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韩玉洪的头像

韩玉洪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811/28
分享

韩玉洪长篇小说《铁血宜昌峡》: 川江魂

作者:赵凯

如果没有去过宜昌,我真的难以理解,抗日战争为什么会在鄂西进入胶着、对峙、相持态势,并以持久战获得最终的胜利。自古以来,四川与湖北之间,除了长江三峡航运这唯一水路,没有一条可供车轮行进的道路。宜昌是长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宜昌的山,那才真正叫山,像一柄柄戳立的匕首、刺刀,是这些手拉手的刀山剑峰,阻挡住了日本鬼子的机械化陆军,挽救了华夏。今天有长江三峡大坝,高峡出平湖,当年,这里礁岩接踵出没,惊涛骇浪无常,是航运的生死之地。作家韩玉洪生在宜昌,长在宜昌,父辈和他本人都是在长江航运公司工作,了解长江航运的艰辛,同时,他也是三峡长江航运水路变迁的见证者和长江航运历史研究者。中国抗日战争,面对侵略者的工业化战争机器,武器落后的中国军队步步败退,从东北到华北,从上海到南京、武汉,战略物资搬迁,难民争渡,壮士出川抗战。长江航道宜昌港,是当年一个国家的战争大迁徙枢纽,救亡图存的节点。《铁血宜昌峡》正是描绘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小说开阔大气,纵横捭阖,上到蒋介石、李宗仁、张自忠,还有日军侵华司令官冈村宁次,以及宜昌地方国民政府官员,下到底层士兵与难民。主人公是爱国商人李德梦和国民党军女中校严星,为了民族大义,临危不惧,打通了盐马古道,率领盐木船队,冒着炮火轰炸,过激流险滩,运来救命食盐,成立装卸大队,开辟江南水路通道,转运上千万吨战略物资,抢运数千万难民、伤员、将士过境,推桡拉纤,肩挑背扛,将粮食、弹药运到前线,斩断日寇西侵魔爪。抗战中,军队和难民的运输是重中之重,军事战略物资同样重要,比如内地工厂的大型机器,要运到四川大后方,继续生产支援前线。还有,抗战中同样要做保障民生,食盐是不可或缺的。民以食为天,味以盐为先。盐业,历朝历代都是官方经营,同时,一直伴有铤而走险的私盐贩卖,有好多依靠盐业营生过日子的人。甚至,盐巴是一些地方百姓家庭财富的象征。在海盐和湖盐之外,还有井盐。日军控制淮盐,妄图华中不攻自破。川盐济楚,辐射华中。生命需要食盐,无盐,民工无力装卸物资。李德梦和严之星组织带领运盐,水陆并进,尤其航运惊心动魄,船毁人亡,前仆后继。

以前,只听说过茶马古道,网络搜索盐马古道,才了解先民智慧,以生命的代价,于千山万壑中,在没有路的地方寻找路,开辟生存之路。悬崖绝壁,无路可走,100架竹木梯子连接成一条悬空的道路,“立于峭壁前的木梯,每两丈一架,一架接一架,直通云霄。原始简陋的木梯,都是用木棍、蔑片缠绕捆绑而成。垂直木梯的简易栈道上,爬满了背着背篓的军人。严子星惊道:‘通天神梯!’百架梯没有任何保护,感觉风都会把它吹落。严子星紧抓梯臂的双手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人也不能轻易后仰。否则人和梯子向后倒,她和一架梯子上的李德梦会像两片树叶一样,不知飘向天涯何处。”战争中,有发国难财的奸商,有当汉奸的败类,也有裹挟在魔鬼行列仍然不失人性的日军士兵竹灯。宜昌城和港口虽然失守,但依托峡江险要,中国军队浴血奋战,石牌保卫战击溃日军的进攻,赢得了惨烈的战争转折点。小说结尾,军民合作,打下了日军的战机,男女主人公和反战的日军士兵竹灯三人,在绝壁下的江畔被炸弹粉碎成血雾。

这是一部优秀的上乘之作,难怪列入了湖北省作家协会重点项目。三峡航运本身就是我们感觉新奇的题材,再结合中华民族抗战救亡的历史,给予了读者新鲜的欣赏感受。原本的“八年抗战”,已经修正为“十四年”。掩卷思考中日关系,从日本学习唐朝文化到明朝抗倭,唯有甲午战争是日本以国家意志侵略中华,难忘台湾军民为反抗《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而流血牺牲,而今,日本这个战败国对我们战胜国屡屡挑衅,抗战还没有真正终结,应该以日本彻底承认侵略罪恶并承担责任为结束。

作者简介:赵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2届作家高研班学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第七、九届签约作家,沈阳市残疾人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创作专业副高级职称。散文《想骑大鱼的孩子》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作品集《我的乡园》选入全国百部农民作家大地印丛书;长篇小说《马说》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获得辽宁省曹雪芹长篇小说提名奖。另著长篇纪实文学《扛住》、长篇小说《蓝眼睛的中国人》和电影剧本《法律红娘》《爱情的故乡》等,有散文被翻译成日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