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过很多老师,有三位老师印象特别深,总会在某个时刻、某个场景想起他们。
李老师,是我“高四”年级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高四”是我们对高考复习班的爱称,班级的同学都是上一年高考的“失败者”。李老师的数学课上的也不错,但多年以后也记不清了。他的“班主任”的敬业,却令我终身难忘。那时,他已过五十,特别瘦,“只剩下一把卡子”。后来知道,他的心脏跳得不好,装了个辅助小机器。第一堂班会课上,李老师对我们说,无论你们过去什么情况,现在你们的任务就是考取大学,明年你们再走不过那座独木桥,我对不起你们的父母,也对不起你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那一年里,李老师就像一位勤劳的邻家大叔,赶着一群鸭子在慢慢地前行。早晨,天还未亮,他准时来敲我的宿舍门,跑步,晨读。夜晚,上完自习,他又准时赶我们回宿舍,熄灯,睡觉。他说,学习时间必须保证,但睡眠也得保证,效率才是关键。没早没晚地盯着我们,同学位都说李老师比我们要辛苦得多。那一年,心脏疼,他去过五次医院。一天一天,我们体会到他的厉害,也感受到了他的付出。那年高考,奇迹发生,我们班一个不落地收到了大学入学通知书,35人上了本科。在大学开学前的班级聚会上,李老师动情地说,你们都上了大学,我的任务也完成了,我的班主任生涯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说着说着,他和我们都流下了泪珠。
房老师,是我大学的专业课老师。他教的课程是化学反应工程,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要求都很高的专业必修课。那时老师上课还没有投影和PPT,全凭一本书、一张嘴。房老师上课更简单,不带书本,不带教案,只有一支粉笔和偶尔从口袋摸出的一张小纸片。现在我不从事化工行业,老师讲的内容差不多已还给了老师。但房老师思维缜密、口若悬河讲课的样子,永不会忘。那一板又一板的书写,都是公式、都是数据、都是案例,像打开的水龙头,欢快地从他头脑中流出来,跑到黑板上。这样的讲课,需要做多少的准备,需要多么渊博的学识。房老师说,专业课是吃饭的家伙,没有几把刷子不行,在学校是这样,今后在研究所、在设计院、在企业都是一样,你没有真功夫怎么站得住脚,凭什么赢得竞争。老师的话是掏心窝子的,也是严肃认真的,伴随我一生,警示我一生。
沈校长,不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同学。初中、高中,我们都在一个班级,那时他给我的印象是聪明得很,但刻苦一般。那年高考,他参加师范学院提前招生,是我们学校唯一考上大学的应届生。两年后,他又回到了母校,和他原来的老师一起教高中数学。当上了老师,他完全变了样,全身心扑在教学上。没几年,他当上了教学副校长。后来,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说他应聘到市里区中了。当晚和他小聚,他说一起竞争的有十几个人,他很幸运。我说,实力决定一切。再后来,我们接触的机会多了。他呢,不断地进步。从普通老师到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又到年级组长,现在又升到了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了。我女儿是他的学生,她说沈老师的课上得真好,与其他老师的课总会有说不出的不同。沈校长的夫人抱怨说,他不是家里人,只是学校里的老师,早上鸡没叫就出发了,晚上十点前回不到家,哪有这样工作的人?我替他辩解,不是这样子,能这样的出彩,能这样的一路开挂吗?
没有一手漂亮的文笔,写不出赏心悦目、热情洋溢的讴歌老师的美文。只能用崇敬的心情、朴实的语言,分享三位老师的真实故事,表达对老师们的至诚敬意。师恩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