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场河从江苏盐城市区穿城而过,护佑着这座美丽的城市。我并不是出生在这座城市,但有幸安家在串场河畔,转眼已经30多年。河水汤汤,清风拂面,徜徉于河畔的四季风景里,串场河陪伴了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串场河,因串联起沿线的13座古盐场而得名,这些盐场书写了“两淮”盐业的辉煌历史。它还有两个名字,官河和盐河。说盐河,是因为从开挖那一天起,就担负着盐运的功能。说官河,是因为非自然之河,而是由官方组织开挖的一条人工河道。
说到串场河,就不能不说与之百米相隔的范公堤。范公堤现在是城市的主干道,原先是一条捍海大堤,外挡海潮内拦洪水。范公堤的“范公”鼎鼎有名,就是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公仲淹。串场河就是在修建范公堤时,取土而成的复堆河。一河一堤相伴而生,风雨同行。
千年串场河,一部盐城史。中国海盐博物馆以海盐为主题,就坐落在串场河边。盐晶状的外形结构,特色鲜明、识别度高。五个展厅,用文字、图片、实物、音像,全方位展示盐城盐业的发展历程。专设串场河展厅,全面介绍串场河的前世今生,展示串场河在盐城盐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儿子小的时候,我经常带他来参观,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记住串场河背后的故事。
盐城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春秋战国以后,一直处于中国海盐生产的中心。大海带来丰富盐利的同时,也给盐城沿海地区带来了海潮灾害。北宋天禧五年,范仲淹在盐城东台任盐仓监。目睹捍海堰被海潮侵蚀、盐场亭灶失去屏障、屡遭海潮威胁的惨状,他上书重修捍海堤。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在原常丰堰的基础上,修筑完成范公大堤,重现了堤东煮海为盐,堤西桑麻遍地,灶民、农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此后,捍海大堤屡圮屡修,但始终被称为范公堤。
“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历朝历代无不重视海盐生产,疏浚水运河道,全力保障畅通。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疏浚盐城至射阳河,千年复堆河全线贯通,全长174公里。北可上大运河,南可去长江,一船又一船的精美淮盐,自串场河出发,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水运的畅通,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带动了百业兴旺。串场河沿线的盐场驻地,人烟稠密,商贾云集,逐渐演变为一座座繁华的集镇。东台和阜宁县城所在地,都是曾经的盐场。富安、草堰、伍佑、新兴等盐场,现在也都成为盐城市的卫星城镇。后来,随着盐业的没落,串场河渐渐失去了盐运的功能。
时移世易,城市的快速发展,一堤一河又步入了明媚的春天。2021年,盐城市投资2.85亿元,对串场河市区段进行了综合整治,实施河道“见底”疏浚,打造了沿河风光带。在串场河与范公堤之间,建设了中国海盐博物馆、盐街水镇、串场河学校等“盐”“河”建筑。河岸上的塑胶健身步道,河岸边的木质栈道,构造了别有意趣的亲水空间。
沿串场河向南,出盐城市区不到10公里,便来到了伍佑珠溪古镇。这座从伍佑盐场走来的古镇,经过更新改造已开放。石板路旁98处古建筑印刻着魅力新城的悠悠古韵,4条大街和10多条古巷穿越时空交叉相连。夜色来临,街灯齐放,古镇沉浸于流光溢彩之中,呈现出繁华的城市新姿,令人流连忘返。
每当有远方的同学或朋友来盐城,我总喜欢聚餐安排在依河而建的盐镇水街。水街的水流舒缓平静,盐镇的建筑古色古香,左手范公堤,右手串场河,最能体现这座城市“盐”的历史和底蕴。觥筹交错之间,畅叙的是浓浓的亲情友谊,悦赏的是旖旎的串场风光。
那些白帆点点的运盐舟楫,那些肩挑背扛的码头盐工,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成为盐城人的集体记忆。如今,河晏水清,绿草翠柳,鱼翔浅底,水韵悠扬,串场河已成为我们尽享生活的日常选择,现实版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