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韩玉洪的头像

韩玉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15
分享

良师益友

1956年5月,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召开了首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会议中,两位年轻作家引起了广泛关注:来自重庆船厂的学工鄢国培和川藏筑路军政治部的创作员高平。有缘的是,鄢国培后来成为了我的同事,而高平则是我多年的文学导师,两位均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如今,鄢国培已离我们而去多年,而原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高平也于几个月前离世。本文根据与他们的交流及回忆资料整理而成,以表达我对这两位文学泰斗深切的哀悼和怀念。

一、作家和青少年举行盛大联欢晚会

西藏军区青年诗人高平乘坐卡车12天,从拉萨赶到成都转火车到会场时,开幕式已到一半。《重庆日报》的编辑特意在高平的身边坐下,悄声约稿,并掏出现金预付了一笔稿费。24岁的高平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真有些不好意思,写了一首《给重庆》的诗,很快就发表了。

在5月19 日温馨的夜晚,重庆青少年宫旗帜飘扬,彩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1500多名青少年打扮得整洁亮丽,满怀期待地迎接他们敬仰的老师们。30多名作家有序进入会场,掌声热烈爆发。

重庆团市委副书记于克书发表讲话,宣布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第一届会员大会胜利闭幕。他对作家们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希望作家们与青少年建立持久联系的愿望。

长航重庆船舶修造厂学工鄢国培作为青年代表发言,真诚地表达了青年们的心声,成为大会的一大亮点。22岁的青年作家鄢国培,在细读文豪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后,深受启发,萌生了创作关于长江三部曲的强烈愿望。在他的发言中,鄢国培殷切希望作家们能迅速创作出更多反映这个伟大时代生活和斗争的优秀文学作品,以激励和支持青年前行。他还期望作家们通过多种方式指导青少年朗读和写作。鄢国培的发言不仅体现了他对作家们的期望,也反映了他对自己的要求。多年后,当他担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时,这些期望和要求依旧在作家们心中回响。他的讲话在场的青少年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回应。

少儿代表曹小姑娘站在凳子上,用稚嫩的声音表达了孩子们的心声。她提到老师们一直推荐的《罗文应的故事》系列,虽然深受欢迎,但孩子们期望能有更多的选择。她希望作家们能与孩子们一起参与露营、旅行活动,教他们阅读,成为他们的朋友,为他们创作更多受欢迎的故事。《罗文应的故事》自1952年发表以来,虽广受好评,但孩子们渴望更多新的故事。

作家代表如李劼人、高平、蹇先艾、沙汀、刘盛亚和章晶修在会上发言或朗诵。李劼人在会上告诉大家,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第一届会员大会已经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并组织了力量来实施这个计划。看到小朋友们的鼓励,更增加了实施这个计划的勇气。他代表到会的作家们承诺将满足小朋友们的要求,并祝愿他们取得长足的进步。

作家代表讲话或朗诵的还有高平、蹇先艾、沙汀、刘盛亚和章晶修。沙汀在会上坦承,以往在创作中未能充分考虑青少年一代,这是一个明显的不足。他表示,在大家的鼓励下,愿意改正这一缺点,努力做好未来的工作。

作协重庆分会的理事及主席团成员,资深作家刘盛亚在会上朗读了他为少年儿童创作的《冰糖的故事》,该故事情节幽默动人,不时引发现场的阵阵笑声。来自拉萨的部队诗人高平则朗诵了他的诗作《阿妈,你不要远送》,炽热的诗句紧紧抓住了在场青少年的心。

会后,举行了文艺演出和舞会。第二天,《重庆日报》对此进行了全面报道。报道中提到沙汀、李南力、高缨、段可情和高平在会后与青少年的深入交流,特别是高平同志。他在康藏高原的经历让他的话题充满吸引力,他不倦地与一群诗歌爱好者讨论诗歌的创作问题,鼓励大家不畏失败,要持续信心并不懈地练习写作。

联欢晚会持续到深夜11点才落下帷幕。结束后,沙汀邀请高平和其他人一起去享用夜宵,这是他们第二次见面。回想起成都解放时的情景,高平作为西南军区战斗剧社的创作员,参加了解放军的入城仪式。当时,市民们手持写有“天亮了”字样的小旗,街道上鞭炮纸铺天盖地,几乎看不见地面。得知沙汀在成都的消息后,战斗剧社便邀请他来交流。沙汀曾到访延安和战斗剧社,剧社的成员们对他已颇为熟悉。剧社由贺龙创建,而沙汀曾撰写过《贺龙传》,因此他们之间有着特别的联系。在那次聚会中,高平和沙汀首次见面,高平还提到自己曾阅读沙汀的《淘金记》,并告诉他这本书是清华大学的必读作品。沙汀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对高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饭馆的四方桌上,沙汀、李劼人、蹇先艾和刘盛亚这四位资深作家各占一面,沙汀特意为高平加了一把板凳,让他坐在自己身旁。大家一边品尝黄酒,一边啃着卤猪脚,沉浸在兴庆会议圆满结束的喜悦之中。高平默默地感受着老作家们分享的快乐,为这段时间筹备会议的辛勤劳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二、两位青年发言者成为文学界的领冠

