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了,春节的脚步又近了。对成年人而言,春节是一个让人左右为难的节日。
春节太老了,它的步履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拍了。春节的气氛,春节的亲情,春节的快乐,春节的所有,似乎都已经远去。可能是这个时代脚步太快了吧,春节竟然没有跟上这个快速奔跑的时代。它,落伍了。当有了一把年纪的我们发现它没有跟上而深情地回望时,它,却“雪拥蓝关马不前”,徘徊在上了年纪的老人们的血液里,无法走进年轻人的心里,更进不了零零后的血液里。春节,正离年轻人远去,哦,或者应该说年轻人正离春节远去。
春节,前浪们带着后浪“回家”——那个我们一直喊做家但却日渐远去,如今只有父母居住的老屋,心头是忐忑不安的。既有高兴也有忧虑。高兴的是,在为生活奔忙了一年之后,终于可以放下他乡的一切回家看望父母了,可以与那个给我们生命,养育我们的老人团聚了。忧虑的是,就算是回了家,与日甚一日老去的父母团聚,时间也是短暂的,短暂得还没有起程就定好了归程,还常常推迟起程,提前离开日思夜想的父母。更绝的是,我们甚至三十晚才到家,一到家还未落座就告诉父母哪天哪天一早我们就回去了。而这“哪天哪天”往往不是初二就是初三。这最后通牒一般的预告,让盼望了一年之久的父母暗自伤心,背地里偷偷流泪。然而,他们的脸上还是一脸的笑意。他们生怕这短暂的幸福因为掩饰不住而得罪了子孙,进而破碎。
父母照例是忙前忙后地张罗年夜饭。其他人大大小小地坐在一起,居然也没什么话可说。于是手机成了最贴心的玩伴。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戴上耳机,在那小小的机器里寻找各自的快乐幸福。哪怕是斗地主,听不知所云的所谓音乐也比和亲人说话好。一家人名为团聚,其实都只是躯壳在一个屋子里,灵魂都不知云游何方。
三十晚,因为长途奔波,困顿异常,我们只能强打精神陪父母看无聊的、味同嚼蜡的闹哄哄的春晚。我们以看春晚的名义沉默,掩饰我们的无话可说。父母是想和我们说些话的,毕竟,他们已经一年没有和日思夜想的儿女们说话了,但他们怕打扰我们看那该死的春晚,也只能欲言又止。他们的孙辈呢,与他们已经格格不入。他们看孙辈,有如台港人看简体汉字,虽然都是同文同种,但却不认识,而孙辈们看他们则有如现代人看甲骨文,虽然是汉字,但已经无一认识了。至少也是新人类看繁体字吧,虽然同是汉字却已经陌生得有如看外星文。其实,我们的心底是极想早一点上床休息的,大概除了父母,大家都不想待在客厅里各怀心事,但我们还是装作高兴的样子东一句西一句地说着自己都讨厌的话,有一句没一句地和父母“闲聊”。年三十的守岁如今已经像炼狱一般让人难熬。
好不容易等到春晚落幕,父母以为可以和我们说话了,但此时,瞌睡虫活跃起来了,于是,我们索性以累的名义上床休息了。父母只能暗暗地叹息,悻悻地收拾年夜饭的残局。只是,他们的脸上还是要挤出微笑来,他们更担心儿女们孙辈们因为看到“色难”而作别,败新春佳节的兴,败全家人的兴,断送他们自己好不容易盼来的幸福。
难熬的何止是年三十晚呢。初一大清早,父母已经起床,弄好了吃的,可我们还沉睡,直睡到中午。好不容易起床了,还责怪父母为什么起那么早,不知趣地喊我们起床,扰我们清梦。父母虽然不高兴,但还是笑笑,说怕饭菜冷了,还说大年初一不兴睡懒觉,否则庄稼会倒伏什么的等等古老的风俗。父母不知道,那些古老的风俗都被扫进垃圾堆了,都快没人知道了,都差点随先人远去了,成为传说了。再说,现如今那些不能留种的作物,虫子牛马都怕,老鼠都躲得远远的,风还会去招惹它们吗?唉,父母真的老了,糊涂了。
父母是希望一大家子餐餐一起围着桌子热热闹闹地吃饭的,可是,儿孙们或还在梦乡,或装睡,都不想起床。没人在乎那一桌丰盛的饭菜,就算是放爆竹也难以惊醒他们。万一起床了,坐在餐桌前也会嫌这嫌那,什么都不合他们的口味。懂事的,说不饿,还不想吃,然后偷偷出去买好吃的;不懂事的干脆说不好吃,看了都想吐,要出去买吃。于是,只有更懂事的我们陪一脸尴尬的父母吃。满桌的好菜此时在父母的嘴里一定也和春晚一样味同嚼蜡吧?父母的心里一定在流泪吧?但他们的脸上仍然是笑容可掬的。这修为,没有几十年的煎熬怎么能做得到?
