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韩玉洪的头像

韩玉洪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12/20
分享

点亮天边的星星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患者“孤芳自赏”,不与任何人交流,像来自远方的星星,因此被称为“星儿”。如今,这一特殊的群体越来越受到重视,从2007年开始,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

2023年世界孤独症日的主题为“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旨在让我们在关爱孤独症儿童的同时,聚焦家长、特教老师、各类康复师等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关注与支持他们也是对孤独症人士的关爱!

孤独症人士特别需要政策制定者在政策上的支持,需要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中的每一个成员对融合教育的支持,需要特殊教师在康复教育方面的支持,需要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支持,需要家庭成员的温暖陪伴和心理支持,需要每一个社区成员和社会人士的微笑与鼓励。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幸福,一个美满的家庭无疑是幸福的象征,如果有一个活泼可爱,健康的小宝贝更是锦上添花,可是往往现实不是想象的那样。现介绍一位美丽的妈妈,她既是自闭症康复中心的老师,也是自闭症孩子的母亲,我们来看看她如何点亮天边的星星,了解康复教育的艰辛。

画出康复之路美丽的曲线

刘艳出生在美丽的湖北秭归三峡库区,成家后夫妻恩爱,公婆把她当亲生女儿一样看待,儿子波波的降临更是给家里增添了无穷的欢乐!孩子白白净净,模样人见人爱,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波波不断长大,逐渐出现与同龄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大人喊他也不理,也从不看人,不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特别喜欢玩那些不是玩具的东西,比如拿一片小树叶、鞋子可以一个人在窗台前玩一天。波波到了该说话的年龄了也不会说话,发音很少,有需求时,就拉大人的手,要么就用打自己的头来表示。

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刘艳很无助,也很焦急。丈夫也不理解,总是用一种责怪的口气说:“就是你造成的,孩子缺少母爱!你想早点上班挣钱,钱没挣到,孩子也成这样啦!”为了孩子他们经常争吵。

“波波这是怎么了?”刘艳疑惑了。为此,刘艳带儿子到医院检查耳朵、做CT脑部扫描。可结果显示一切正常,波波的爸爸和爷爷甚至认为刘艳小题大做,是在毁坏孩子的名声。后来,武汉有位教授来宜昌讲座,刘艳带着儿子找到教授,前后做了三次检查,最后确诊孩子得了“自闭症”。 刘艳和爱人,还有波波的的爷爷奶奶都不相信,是不是诊断错了?看着儿子可爱的样子,刘艳简直要疯掉了,整天恍恍惚惚的,就像一个巨大的石头压在心里喘不过气来。她上班也没心事,每当同事们谈起自己的孩子们津津乐道时,刘艳只能远远地离开她们,独自一个人躲在一边发呆、流泪。看看别人的孩子,再看看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办。一个美满的家庭从此笼罩着“自闭症”的阴影。

一筹莫展的刘艳到处查找可以治疗这种病的方法,中医、西医、偏方能想的办法都想到了。一次,有人给她介绍一个“高人”,那人说,要治孩子的病,得在“菩萨”面前不间断跪一星期,救子心切的刘艳真的就“扑通”一声跪在“菩萨”前,只要能救儿子跪死也愿意。可菩萨没能让她如愿。

自从波波被医院诊断为自闭症后,家里争吵不断,老公与刘艳互相埋怨,就连孩子最亲近的爷爷也不相信波波有问题,意见极不统一。有时孩子一哭闹,她们又没办法解决,就用打孩子来发泄心中的压力和烦躁,越打越烦,打过后又后悔。有时抱着孩子大哭一场,家里乱成一团,往日的欢乐与幸福已荡然无存。

孩子四岁了,依然不会吃饭,每天只吸吮牛奶和饮料,或者咬着奶瓶到处游玩,上厕所还要大人端,眼睛斜望不和人对视。

就在刘艳求助无门时,宜昌自闭症康复中心即特校为她带来了希望。

刘艳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带波波到特校的情景:孩子躲在角落里,不敢到跟前来,叫他也没有反应。波波爷爷担心地问校长:“我的孙子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不会上厕所,不会与人交往,家人都称他为四不会,你们会收吗?”