令人惊喜的是,当年在联欢晚会上备受瞩目的两位青年,鄢国培和高平,几十年后都成为文学界的重量级人物,而且他们俩还分别成为本文作者的良师益友。

鄢国培后来被调到宜昌港长江806拖轮担任电工,这是轮机部的一个职位。轮机长严文格是长航系统的劳动模范。鄢国培聪明伶俐,喜欢与船员下象棋,有时也会因为船员悔棋而感到恼火。

一次,当船只在西陵峡的秭归香溪等待拖煤期间,鄢国培因为一场下棋的不愉快经历,找到了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领导严文格倾诉自己的心声。鄢国培向严文格讲述自己年轻时便怀揣着创作长篇小说《长江三部曲》的宏伟愿景,并已经积累了大量资料,只待合适的机会来实现这一写作梦想。严文格立刻意识到,时代的重任已经无声地落在了鄢国培的肩上,但现实的环境也让他感受到了强烈的焦虑。严文格便劝他说:“你是老高中生,完全有能力让这个梦想成真。你不应该将时间浪费在下棋上,这样还影响了你的情绪。要写就现在开始写,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不等人,轮机部会全力支持你。”受此鼓励,鄢国培开始了他的成功之旅,创作豪情喷发,从长江轮船的最底舱一步步攀登至全国文学的高峰。

本文作者从兰州军区退役后回到宜昌港宣传科工作,有幸接触到逐渐成名的鄢国培。作为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我经常受到鄢老师的言传身教。

虽然长江沿线的许多人都知道重庆六中毕业的鄢国培有着丰富的文学成就,但对于中国作协重庆分会会员高平的创作情况却鲜为人知。在鄢国培担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期间,高平早已从青藏高原被转业到黄土高原,成为甘肃省作协主席。作为军旅作家,老干部高平的起点很高,他在作协重庆分会会员期间,创作了大量反映青藏高原的文学作品,成为向世界揭开青藏高原神秘面纱的先锋。作协重庆分会主管西南地区的文学创作工作。西南军区的首长们如邓小平、贺龙多次在重庆向高平颁发了文艺创作奖,这些保存完好的奖状见证了他的崇高荣誉。

原籍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的高平,1932年出生于北平,因此名“平”。1949年8月参军,198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历任第一野战军战斗剧社、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创作室创作员、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组副组长、甘肃省歌剧团编剧,以及中国作协名誉委员、甘肃省作协主席等职。

自1947年起,高平开始发表作品,长期致力于文学创作,并以其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显著的工作成就著称。他的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包括诗集《大雪纷飞》等21部作品。其中,1952年创作的长诗《大雪纷飞》是他进藏后的成名之作;1955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珠穆朗玛——进军西藏诗集》,标志着他出版生涯的开始。

此外,高平的作品还包括文艺评论集《致诗友》等2部作品,散文集《步行入藏纪实》等3部作品,以及长篇小说《仓央嘉措》。他还参与创作了歌剧《二次婚礼》《向阳川》和电视连续剧《贺龙》等。高平的随想录《闪念》和《易经诗解》,以及他编纂的《高平诗文精选》和《高平自选集》等选集,也都很有艺术渲染力。

1951年至1958年,高平在西藏工作生活了超过七年,其间,他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和愿景转化为永恒的歌曲。在川藏公路建设期间,他创作的歌曲《打通雀儿山》广为传唱,至今仍可在网络上找到。歌词生动描绘了艰苦的环境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如“提起雀儿山,自古少人烟,飞鸟也难上山顶,终年雪不断”,展现了开辟川藏交通线的艰难历程和军人们的英雄气概。

高平的作品《劈开雀儿山》(诗)、《康藏高原的誓言》(诗)、《接岗以前》(诗)和《运输线上》(歌剧)在1953年西南军区重庆文艺检阅大会上获得文学艺术奖一等奖,该奖项由大会评奖委员会评定,并经西南军区批准,特授予高平同志。此荣誉由司令员贺龙和政委邓小平签发,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关防”的长方形大印。

