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卫中
条子泥位于江苏盐城东台,本是一处名不见经传的海滨泥滩,如今已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成为旅游者和观鸟者的网红打卡地。
一个秋日午后,应朋友之邀赴条子泥游览。
从盐城出发向南向东,经沈海高速、弶溱线、352省道,约莫一个半小时车程,便来到东台沿海。车行苏东滨海平原,仿佛置身茫茫绿海,笔直的黑色公路,通连的大小河流,成片的鱼塘农田,交织的防风林网。接近海边,则是另一番景象。高耸的发电风机整齐排到,百米长的叶片在风中悠闲转动。平地而铺的太阳能光伏面板,齐刷刷仰面朝向太阳。黄海森林公园十多万亩的各种树木,源源不断地散发着新鲜的氧气。未到景区,我们己被这些难得一见的美好生态深深地震撼。朋友说,好生态是盐城着力打造的靓丽名片。
黑色公路一直通达条子泥景区门口。因为正是最佳观鸟时节,景区游人很多,停车场停满大大小小车辆。朋友是当地海洋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这里非常熟悉,自然当起了免费导游。
朋友说条子泥是看的,是参与的,也是想象的,缺少一样就难以真正体会条子泥的神秘和魅力。
刚好退潮,站在景区内的海堤上,条子泥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大片广阔的泥滩。这儿的滩全不像青岛、大连、海南、北海,窄窄的滩、细细的沙和碧蓝的水。条子泥的滩是一整片的泥滩,宽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有的是软滩,有的是硬滩,也有少量潮沟。退潮时,这片滩露出真容。涨潮时,这里便是海。条子泥的海水是浑浊的,因为夹带泥沙,所以海水浑黄浑黄,所以这里的海叫作黄海。
朋友说,站着看是看不出滩的味道的。于是,我们脱掉了脚上的鞋,卷起了裤腿,走进了条子泥的滩。
滩上有层薄薄的水,泥土是软的。走在滩上,脚陷进了淤泥里,行走好不容易。低头看,滩面上竟有鱼和蟹。鱼长得像蜥蜴,小小的,一寸长,不是游动,而是一跳一跳的。蟹也是小小的,母指甲大小,横着爬,但爬得很快。伸手想捉一条鱼、一只蟹,看起来容易,真要捉住它们却是很难。滩面上也有蛤子,看有经验的人,用脚晃一晃,便能捡到一只蛤子。最高兴的当然是孩子们,全不顾泥土沾身,跑啊、跳啊,抓鱼抓蟹,有的竟在泥土上打滚,成了泥人。我到过很多海滩,但像在这样的泥滩上行走,还是第一次,确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
从滩面上堤,朋友说,条子泥的“泥”就是指这样的泥滩,所谓条子就是海浪把泥堆成一条一条的,条子泥就是当地渔民这样叫出来的。
早就听说条子泥是鸟类的天堂,我们提议去观鸟。朋友说,条子泥的鸟类活动与潮汛有较大关联,一般涨落潮前后半小时内,鸟类活动频繁,最适宜观鸟。我们通过景区的望远镜,看到滩的远处有很多的鸟,大大小小的,各种颜色的,觅食的,嬉戏的,飞舞的,虽然我一只也不认识,但仍觉得他们非常可爱。它们是那样自由自在,那样的无拘无束,因为这里是它们宜居的家。
朋友说,因为我们不是专业观鸟者,这样的观看是看不到精华的,他带我们去看条子泥的纪录片。
纪录片运用高清摄像、无人机拍摄等手段全方位地拍摄展示了条子泥。条子泥是太平洋西岸保存最为完好的湿地,是鸟类迁徏的中转站。每年在这里的鸟有几百种,“鸟中大熊猫”勺嘴鹬全球只有几百只,却有近200多只在此落脚栖息。特写的“小勺子”勺嘴鹬镜头,让人记忆犹深,它们在滩涂上觅食,扁扁的嘴,纤细的身段,煞是令人喜爱。2019年,条子泥被批准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世界上第二块潮间带自然遗产地,也是江苏省第一处世界遗产地。条子泥是四季的,每个季节各有不同的景色,红滩涂最为壮观。
看完纪录片,我们为条子泥惊讶和感叹。朋友说,现在正是观看红滩涂的好时节,错过就是一年,或许就是一生。于是,我们走出景区,驱车去看红滩涂。
沿着海堤车行不远,滩涂就呈现一片通红色,朋友说这就是传说中红滩涂。红滩涂,红得那样艳、红得那样纯,那样的无边无际的,那样的毫不吝啬,那样地豪华奢侈。朋友说,自然界就是眷顾盐城,每年秋天就把一张巨大无比的红毯,覆盖在这片盐土滩上。其实,滩涂红来自一种盐土植物,大名碱蓬,昵称盐蒿,每年秋天退去绿色,披上红装,每株盐蒿就是一个红色节点,株株盐蒿共同组成了这幅美丽的红滩涂。
游览条子泥,当然离不开美食。当晚,朋友在弶港笆斗村的老船长之家,安排了当地海鲜大餐。在四楼的包厢,围坐在舵盘桌旁,品尝着本地海鲜,享受着清凉空调,隔窗可见茫茫滩涂,远处便是浑黄的大海。我全然不觉得是在吃饭,完全还沉浸在条子泥游兴之中。
世界遗产地,东台条子泥。世遗明珠,一趟实地游览,观赏了滨海特色风景,留下了无尽想象。朋友相邀,下个季节再来,我不加思考便一口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