校长听了波波爷爷的讲述和刘艳的哭诉,决定把波波接到博爱特殊孩子康复学校训练,校长告诉波波的家长,孩子还小,可以通过训练有所改变,一旦错过了早期训练时机,等孩子长大了,想救也来不及了。老师还叫他们把奶瓶带回去,刘艳就有些舍不得。刘艳说,孩子不会吃饭,只会用奶瓶喝奶,他会饿死的。老师说,你不带走奶瓶,我们就不收这个孩子。这样,刘艳只好无奈把波波用的奶瓶拿走。

那天孩子要上厕所,老师故意不理他,波波在厕所和教室之间跑来跑去。他实在忍不住了,自己跑到坐着的谭老师跟前,把腿翘在谭老师的大腿上,自我感觉相当于有人在端尿,这才窝了一大泡尿在教室中间。他虽然把教室搞脏了,但谭老师看到波波抛物线式的细水柱冲天起落,画出康复之路的美丽曲线时,感受到了拯救波波出现第一个成就的喜悦。从此,波波逐渐学会了自己上厕所。但是,他吃饭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老师采取了饥饿疗法,始终只给他营养水喝,让他自己端碗吃饭。连续五天了,波波依然不吃饭。刘艳看见波波饿得不行了,又把他接回了家。过了几个月,波波又退化到不会上厕所了。

波波是家里唯一的孙子,爷爷非常疼爱他,要什么给什么,可老人家从未听过孙子叫一声“爷爷”。孙子得病对老人是个沉重打击,焦急万分的老人终于一病不起,临终前,老人始终放心不下孙子,想听孙子叫声“爷爷”,可老人最终未能如愿。

这件事对刘艳的刺激非常大。后来得知,想让儿子开口不仅需要感觉统合训练,一对一语言训练,还需要听觉统合等综合训练。这样,刘艳又把他送到特校进行训练。一周后,刘艳去博爱学校看儿子,走到他面前喊:“波波,波波,妈妈来看你了!”他看也不看妈妈一眼,在院子里转圈。走时,刘艳又喊:“波波,波波,妈妈走了,再见!”他根本不理睬妈妈,好像妈妈不存在似的,走与留与他无关。为什么儿子跟妈妈一起四五年就不认识呢?刘艳的心像针刺一样痛,这种又伤心又狼狈心情有谁能了解呢?

波波入学时的情况特别糟,他除了哭和笑有声音,其余时间没有一点儿声音。他还经常用自伤的行为来表达需求,有时还攻击他人。当老师给他做训练时,经常把老师的身上掐得青一块紫一块,有时还突然用头撞墙。有一次,波波把防不胜防的谭老师撞得胸口痛了三个月。他不关心周围一切事物,不听指令,没有模仿能力。为了开启他的语言,老师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做舌操、口部运动、面部按摩,还做腔肌按摩、口部游戏、气息训练等,这一做就是一年多。经过上万次的口型模仿,无数次的发音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波波终于开口说话了。他的第一句话是喊了老师一声“妈妈”,把老师和妈妈激动得热泪盈眶。刘艳抱着孩子亲了又亲,知道这一声“妈妈”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凝聚着老师们多少的心血和汗水!这一声迟到的呼唤,融入了一家两代人的期盼呀!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儿子学会了握勺吃饭,学会了如厕脱提裤子,学会了喊妈妈、爸爸、爷爷等。这样,家里人才慢慢理解,并给予支持。

