弶,是个极少用的字。字典上的解释,有两个意思,一是捕鸟兽的工具,二是以那种工具捕鸟兽的动作。
中学时读《少年闰土》,鲁迅先生说闰土能装弶捕捉小鸟,并用一个段落专门描写装弶捕鸟的过程。“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小的时候,我们也这样捉过麻雀,还时有收获,只不过那时不知道这就叫弶。
对弶有更多了解,是工作以后的事,经常去海边的一个叫弶港的镇。
弶,普通话读音是jiang,去声,而当地居民却说成qiang,也是去声。什么原因,问过很多人,没人能给出可信服的缘由。
一个乡镇,为什么要用这个生僻的字作为名字呢?这一点倒是能说得明白。
盐城东部的沿海平原,是从大海中生长出来的土地。黄河夺淮河水道入黄海600多年,带来了巨量的泥沙,在盐城沿岸沉积,形成了广袤的沿海平原。弶港在盐城东部沿海的最南端,处在黄海潮南上和长江潮北上的交接处,两股潮流力量相消,海水流速减慢,夹带的泥沙更易沉积,形成了宏伟的黄海辐射沙洲。
1738年,在现弶港镇位置形成1平方公里左右的潮墩,大潮不淹,有沿岸居民涉水至此取鱼采贝。他们从家里带上芦苇编成的芦席,将鱼叉一头斜插于地,一头顶住芦席,挡风避雨。这个棚子很像捕鸟使用的工具“弶”。久而久之,渔民们就称此地为弶墩子。1785年,弶墩子被海水冲开一条大口子,称为洋口子,渔船可以通航。随着时间推移,弶墩子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了陆地。1916年,此地才正式定名为弶港。
沧海桑田,历史翻过一页又一页。如今的弶港已完全没有了芦席和鱼叉搭成弶的痕迹,已然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滨海城镇。
早已成陆的盐碱地上,经过土壤改良,已建成一片国家森林公园。黄海森林公园面积6.8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80%,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超过4000个。到黄海森林“森呼吸”,已成为一种养生时尚,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潮涨潮落的潮间带滩涂,2019年被批准为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世界自然遗产,成为候鸟迁徙的“国际机场”。每年有几百万只候鸟从遥远地方而来,或留下,或再出发。条子泥岸段,建成全国首批美丽海湾。
昔日,因倒扣笆斗作饭桌而得名的巴斗村,实施了渔村民居改造,华丽转身为现代化的渔村,滨海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实现了从卖海鲜到卖海景的嬗变。
和弶港当地人聊天,他们会自豪地说,我们是弶港人。要是再追问一句,弶港的弶是什么意思?绝大部分人只能摇摇头。也难怪,现在的弶港人,谁还能记得当初祖辈们在弶墩子上用芦席和鱼叉打弶的生活。弶,就留给历史、留给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