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释的头像

杨释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9/11
分享

谈写作

我小时候便喜欢写作了,这种喜欢一直持续到现在。但那时,不怎么被认可,另一方面,我确凿也没读几本书。

我那时候经常把语文书数学书写得密密麻麻,字如蚁居,一片黑压压。时隔多年来看,那些一一散去的旧时光中的文字,有时我会笑,颇觉幼稚;有时我也会静,触及内心。

这不是自我矫情,当我做了语文老师后,看到苏轼有句话: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来,苏东坡为了掩盖心中的狂,改成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那时,我才感觉到,读书对于写作来说多么的重要。

苏东坡是我们心中的神,而这样一个下笔也如有神的人,读书的丰富自然是不语自明。而我在小时候,完全不知道这个事。

 我们那个时候读书,主要就是为了对付考试,考不上,你读再多的书也没用,人家还把你沦为笑柄,大家打麻将搓扑克时,抠脚丫子,便要拿你涮谈子。但如果考上了,就算没有怎么读书,人家还觉得你是个读书人。

 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觉得面目可憎,这是古人读书读出了境界。这种境界通俗地理解,我认为就是读上了瘾,不读就难受。

 过去没有读书的积累,写作是一种单纯地对大自然对宇宙地理解。人活天地间,隶属于有情众生,看到浓烈秋霜上面的朗朗夜月,或者说听到纵横林海的呼呼风声,只要不是一个植物人或者麻木的人,都会有所感觉。煌煌巨著《红楼梦》开篇那里空空道人的出场,就说明,没有动情,哪会有文学的东西。男女相思之爱,什么阿哥阿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啊,或者说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啊等。人类有了情感,才会借助文字,颇舒己怀,兴致高亢。文艺其实就是这么来的。文字就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精神载体。

 小时候的喜欢写作,很纯粹,这种原始的感觉愈加累积,会有一种火山在地球内部得不到喷发的蓄力。而那火山口通道的形成正得益于读书,得益于认识文字。

 在没有电脑电视和录音机稀缺的年代,在我的故乡,看小说和传抄那种所谓的软面抄成为一种时尚。我记得我妈房屋的窗子上就放着席慕容诗集,以及金庸梁羽生这类人的武侠小说。我妈就是个小学文化,但这仿佛并不影响她读那些小说。我老汉也爱看文字类的东西,但多数是报纸。他说他的钱舍不得买衣裤,但买报纸和算命的书,他可愿意掏腰包。而这些书,我是看不懂的,密密麻麻,遍地都是文字。一个儿童看到这些,何等的枯燥无味,加上小孩儿专注力极差,又没得到读书的胎教,哪还看得进去书呀。但是,对于书,我的印象是有了的。他们为何那么痴迷这些呢?因为没有其他的精神娱乐方式。

毫不夸张地讲,直到高中毕业,我都没看过几本书。这是就读书方面而言。而对于写作,我虽然喜欢,也曾兴致勃勃地在中学时代投稿,但好几次,编辑都没看上我。那时,我曾几度心灰意冷。尤其是学校里面,有个叫冯瑞的女子,她长得天生丽质还不说,穿戴既时髦又文艺,看样子家境是不错的。最核心的是,她的文章发表在校园刊物上,我读了后,感觉和她有着巨大差距,或许,那时我也产生了一些爱情的情愫,青年男女萌生爱情的情愫,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毕竟那时我十四五岁了,但是,眼前人如此厉害,我感觉和她相隔着的距离,何止是一座山啊!于是,那时,我更加地怀疑起自己了,算了,今后我不要再去投了,但喜欢还是归喜欢,私下里我还是克制不住写,写始终没停过。

