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 头
姚正安
我的老家人称光头为秃头。光头文雅点,秃头显得粗鲁。但光与秃,其实同义,都是指头上没毛。
小的时候,特别想剃个秃头,不知多少次与理发师傅磨蹭,但师傅笑笑不允,说,只有你爷爷来说,才成。回去与祖母说,祖母看都不看我,没声好气地说,哪个好好的人剃个和尚头,做和尚好吗,没儿没女,光棍一个。
我的邻居就是一个曾经做过和尚的人,破四旧,和尚没事做,参加生产队劳动,但还是剃个秃头,头上有几个小小的疤,大人说那是戒疤。暗地里,也帮助人家泼泼火画画符,做些神神刀刀的事。
剃秃头好啊,尤其是夏天,下河洗个澡,上岸一抹,水全都没了,祖母问,照样可以说,没有下河。
秃头终究没有剃成,但对秃头一直抱有好感,甚至有几分羡慕。
我曾认真地观察过秃头。
有的秃头由于皮下脂肪丰富,因而没毛的光头,圆圆的亮亮的,像一只浑圆的皮球,煞是可爱,我恨不能上去摸摸。有的秃头没肉,沟沟坎坎,一览无遗,有点瘆人。
小时候的我想剃秃头出于好奇,出于逃避祖母的监督。
但是,成年人为什么要剃秃头呢?一时间,街上秃子还真的不少。
我的一位朋友说,白头发多了,经常染发,不利健康,不如剃成光头,只是光头,冬天冷,夏天热,事物总有两面,冷戴帽子,热遮毛巾。朋友还特别强调,冬天一定得戴帽子,帽子就像锅盖,不盖上锅盖,热气全都冒了,容易感冒。
另一位朋友说,头上皮炎严重,头发影响涂药膏,剃成光头好涂好洗,方便极了。
这两位朋友都是从健康角度考虑而剃了光头。
还有一位朋友显得无奈,说,头发太少,像沙漠上的草,稀稀落落,早上梳洗,无论怎么摆布,还是覆盖不了头皮,不如剃了,省心,而且自己运手,省了理发费。
有些人可不是这样。
我曾在理发店听到两个年青光头交流体会。
一个说,多年前,我顶了光头,穿了件花里胡哨的衣服,向一位老板推销茶叶,老板其实不认识我,粗粗地看了我的模样,二话没说,就买了几斤,当场给了钱。说完,还很得意地笑了。
另一个说,这个光头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一次到菜场买菜,一个小年青拿了老婆婆的青菜,不想给钱,老婆婆拼死拽住对方不放,对方欲用武,我上前,捏住对方的手,对方朝我看了看,什么没说,掏了钱悻悻而去。这个小光头还说,我剃光头,是受了《少年寺》的影响,觉得光头神气,好玩。哪知道,还成全了好事。
光头好不好,没有一个统一答案,也无所谓好不好,因人而异。但一般人对光头还是介意的。
一次,我带着一位光头老人找一位领导了解一个情况。事后,领导的秘书责怪我,不该带光头找领导。我一头雾水。
光头怎么啦?光头就是坏人,坏人一定是光头?不搭界啊。如果光头就是坏人的标识,那公安不是太省事了。
有些大咖大腕大佬,不也是剃的光头吗?这些人的光头就像赵本山头上的帽子,成了他们的标签和身份,甚至是品牌。
常说,人不可貌相。有时候,人们常常以貌取人。
也难怪,孔子也曾犯过以貌取人的错误。有一位名叫澹台灭明的,长相奇丑,孔子甚厌之,以为貌丑才短不可教。可偏偏成了七十二贤人之一,成了到南方传播孔子思想的骨干人物。孔子后来感叹,以貌取人,失澹台灭明。
其事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记载: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宰予是孔子的另一位学生,以口才好而见称,列孔门十哲言语类,据说后因介入陈恒之乱而惨死,孔子以之为辱,故而感叹“以言取人,失之宰予”,意即凭借口才选取人,而错识了宰予。)
不管怎么说,人的观念是不可能一下子改变的,或者说,有些观念,是不可改变的,否则,相面术就不会有市场了。
我的白发多,有皮炎,怎么也不敢剃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