三、定格在重庆长江轮船上的独行侠客

1951年,高平作为西南军区政治部战斗文工团的一员参与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他主动申请调至18军后方部队政治部文工团,那里的主要任务是修筑川藏公路。在川藏公路上往返19次,高平不仅留下了足迹,还创作了许多反映高原生活和壮美景观的诗歌,如《阿妈,你不要远送》《投宿》《敬礼,高原上的驾驶兵》《珠穆朗玛》等。

在20世纪80年代,高平参加中国作协在重庆举行的文学活动后,乘船游览三峡,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身影,定格在重庆长江段的船上。1992年,出版了高平的诗集《心摇集》,他选择将这张照片用作封面。高平的形象宛如一位独行的侠客,在辽阔的水域中傲然立足,身姿挺拔,坚毅如峭壁。他矗立在船头,目光如炬,透过岁月的云烟,直面无尽的远方,似乎欲将宇宙的广袤尽收眼底。这座巍峨的身影,犹如永恒的丰碑,在苍茫的水天之间屹立不倒,见证着风云变幻的时代。

他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却超然独立于水天之外,宛如遗世独立的高人,飘逸超凡,不受尘世纷扰。他的目光仿佛穿越时空的壁垒,回溯至那燃烧激情的岁月,重温着初次参加作家代表大会的荣耀与梦想。那是中国作协重庆分会的首次会员代表大会,他在重庆留下了年轻的身影、坚定的步伐、追寻的梦想与信仰。他展现出那份卓绝与洒脱,如同一位豪情万丈的剑客,挥剑向天,欲与天公一较高下。他的豪情壮志如同长江之水,奔腾不息,永不停歇,一路向前,直至梦想的彼岸。

1976年,热爱文学的我,原本可以凭借下乡两年的经历招工回城,但想从部队被推荐上大学攻文学,便报名参军到兰州军区测绘部队。1977年高考恢复时,我因在高原测绘反而无法参加。回到营房后,我采取拜师学艺的方式,找到原甘肃省歌舞剧团的编剧康尚义学习编剧。康老师是歌剧《向阳川》的编剧之一。在康老师的指导下,我将部队在青藏高原无人区的测绘事迹改编成电影剧本《禁地解码》。经过37年的打磨,该剧本终于获得全国首届军事题材电影剧本征集奖。通过联系康老师,我又拜访到《向阳川》的另一位编剧,高平主席,并与他保持了长期的联系,他成为我在写作上的重要指导老师。

2016年,高平老师从兰州寄来一本他亲笔签名的再版著作《仓央嘉措》,这份礼物深深打动了我。每当我在某些问题上感到迷惑时,我总是向高老师寻求指导。例如,当网络上广泛传播的所谓仓央嘉措的诗作“那一天”和“在与不在”引起我的兴趣时,我便向高老师咨询。他很快回信澄清,这些诗作是假借的,真正的仓央嘉措诗作不会超过六行。尽管有出版社不顾反对,将这些假借作品印在《仓央嘉措》再版的封上作为卖点,这种行为让高老师感到了深深的无奈。

我曾向高老师请示我所作的一首富含哲理的诗,他直接指出:“诗歌不是哲学”,这让我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误区。

在某个春节期间,高老师打电话告诉我不必再寄秭归脐橙给他,因为兰州已能买到。我急忙联系秭归的网商询问,却得知他们最近并未向甘肃发货。经过进一步调查,我发现原来是一位北京女作家从秭归县城网购后将脐橙送给了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随即向高老师作了说明。

1953年,高平被借调至北京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与作家王冰、徐怀中等合作创作了大型文献纪录片《通向拉萨的幸福道路》,并与捷克斯洛伐克联合摄制,该片荣获第九届国际电影节报道纪录片奖。2023年1月23日,原总政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徐怀中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高平对此感到非常悲痛。在消息尚未对外公布时,高平就为这位兄长般的战友写下了《怀念怀中》一诗。我将这首诗发表在自媒体后,高平转发并表示感谢。同年12月20日,高平老师因病医治无效在兰州逝世,享年91岁。

鄢国培与高平老师的人生轨迹,展示了年轻时树立的宏伟志向如何深远地塑造他们的人生道路。这份抱负,宛如矗立在川江三峡的航标,在风雨如晦、波涛汹涌的岁月中,始终为他们指明前行的方向,使他们在逆境中坚守信念,保持精神的坚韧不拔。

让我们也怀揣梦想竖立目标,勇敢追逐不懈奋斗,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传奇人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