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姚成军的头像

姚成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4
分享

官溪缘

一个人会到什么地方,或者能到几次,都是缘分。

我没到过官溪时,先认识了官溪人。三十多年前,我表哥在党校高考补习班学习,我去玩,认识了一个来自官溪的同学,姓胡。他每天自己看书,有时到补习班听几节课。他租住在十字街一间低矮的瓦屋里,房间阴暗潮湿,弥漫着湿湿的霉味。不知怎的,这霉味闻起来清新亲切,或许是乡下人经常闻过这种气味的缘故吧。他很热情,忙着看书,怕冷落了我,还抽时间与我聊天。

过了两年,我在位于信江桥头的上饶师范读书,班里有个官溪的同学,也姓胡。一个冬天的周末,他约我去官溪玩。我们乘班车到广丰县城再转乘去江山的班车,途中下车,走好几里山路,到了官溪。经过破旧的胡氏宗祠,感觉雕梁画栋,气势不凡,竟不知后来会被誉为“江南第一祠”。

同学的父亲是官溪小学的领导,说话慢条斯理;同学的母亲滔滔不绝地聊天,聊了什么,已记不起来了。记得早晨时,太阳升起来了,收割过的稻田,铺了白花花的霜,田边堆着一个个童话般的稻草堆。

毕业后,我与文成的一个同学骑着自行车游玩,经下镇到八都,又到了官溪这位同学家。还到了最初认识的那位同学家。那天他家酿酒,几兄弟大碗喝酒,很是豪爽。

有一年,镇中心小学的胡校长是官溪人,带老师到他老家玩,特意到古井里看了三十多斤重的神鱼。井很深,井水清澈,看不清井底。神鱼隐在幽暗的井底,偶尔往上浮一些,长长的,青黑色,悠悠地摆着尾。人一惊呼,又悠悠地下沉了。

这位官溪的师范同学很随和,人缘好。他先住在城西,之后我也住在城西,相距很近,每天傍晚相约一起散步。后来我俩在城东买房,住在同一小区同一栋楼。他在官溪中店小学当校长,我去过几次。这里,山与山之间是一片田野,山青翠,田碧绿。公路边是一栋栋楼房。中店小学有宽阔的操场,长长的二层教学楼,原先有两百多个学生,渐渐变少,前几年只剩下两个学生了。

七年前,县文联组织了一次官溪采风。官溪的“胡氏宗祠”和“博士村"已很有声誉。胡氏宗祠已有四百余年历史,由于形似皇宫、年代久远、规模宏大、雕刻精巧,被誉于“江南第一祠”。官溪人才辈出,有院士,有四十多位博士,誉为"博士村"。那天,我们在街上看到了邓小平接见官溪籍的“两弹功勋”胡仁宇的照片。我们参观了胡仁宇的旧居。旧居是有天井的深宅大院,厅里有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还到一户农家看了耳聪目明的百岁老人。百岁老人我首次见过。因为有和谐的家风、清新的空气、怡情安适的村居生活,所以才孕育了老寿星。

官溪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整齐的楼房,粉墙黛瓦;柏油街道,平坦洁净;石板铺设的游步道,蜿蜒在山岭田地间。绿树、碧草、翠竹,鸟语、蝶飞、花香,好一个宜居宜游的胜地!

在有神鱼的古井边,另建了一个清泉池塘。池塘里的红鲤鱼特别引人注目,个大、数量多,成群结队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游人丢下食物时,鱼簇拥抢食,鲜红的鱼背跃出水面,击起哗啦啦的水声。

六年前,年级组里有个胡老师,也是官溪人。初夏,他邀大家游官溪。大家还带上家属和孩子,在胡氏宗祠前月牙形的池塘边排了长长的队合影。我们沿“思贤路”拾级而上,参观了展示官溪历代优秀人才的“崇贤园”。之后,来到小溪边。此处有茅亭,对面有个巨大的水轮,慢悠悠地转。小溪里一溜踏石,人们踏石而过,看水从石堤上冲下,溅起晶莹的水花。

胡老师的父母住官溪,大家走进古朴有天井的大院,两位老人笑眯眯地与我们打招呼。大厅里摆着一张古旧的圆形大桌,据说国民党军统头目戴笠曾在这张桌上用过餐(戴笠的姐夫是胡老师堂亲,曾经居住在这个大院)。胡老师六岁的女儿兴致勃勃地带大家观赏爷爷奶奶养的兔子。兔子毛绒绒的,分瓣的嘴不停地动着,睁着红红的眼胆怯地看着大家。

胡老师带大家在古街上走了走。古街狭窄,鹅卵石铺就,两旁屋挨屋的,开着几家小店。

四年前,女儿入编选岗竟选到官溪学校,任教了一年。校园操场长方形,面积很大。站在校园里望,西北面是巍巍的群山,东南面是低矮的苍翠的小山岗,小溪蜿蜒在山脚下。校园里有一棵碧绿的桂花树。开学时,我们开车送女儿来;放假了,我们又来接女儿。一年过去了,女儿告别了官溪学校,博士村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却留在了记忆深处……

官溪缘,缘未了。来自官溪的溪水蜿蜒流淌六十里,源源不断地汇入冰溪,让冰溪水也染上清幽鸟鸣和怡人书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