 我记得有一年,在四川读大学,走在美丽的蓉城街道上,我老汉远在重庆的乡村,给我发了一条信息,信息是这么说的:我刚在看你的文章,题目叫《失散的春意》。我当时一看到这消息有些纳闷,这是我写过的吗?后来他还专门拍照,我一看到那歪歪斜斜的字迹,觉得人生真是奇怪,月亮虽然万古如斯,但你前十年看到月亮的感觉和后面十年看到月亮的感觉,未必完全一样,这就有了记录的必要性,尤其是珍视生活感觉的人。而且我觉得那题目不错,整个给人通感的想象。我家住在乡村,每到月夜,诗意盎然,我们家又有一栋简易的楼,楼上有一个几近破落的书架,就差没散架了,那里放着我们平时的所有本子和书。在这一点上,不扔不卖,几乎是家里人的共识,这种习惯有利于保存我们对时光和生活的诸多感觉。

 尽管我的文章没被发表过,但我仍旧有这种写作的爱好。而且,从没因为曾经的十几次无缘投稿感到心灰意冷,我想这种热爱,应该不会因为生活的某些方面的困扰彻底打消掉,除非是真正不喜欢。直到高中补习,我曾经说过,慢慢被老师念作文,才开始相信自己也有可能写得好的一面。这虽然是一种自我安慰,但是真正有效,就像贾平凹说的人来疯一样。虽然那些年无缘投稿,但并不会让我彻底心灰意冷,因为热爱,却会始终保持。而一旦有了一篇稍微好的,被老师发现,也是一种运气,就像那水流,有时水不流,可能是哪里没打通,一旦疏通,后面可能源源不断地出水。这一点,我看到余华谈写作,也讲到这个事情。

 后来,我在大学也投稿过一次,那次是被系里的院长,公然在几千学生的大会场大谈特谈。他说他和我有强烈的共鸣,这一次,我本来可以获得两份荣誉,一个是暑假社会实践,一个是文章,最终,学校给了我一个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的称号,这种激励,更加刺激了我的内心。也是这个时候,我几乎天天呆在大学的图书馆里。一到周末,有时还去成都的各个图书馆。

 再往后面,参加工作,我都始终保持着写作的爱好。大学期间读了部分苏联文学,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一些书。而工作后,我刚开始看作家个人文集,比如王小波的,贾平凹的,三岛由纪夫的,余华的王朔的等。除了个人文集,偶尔也会找一些特别吸引我的东西,比如福楼拜的,虽然我只看过福楼拜的一本《包法利夫人》,但有时一个人的一本书,也能让人回味无穷。看书也分时期,我那时看不进去老舍、朱湘、叶圣陶、鲁迅的那些小说,更别说水浒红楼系列了。而最近,我却迷恋上了《水浒传》,尤其是写鲁智深的好几个章回,真是像馍馍,越嚼越有味儿。好书回头读,经典是不过时的,此言不虚。无论你是更多地关注着情节还是里面的其它描写,还是掩卷后的深思,都能在经典里面,找到刺激自己神经亢奋的那部分。

 我后面慢慢地开始看书,其实也是一种兴趣。就像写作是一种兴趣一样。我知道我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时有意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世界上,其实作家也不需要那么多,大部分人还是得老老实实工作,怀揣着作家梦的人也很多,但我要说的是,一个国家,最后能成就的也就那几个几十个几百个了不得。这世界上也有不少人打着作家名号,到处骗吃骗喝,混迹于各类之馆,虽然话是不好听,但是也是很好的正常的现象,只要没有做出过分出格的事情,能提供正能量,都是好样的。世界最佳微型小说里面有一篇谈文人的微小说,把文坛千古事,也算说了个一二。总之,文人相轻才子相羡美人相妒,我们不能过多地苛责别人,唯独能做的能掌控的只有自己以及自己的时间。

 因为对写作有兴趣,看书的兴趣便也有类似的姻联。正如药房卖药的人,他们也还可以卖点日常护理用品。于是乎,了解古今中外每个作家的经历,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今天的小孩,极其不愿意写作文,一篇作文一般写两遍,草稿一遍,修改后誊抄一遍,就觉得厌烦,这也不能完全责怪语文老师,也不能单纯责怪家长,单方面的看问题,都不是正确的。我们今天都是特别追求成绩,你再搞素质教育,成绩差了,就不能立足。我们看到有的人为了让自己小孩多考几分,平时不看书,但是愿意背几篇作文,一旦考过了,后面,该是谁还是谁。这也就有了有些学生虽然上了一流名牌学校,但有的并非在未来一定能走得很远,因为没有持续性学习积累读书的动力。考试的功利性也不能只找某一方面的原因,比如,现实是升学你多考几分,你就上了,别人少一些,人家可能上不了高中,只得去职业学校。我不是说职业学校不好,而是像某些天才的数学青年,并不是人人都是的。一个孩子无论在哪里,只要没有持续性努力奋斗的精神,去哪里都不会有生命的历练与成长。而从写作文的厌烦就能看出,周遭的评价对人影响如此之大。

