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保红的头像

杨保红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2/02
分享

焦作黄沁河沿线的大王庙


明清以后,黄河水神的形象不再是龙王一统天下。在沿河居民、渔夫、船工、治河官员与河工中,普遍崇信由治水有功者转变的“大王”。焦作黄沁河沿线重要堤防与渡口处多有大王庙,黄沁河交汇处的武陟县尤多。

清雍正元年,武陟筑坝堵口成功后,雍正帝敕命于堵口处建造龙王庙宇。雍正二年九月初二日,皇帝御笔亲书碑文刻于庙内铜碑,内称:“特命河臣于武陟建造淮黄诸河龙王庙”。雍正三年元月二十四日,庙宇建成,河臣齐苏勒请求为神像开光。然而,齐苏勒请求开光的主神并不是人们熟知的龙王,而是“金龙四大王”。这座金龙四大王的庙宇后来又被赐名“嘉应观”。庙内主神谢绪是南宋会稽金龙山人,在元军攻入临安时他奋然投江,后被朱元璋敕封为“金龙四大王”。

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

    明万历十八年前武陟莲花池一直是沁河险段,据道光年间《武陟县志》:“金龙大王庙,在莲花池堤上,明万历庚寅年奉勅建,国朝康熙四十七年,知县刘廷用重修。”沁河岸边的西大原村堤脚旧时有大王庙,现存清嘉庆八年六月所立碑石上说,庙内供奉的是黄大王、谢大王。

黄大王本名黄守才,河南偃师人,万历三十一年腊月十四日出生。他自幼失去父母,跟随当船夫的舅舅长大,民间传说他大量治水济民的故事。

武陟木栾店文星街正对的沁河堤半坡,旧时也有大王庙。庙内神像下有深井,将树叶、鸡毛丢到井里,能听到当朗朗的响声。遇沁河涨水,庙里就有小蛇出现,人们都说是龙王显灵了。如今庙已不存,遗留有一通过石碑,通高1.27米,宽0.59米,厚0.18米。上部篆刻:“烜赫云长,天心炎嗣,鸿毛厥生,泰山其义,既显香略,未酬香志,英风千载,崇祀百世。”下为阴线金笔刀法单线条刻关羽像,碑阴刻小斧劈皴山水图。文图均作者均为周万书。碑侧刻捐款人姓名,落款为明万历三十四年。

武陟詹店村在清雍正以前是黄河堤防起点,村外堤脚下有一座大王庙,庙内所存道光二十二年碑刻上记载有地方与河道官员集资建庙的情况;黄沁河交汇处的姚旗营村大王庙始建年代不明,供奉谢绪、黄守才、朱之锡、栗栗毓美等四位大王。朱之锡是清顺治年间河道总督,栗毓美于道光十五年任河道总督。

孟州市西南元代修有小金堤,是黄河屡决之地,清乾隆二十六年“大水淹没田禾无算,城南小金堤陆续塌没。”嘉庆十九年又修新小金堤。堤脚外也有一座大王庙,门额上悬挂的“总理江河”的日期为清道光九年。

在传承过程中,“金龙四大王”的神性从保安澜、护国家,进而发展成为商业神、平安神等,不少地方将其与关公并祭。博爱县城内的大王庙,创建于明代嘉靖四十年。

    据碑文记载,山西临汾商人刘尚科在苏湖运货返回时,遇到大风浪,遂念诵大王经卷、祈求保佑,乃得到平安。为感谢大王神恩,他与同乡二百多名晋商集资修建了这座大王庙,当地的百余名商人闻之,也纷纷捐资共襄圣举。(杨保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