世界风云,电影、电视、电脑,手机,无不给你随时提供方便,可更多的方便却让我们丢失了亲身去做一件事情的体验与感受,忘记了生命与自然的互补,远离自然,又如何能够写出岁月之门外的一卷往事,以及肥了春花,瘦了秋月的慨叹。
2015年1月1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