据我所知,古今中外,就拿那些比较出色的作家来说,有的并不是开始一上来,就文章特别好的人,当然也有其人,但大部分都不是。另一面,古今中外这些作家,都经历了很多,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灵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这些作家都有过不同寻常的读书经历。第四,大多数都有投稿失败的命运,且基本上失败几千次。比如写个故乡,形成文章就那一刹那,但背后作者起码在内心写了几千遍几万遍,无论是心灵的积淀还是遣词造句内在的酝酿,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就像达芬奇画鸡蛋,画了多少次,才有好看的鸡蛋啊!作为画家,前提是你得不停地画。对于那些想成为作家的人除了读书,前提首先是,你得不停地写。譬如林清轩起初,每天规定自己写五千字。被誉为中国狄更斯的小说家余华,他说想成为作家第一件事是,你得写。多么言简意赅,这话不一定对谁都适用,但是,自古以来,大道至简,大言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在那些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里,经历几千次几万次投稿失败的命运,是必修课,就让我来谈谈印象深刻的几位吧。第一个是川端康成,他虽然身世孤寂,但是,从小天赋异禀,小时候数学也好,后来却投身了文学。他经历了接近两千次投稿失败的命运。中国的莫言也是,他说他的文学梦也是好几次死灰复燃,经历过太多的失败,第一次成功的作品《春夜雨霏霏》才得在莲池发表。至于余华,他的退稿信也是一大堆,邮差见多了这种事,后来到了他家外围,干脆从木窗那里直接扔进他家里去,连人都不会喊一声。

 我想,要成为作家,不是说想成为就能成为的。但这梦有时也得有,万一实现了呢,这是其一。其二,刘墉给他的女儿写了一本书,里面说:飞机飞得高,是因为滑行的跑道足够长,慢一步,再慢一步。大致意思是说,写作就是个无限积累的过程。直到今日,我后悔一件事,那就是我虽然保持了写日记的爱好,却并没有在从小就把自己做的梦也记录下来。好多东西,都不记得了。人生犹如一场梦,千秋大业一壶茶。写作犹如旅程,爱好是可以的,但文学的难,除了积累,再就是,能提出一些新东西。

 我感恩高中的同学范开毅,她当年码如砖头厚的读书笔记,让我看到老黄牛精神,原来他那么会写,是有原因的,但他最终没有走上文学的道路,而是去了云南经营米线生意,不过他如今也算一个小小企业家了,谁说学音乐的人一定要像李谷一刘欢周杰伦王力宏那样站在台上才算成功呢?卖吉他钢琴卖出门道,也是好样的;卖不出门道,自己可以徜徉在音乐的海洋,弹弹琴,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我感恩高中补习阶段念我作文的梅开志老师,他不是什么名师,头衔不多,却激励了我写作;我感恩大学的系主任,他说和我找到共鸣之处,让我看到文化的某些东西是相通的;我感恩中国作家网的编辑老师们,因为每次看到通过后,我欣喜若狂,难以言表,但有时也会感到局促不安,因为我怕自己的东西不好,而编辑老师们,每天要浏览海量的文字信息,岁月久居,读书的人都会有眼袋,那是多么辛苦的劳动啊!鲁迅说浪费别人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这时候人的心情是忐忑的。因此中国作家网的包容性,让我更加地感受到初创网站的老师们的用心!我在大学的墙壁里面看到一句话:未来这个世界属于劳动者和思想者,因为思想者也是劳动者。而编辑老师们每天正是从事着这样的劳动!向您们致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