父母是担心我们饿吧,不停地劝我们多吃一点,还给我们夹菜,说这个好吃,那个也好吃,甚至还为菜不丰盛、为饭煮得不好而小心地,一再地表示歉意。他们不知道吃惯了饲料肉和垃圾食品的我们,其实是很稀罕那些食物的。只是,我们真的不饿,吃不了那么多罢了。
父母辛苦送我们读书,让我们去外面的世界见世面,我们却总是嫌父母唠叨、啰嗦、土气,丝毫没有想到那是父母的辛苦和跟随我们一生的父母深情;丝毫没有意识到,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小孩,是他们的心头肉,是他们的最爱,是他们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宝贝啊。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父母的爱,走不出父母的牵挂,走不出父母的思念。我们或多或少读过一些书,但我们其实没见过什么世面,没什么文化,还是野蛮人呢。
父母,我们和我们的子女,三代或四代人,都活在各自的世界里。我们只是以春节的名义聚在一个屋子里,躯壳在一起,心却无所适从,魂无从安放。我们不知道,在父母带着微笑的脸上,掩盖着内心怎样的波涛汹涌。我们同宗共祖,一脉相承,但我们形同陌路,相对无言,度日如年。
如此这般,春节与父母团聚的日子都是这样貌合神离,魂不附体。我们希望假期长一点,但真的放了假,我们回到父母身边却时刻计算返程的日子,人虽在,心已远,魂不守舍。晚辈们更是时不时问什么时候回去,或者是早早就约好了同学朋友初一或初二一起唱歌烧烤什么的,然后要求大人自觉支持他们早早“归队”。那心情哪里是归心似箭可以形容?
晚辈们跟祖辈不会套近乎,不会嘘寒问暖,更不会交流,甚至打招呼都很勉强。嘴里说着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话,眼里不是望着手机就是游移不定,不会看老人一眼。就是在小家里,儿女们也只是跟母亲还有些话说,跟父亲已经基本无话可说,而且还会尽可能地躲着父亲。偶尔有句话要说也尽量通过母亲转告。父亲已经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所以,母亲决定儿女的成败,决定家庭的荣辱,决定民族的兴衰。
除了手机,晚辈们就只有同学朋友才是他们言无不尽,“两看不相厌”的知己。亲情在他们身上已经基本上绝迹了,家族观念基本上不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他们不知道,在中国这个国度,亲情才是最珍贵的;家族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家族才是一个人得以安身立命的根基。
中国传统的节日在渐渐淡出年轻人的视野。他们不想过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他们只希望在传统节日放假。他们热衷于过欧美的节日,什么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他们是要过的。虽然他们不怎么会感恩。中国传统的文化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丢失,以至于现在的人在渐渐地不会字汉字了。离开了电脑,离开了手机,很多人就像丢了魂似的,行尸走肉一般空洞迷茫。我们呢,其实也在异化,不比他们好多少,在家住两三天就想离开了。
人类已经越来越迷恋城市了,所以,城市越来越光怪陆离,越来越歌舞升平,越来越像天堂,和城市相反,农村是越来越荒芜,越来越少炊烟,越来越像荒郊野外,有如招人嫌弃的无用老人在孤独地走向死亡。城市,这个农村养育出来的怪胎正在耻笑农村的土气和落后,就像父母养了我们而我们却远离他乡,偶尔回家看看很多时候或许也不过是不想让乡邻说我们不孝。我在想,我们无止境地追求物质生活的富有,一门心思地追求金钱,可我们为什么感受不到幸福,相反,我们疲惫,焦虑,迷茫,身体像被掏空了一般,已经失魂落魄了。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几乎都保存在农村里。但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过去的农村了,商业文化已经把农村按在地上摩擦,亲情,人情,人文等等都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了。
我都是初二初三离开父母的,并不比别人孝顺。准备出门的时候,妈妈说她心里难受极了,“多希望你们住着别走了,哪怕再住一晚也好,这次一别也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回来,我心痛多了。”我一边说着苍白的宽慰的话,一边按着妈妈的肩膀,不让她起身送我。妈妈是颤抖着的,嘴里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她的心里一定在流泪,但她控制住了。待妈妈坐好,我赶紧快步出门,不敢回头再看妈妈一眼。我知道,我的每一次离开,都在父母的心尖上划一刀,凶狠无比。我一出门,妈妈一定泪流满面。
我们期待相逢,我们更绝情离开。我们会很快忘记离别之痛,但父母一定会伤痛终生,只是他们不说罢了。
我们远走他乡,追求所谓理想,但我们却丢弃了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即使实现了梦想,富贵荣华,人生也不过行尸走肉而已。
说来都是泪,还是打住吧。希望每个家庭都和睦幸福,每个人都春风得意。
希望天下父母安好,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始发南方诗林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