妈妈老师,永远带着星儿去上课

为了更好地治疗孩子,担任主管会计的刘艳放弃了热爱的专业,加入了特殊教育行业,成为博爱学校的一名自闭症康复训练老师。刘艳在工作中,发现不仅自己的孩子需要关心、关爱及帮助,还有一群像波波这样的自闭症孩子更需要关心、关爱及帮助,这群孩子的家长也更需要关爱。没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孩子也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对于在专业知识一窍不通的刘艳,拿什么来帮助孩子,甚至更多的孩子呢?这只是有心而力不足。她深深感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才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刘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函授特教大专业证书,还拿到了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证书,被学校多次推荐外出学习,还参加了北大六院进行的年会。刘艳的努力付出得到领导的认可及家长的信任。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才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虽然如此,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和刻板行为,有一些人对这些有智力障碍的孩子还是不了解,当孩子们有问题行为时,一些人依然投来鄙视的神情,甚至还说一些让人伤心、难过的话语,这些话语让孩子的父母痛不欲生。

有一次,波波和爸爸到宜昌滨江公园去玩,波波跑步时,不小心和一个同样大小的男孩摔倒一起,那个家长就是不依。他们喊来一大家族的人,围攻波波的爸爸,说波波的爸爸没有把自己的孩子管好。公安人员来协调都不行,一定要把那个孩子弄到医院检查。波波这时不知所措,也不知惹了祸,异常激动,一个劲地打自己的头和脸,那家人还是不放过波波的爸爸。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围攻,波波的爸爸带着那个摔倒的孩子到医院看病,用了五十多块钱了事。在这里刘艳只想说一句:每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请尊重这些自闭症儿童,他们虽然有这样和那样的行为问题,但他们也是一个人,也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刘艳时刻将爱心、信心、恒心、耐心和责任心铭记在心,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她住进学校,白天教学,有时晚上值夜,每天早晚耐心地给孩子洗抹,把他们打扮得干干净净的。学校不断壮大,孩子也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学校大多数都是住校孩子,不仅教学任务艰巨,而且生活护理也比较繁琐。由于工作的需要,每年都要招收新老师,对于新老师的到来,刘艳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能够安心踏入博爱特教行业,为博爱奉献自己力量。

在教学中,刘艳根据孩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厌其烦,讲究方式方法,循序渐进,尽自己最大努力使每个孩子在各方面取得不同的进步。在生活护理中,双重身份的刘艳更加关注每一个孩子,经常像妈妈一样抱抱他们,亲亲他们,给他们温暖和关爱。帮孩子洗脸、喂药、梳头,辅助孩子上厕所。刘艳常更换孩子尿湿的裤子,洗屎洗尿是常有的事,每次她都会不厌其烦,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在安全护理中,刘艳更是非常仔细。别看孩子年龄较小,多动是自闭症孩子的通病,他们经常趁老师不注意时爬桌子、站凳子,有的跑来跑去,刘艳时时刻刻把他们控制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随时清点人数。

刘艳对那些年龄较小,适应环境能力差的孩子,只要有空就抱抱他们,逗逗他们,给他样慈母般的关爱,使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自闭症孩子在家外出时跑丢了,刘艳也会根据波波走失找回的经验,配合家长在网吧、快餐店等处竭尽全力寻找,基本上一找一个准。

刘艳被学校提拔为康复部主任后,无论在教学管理工作还是在班级教学工作中,都会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和谨慎的工作态度。同时,刘艳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工作中,她以身作则,做到以诚相待,以心换心,靠点点滴滴付出来赢得领导、老师的信赖。

特殊学校的老师每天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特殊孩子,孩子们每天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有的孩子在上课时会突然打老师一巴掌,还有的孩子在老师拉他上厕所时咬老师的手。曾经一次,刘艳被一个孩子用板凳打破了头,在医院缝了好多针。老师们从不会和这些孩子们计较,每天还是耐心地教导他们,面对他们出现的各种行为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大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刘艳认为,自闭症儿童也有自己表达情感的方法,只是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老师又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所以各种行为问题就出现了。老师们要学会仔细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看世界,会发现他们其实很可怜,他们不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有快乐的童年,不能享受人们的赞美。因此,爱他们就要理解他们,从心里尊重他们。

波波是一个典型自闭症患儿,怪异行为不计其数,情绪波动大,程度相当严重。自从他来到这个世界,刘艳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为了自闭症儿子,刘艳每天都要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自从刘艳加入自闭症康复中心工作以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波波的培训和关爱。

