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释的头像

杨释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04/16
分享

说沉默

在我看来,沉默,它无谓好与坏,一种状态罢了,如此而已。

并非人们都爱沉默,那沉默者,皆是历经故事的人。我曾听闻,那些不爱沉默的人,背地里品评乃至奚落生活之中的沉默者。话说回来,哪个人前不说人。但其实这也分两类人,一类是随便说说,就像茶余饭后,掐着一根纸烟那样,仅仅是为了消遣;另一类是引起了别人的憎恶。我们说沉默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人毕竟又是参与了社会生活的,由此便有了好坏之分。

不过在我看来,沉默不管是不是金,只要没有影响到公众,它就不应该被苛责。不能沉默的人有不沉默的好。能沉默的人,也自有它的妙处。

沉默时,不容易造祸。减少了如许烦恼。曾问:风吹红旗动,是风在动还是红旗在动。设若回答风动或者红旗动任意一个,各自成理。更高明的回答是,皆没动,唯人心动也。大部分人难以做到不会因人们言语而变得情绪左右。因此说话需谨慎,因为容易得罪人。口乃心之门户,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言多也必失也。言者无意,闻着起心。无论一个人多么谨慎,出口之言,哪怕就是赞美,不同地方,不同的人听到,也易造成几家欢喜几家愁容的局面。因此,无意之中,得罪了不少人。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就是几句话的事情,话好平安无事,话否大动干戈。从这一点说,拿捏不好言语尺度的人,最好是少说话,或者不说话。

沉默时,心神清闲。人一旦真正能沉默着,心是清净的,神是舒闲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慢慢得以培养。古代先生教书,头一个便是端正静坐个半晌,这要在今天,孩子是很难做到的。过去的书院,都修在人迹罕至的地方,那里风景绝秀,唯山路难走。来自商业和交通的扰攘,得以避开。加上古代先生又一门深入,如此熏修个十年八年,弟子之中,真有能堪大任者,不在少数。至于书院的陈设,一般都是白墙黛瓦。弟子的衣服,也悉数按照哲学家老子《道德经》上地参考,老子言五色令人迷茫,颜色多而繁,紊乱人的心绪。如此这般,无论从先生地教法,还是房舍地装潢,乃至学子的服饰,都旨在让人心神清闲,自然而然地回归到天地本来地沉默中,沉默让心不易躁动。便有了做学问的初始条件。

沉默,有时也容易状态太投入,错过一些好事。但实际上,坏事有时也因此错过了。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曾经有人作过关于沉默的文章,意思是说,沉默拿捏得好,是一种处世的智慧。错过的好事,就当是没拿捏好尺度。因为沉默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但错过了坏事,这不能不说沉默有它的价值。

平时无事,爱琢磨笔名,尤其是是作家的笔名。关于这件事,陕西作家贾平凹就有过高见,他说他真正喜欢“莫言”这个笔名,可惜让莫言给用了,汉字本来是普惠的,但先入为主,占山为王,尤其是又写了不少文章,被机构和社会证实了的,更不能动摇其名,后面若有取名者,无不有绕道而行,另择蹊径的。贾平凹自己其实也是个对沉默深有体会的人,他在他的小说中谈到智者授予他作文的法宝,便是八字心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他这样一个人对名字也是有第一直觉的。虽然名字,代号而已,而且决定这个名字意义的最终是人,但好的代号更能赋予其精神内核。先来的已有名人,后面的便考虑到是否有精神大枷的压力。自然而然要换其它名字了。莫言一次下了火车站,要和另一头的人接洽,因通讯的限制,只得于滚滚人潮中,举着一个写有“莫言”硬纸壳的牌子,直线寻人碰头。这一来,颇有意思,过往旅客见状,以为莫言是个哑巴,都不约而同地闪在了一边。他一路走来,没一个把他挤得东倒西歪的仁兄和大姐了,可谓是畅通无阻啊!再来看,莫言其实就是莫说,不说,就是沉默。类似地体会还有文人鲁迅,他在他的文章里写他将沉默,他感到充实;他将开口,他感到空虚。沉默者休口,眼睛就会逐渐地培养起明锐的观察力,内心就会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力,耳听八方,听到的东西,好的吸收,不好的随它去吧。于自己有没有什么损失。

或许,沉默不见得有好的文章,但没有沉默的积淀,很难写出文章。这是文人们共鸣的地方。而且做到沉默也是很难的事,你突然在人群中沉默,这会招致人们认为这是另类。故沉默是无法佯装的。沉默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但我以为,即便沉默被认作另类,也比一开口就伤到人一大片好。这又是它的价值所在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