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邹凤岭的头像

邹凤岭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2/04
分享

诗与远方

诗与远方

邹凤岭

初冬时节,秋还在,旅行好时光。闲里游黄山,感受一家人外出度假的乐趣。

我的家乡在水乡,河流纵横。数百年来,路是水路。生于贫苦农家的我,不曾有过想去黄山观景的奢望。千里之外,遥不可及,即便是想去也苦于路艰。休闲游黄山,成了多年的企盼。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孩子们长大了,知晓我的想法,赶着节假日,自驾游,载着家人首站去黄山。小车奔驰在高速路上,和煦的阳光洒落田野,空气里散发泥土的芳香。不知不觉中,车行在了长江大桥上。浩浩东流长江水,一桥飞架变通途。四通八达的高速路,川流不息的车辆,节假日里更加繁忙。祖国70年,变化万千,道路成网,交通发达,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进入江南,车前方出现了连绵起伏的山峦,青翠的松竹,蓝蓝的天空,白云绕山涧。生长在平原的小孙女,拍着双手大声说:“我看到山了,真美!”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徐霞客)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亿万年漫长的造山运动,以及300万年前第四冰川的洗礼,成就了富有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感的峰林地貌。初冬的黄山,秋色依然在。山峦与青松交织,云雾与群峰缠绵。瑰丽的山峰,嶙峋的怪石,秀美的苍松,云雾缭绕,空气一尘不染。山峰沟壑之间,丹枫似火,草深果黄,五色纷呈。

朋友告诉我,山奇也好,怪石也罢,去游黄山,不能不看黄山日出。日出黄山最神圣。赶走索道,站上了黄山清凉台,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们翘首等待,等待着东方,等待在无际云海深处出现庄严的奇迹。转眼间,一轮红到极致的朝阳跳出了云层。山峰上,岩崖边,高大的松树,早已张开了臂,拥抱清晨第一缕阳光。突然间,有孩童说:“那蛋黄般的初升太阳,就在那登山人的肩上。”顺着方向,看这登山队伍,从早晨到夜晚,从日落到月明,从年初到年尾,没有停息过。坚定的信念,执着、顽强,向上攀登,没有改变过。身边的老者说:“自古以来,人们对山有着不灭的信仰,也有对山的敬畏。”

看过了黄山日出,为领略自然风光,我从索道高处,返入西海大峡谷底。仰望山顶,万级台阶,巍峨入云。拾级而上,手脚并用,吃力地向上攀登。跟着浩浩荡荡的登山人群,一路甚是壮观。向前望去,登山者不见头影;转身向后,情人们携手,年轻人快速穿越在行人间。长长的队伍,蜿蜒在群山之间小道上。上了年纪的我,累得气喘吁吁,双腿颤抖。就在此时,一位挑山人走到了我面前,看他汗水满额头,每一步的攀登总是那样坚定有力。我问他:“累吗?”他看了看我,没吱声,加快了脚步。是挑山人,挑出了通往山顶的路,挑来了瓜果、纯净水等生活必需品,挑去了山上游人留下的生活垃圾,给游人以方便,美化了景区环境。挑山人走累了,停下歇息。见他把手中的木杖往扁担上一支,身子往外一抽,不蹲不坐,稳稳的,站着歇脚。小憩的他们,像是一尊雕像,是黄山又一独特的风景。

傍晚时分,登上峰顶的我,看黄山之巅,雄重盘礴,任凭风起云涌巍然屹立。是黄山拔地通天的巍然雄姿,给了人们攀登的意志,激发攀登向上的渴望,让人有奋力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满足。夕阳西下,云海就在脚下和眼前。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染工在层层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霞光尽染的云堆。透过云海看山,山更青。透过云海看景,景更美。是黄山云海的博大胸怀,容纳了黄山千景万色;是黄山云海的温柔与慈祥,沐浴着黄山七十二峰的光彩。

下山途中,有客吟咏唐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同路者应答:“是啊,问何上碧山?笑而不答。闲适自乐,桃花流水,仙境在人间。”走在一旁的我,想起这些年,家乡的旅游业兴起,麋鹿奔腾,鹤鸟飞翔,是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好地方。看过了大纵湖水美,赏过了桃花园花红,拓展家人眼界,领略了黄山美景,满足之中有着不一样的体味。

归程路上,说起旅行的感受,80后孩子借用网红语说:“诗与远方。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美好与梦想。”知行合一,旅行已上升为对自然、文化、知识与精神的追寻。我与祖国同行,目睹人们不再为生计奔波。如今家乡的水乡,公路、铁路、民航机场建到了家门口。人们富有、精神、闲适、自乐,美好的生活长又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