刘艳有一颗天下母亲共有的疼爱的袒护孩子的心。刘艳善解人意,性格开朗,笑声不断。这位妈妈讲述儿子时,始终笑声不断,觉得自闭症儿子的怪异行为给她带来了欢乐。她的笑容背后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痛苦、泪水、压力、无奈和坚强。

作为博爱学校的一名老师,刘艳每天都要早出晚归带着自闭症儿子波波一起到学校和回家,一路走来也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春夏秋冬,风风雨雨。随着波波年龄逐渐增大,怪异行为也越来越多,而且花样百出,经常让刘艳焦头烂额。

每天早晨上公共汽车刘艳都会提心吊胆,因为儿子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动不动就在车上要拉大、小便,刘艳为此伤透了脑筋。刘艳一方面培养儿子的大便规律,另一方面每天都要提前一小时带孩子出门,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如果孩子要大小便,他们就下车找地方解决,有时要下车好几趟。在公汽上,波波要和别人抢座位,别人不让,他就使劲打自己的头和脸,别人感到害怕,只好让位,刘艳也就只好上前给别人说好话道歉。时间长了,常坐这路车的市民会主动给波波让座,弄得刘艳很难为情。

千呼万唤,终于明白了感恩关爱

走在路上,波波显得特别好动,看见感兴趣的事物不是东摸摸,就是西跑跑,他跑得又快,经常跑不见,刘艳只得到处找,真的是好累好辛苦。刘艳每天在面对学校特殊孩子的同时,还要面对自己的特殊儿子,但她没有退缩,一直坚持不懈地走向光明。

刘艳的跟孩子一起逛街或到别人家里玩时,从来没有像别人一样尽情玩过,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生怕儿子又会给别人添乱。因此,刘艳会时时刻刻盯着波波。

有次刘艳带波波去超市买东西,叫波波寻找他自己喜欢的食品,她去买些生活用品。待刘艳回头再找到波波时,他正在用鸡蛋砸鱼缸里的鱼,鱼缸里外全是黄色的鸡蛋汁儿,还有一大堆鸡蛋壳。刘艳趁人不在意,拉起波波就逃走了。过后,她心里也感到很内疚。

波波特别喜欢撕纸玩,有一次甚至把家里的一百块钱当纸撕了,当时刘艳很生气,因为那一张纸是好几天的工资啊!刘艳为了让波波减少撕纸的频率,想方设法培养他的兴趣,用撕纸作为强化物培养他握笔写字。开始,刘艳让波波拿笔时,他烦躁不安,又打又闹的,到后来他渐渐理解明白了把一张纸写完了,就可以让他撕。在刘艳长年累月坚持下,久而久之,波波学会了写数字1-100,汉字大、小、人、口、手、上、水等,并且在刘艳的引导下,波波变得每天都能坚持写一会儿了,波波每学会一个字,妈妈可开心啦!刘艳拿着波波写的字骄傲地给他爸爸看,婆婆看,他们也表扬了波波,波波的样子高兴极了。

刘艳为了自闭症孩子,付出得太多太多。因为她的付出,让孩子接受了专业训练;是她的付出,让孩子喊出了妈妈;是她的付出,让自闭症孩子从一个无亲情感的陌生人到依恋妈妈,直到形影不离。

可波波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经常惹是生非,没办法,他有时总要发泄一下,心里才好受,波波不是故意的。刘艳有时被波波折腾得欲哭无泪,伤心欲绝,但妈妈没有放弃儿子,依然坚持着,努力着。

刘艳下班回家后只要有时间,就用专业知识训练波波,在生活中教波波听指令做事,在场景中用语言去表达,叫他开关电视,晾衣服,穿脱衣服,拿杯子喝水,搬小椅子等。刘艳还让波波进行动词的理解训练,如抓一抓,摸一摸,拍一拍,捏一捏等。刘艳对波波进行了生活自理训练,如刷牙,大便后擦屁股、洗手等。在社交技巧上,介绍等候、问好等。有了妈妈老师的训练,才有波波的不断进步。

