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村溪
发源于浙西山区的两脉清澈的溪水,缓缓飘逸而来,她们缱绻柔情,淘刷出宜居的盆地,又在水之阳,孕育出一座古镇。
如果说江南文化的核心在苏杭的话,那么芳村古镇,就是江南文化的神经末梢。虽是末梢,却也是血脉相连的。
背靠着海拔九百多米的八面山。东西两条溪水在镇南端的炉山交汇,两条溪水就像母亲的双臂,怀抱着古镇。人们以镇名命溪名,称其芳村溪。镇溪是钱塘江上游的衢江支流常山港的支流,民国时期商船还能顺溪入江而下,直通杭州,与京杭大运河相连。
粉墙、黛瓦、马头墙,虽地处浙江境内,却是一副古徽州的派头。青石板铺就的老街道,还有码头、水阁凉亭、茶馆、水碓、油坊,寺庙、学堂、祠堂、戏台、牌坊、古井、古樟树等,古镇的各种硬件一样不少。再加上氤氲晨雾、墨染青山的标准配置,活脱脱一个诗意的江南小镇。当然,无徽不成镇,徽商自然成了镇中之灵魂了。
古镇距衢州市西北37公里,常山县东北21公里。地处浙、赣、闽、皖四省交界之域。正北方距古徽州(黄山市)59公里。
祖父是徽州黟县人,清末在开化县华埠镇学徒。学成后,辗转衢、杭各地,疏通商脉,组织商圈。民国时期在芳村镇坐商、置地。我的父亲出生在这里。我出生在白马秋风塞上的西宁,两岁回镇上姑妈家寄养。我的童年是浸润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度过的。
都说阅读江南应该从古镇开始。我有幸从小就翻阅着这本湿漉漉的古镇。
还记得这一段歌词:“青石小巷永远望不到头,那里住过我的亲戚和朋友......。”
如今,每唱这首歌,身在西北的我仿佛又回到梦里的水乡了。我知道,写的有点“老套”。不过,任何人在回溯童年的时刻,唯有一个“老”字,才能牵动那载满记忆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