平时不管买东西,坐公共汽车,只要用钱时,刘艳就告诉波波,这是钱,买东西用的,不能撕。一天早晨,波波跟往常一样吃完了妈妈煮的面条,正高兴地在客厅走来走去,转眼看见妈妈怎么从包包里拿出一百元钱给奶奶。波波着急了,露出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嘴里哼哼唧唧,甚至时不时还打一下自己的头。过了一会儿,奶奶双手捧着波波的脸颊说:“小乖乖,这钱不是给奶奶的,是给你买菜的。”波波马上笑了,心里乐开了花。这时刘艳也笑了,而且笑出了眼泪,儿子对钱终于有了一点点概念。

波波没有训练前,吃饼干只吃圆形的,4岁只喝牛奶瓶里的东西,也不吃饭,任何水果都不吃;出门玩总是走相同的路线,不然就烦躁不安;走亲戚一到别人家就大哭大闹;不会说话,要喝牛奶就拉着大人的手站在柜子前面,把大人的手放奶瓶上,指都不会指。波波只穿旧鞋,大人买双新鞋给他穿上,他不愿意穿,为此还哭了几个小时。衣服穿上身了,不愿意脱,要是脱了他就用手不停地打自己的头。波波对家人没有亲情也不依恋母亲,刘艳每次下班想抱抱儿子,波波总是大哭大闹。

经过听统训练和语言训练,波波现在的理解能力增强了,能听懂二到三道指令,并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指令。波波从完全无语言到现在已经能说三到四个字的一句话了,能主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往日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一片小树叶或一个碎纸片可以玩一天乐此不疲的波波,终于可以拉着其他小朋友的手一起做游戏,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律动。更高兴的是学校来了陌生人,他有拉他人手,看着他人笑这种主动与人交往的意识,以前别人拉他、抱他,他都会反感哭闹。过去上街是大人围着他转,生怕他乱跑撞着别人,要不就会跑丢。现在,波波跟大人上街,走快了还知道站在那儿等等父母。可别小看这小小的改变,对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来说,他的心中有了他人,开始关注别人,是最大的进步。儿子的进步给刘艳带来莫大的安慰,往日听同事一谈孩子的事就哭的她,现在终于开心地笑了。

现在的波波,不仅能用语言表达需求,还能帮妈妈做一些事情。每天他们一回家,他很快把拖鞋拿给妈妈;到别人家做客,能够安静坐下和妈妈一起吃饭;到超市买东西,还能够跟妈妈一起排队付钱呢;过年回外婆家,去外面玩还能够自己独立回来。坐公汽,再也不和别人抢座位。当然,他听不懂反话,而这些反话,在正常人的日常用语中是经常出现的。比如在公汽上,波波的婆婆故意叫波波坐,波波不会推辞,一下就坐下了,因为他听不懂反话,不然,他会让婆婆坐下的。这些,还需要更多次的训练。

看着波波一天比一天进步,全家人都非常高兴,遇到周末值班不回家,老公就会打电话说:“以前为孩子吵架,现在要是看不见你们,不但想儿子,还很想你呢!”听了老公的话,刘艳觉得自己又找回了往日的欢乐和幸福!

不管自闭症孩子听不听得懂,知道或不知道,都要让他们多听、多看、多说,多让他们做事。时间一长,他们的理解能力就会自然地增强,语言表达也会不断提高。只要我们用心去爱,用行动去付出,一定会有一些回报。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希望就在我们手中。

接触这群特殊孩子后,刘艳懂得了感恩、珍惜和责任。虽然他们特殊,但上帝为他们关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他们开一扇窗。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治愈自闭症的办法,这并不等于说自闭症患者的情况就根本不会改善,实际上,通过一系列专业康复训练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同时也说明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自闭症患者需要终生培训和护理。儿子你放心吧,妈妈老师将无怨无悔地为你打工一辈子,终身带着你上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