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邹凤岭的头像

邹凤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14
分享

汉兴源上的华光

汉兴源上的华光

    邹凤岭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华夏一统,注入社会发展的强大活力。膜拜“汉兴源”,是为汉唐盛世奠基者,汉高祖刘邦发迹地。一览汉蕴雄风,闻听楚歌绵延。

初秋时节,驱车千里,奔赴旅游胜地芒砀山。一路青山绿水,景象万千。汉兴始处,江山一统,民族复兴的风声悠远。也许,是从这汉兴之源,吹入了我的心田。

一座古雅风姿建筑物,屹立于此。松柏古树的大道,映出汉时残垣瓦砾。树高入云,植根崛起,露于地面,形似龙爪,苍劲有力。广场牌坊,“汉兴源”扁书,闪烁金色的光芒。整个牌坊的门柱、飞檐,精雕细刻,蔚为壮观,图案栩栩如生。浅雕、透雕、浮雕、镂空雕、圆雕、双面雕等,尽显技艺高超。广场牌坊、门厅殿、斩蛇宫、主大殿、碑亭与线刻碑廊,初建于明代。后复建,仍保留明清风格,独显景观风物相宜与美艳。

踩着游人的脚步,移动前行。“高祖斩蛇碑”,静物动感。一尊金灿灿的帝王形象,分明在向你走来,头戴皇冠,身穿龙袍,腰束玉带,足登高靴,一手捋黑色胡须,一手按贴身宝剑,极富立体感,恰似画中人,如同当年戎马征战沛公再现。眺望不远处的山上,一尊高大的高祖塑像,矗立岁月不湮的恢弘。

静谧的古道,连接坊、宫、亭、廊。《淮阴平楚》,琵琶曲韵,十面埋伏,由近及远,时而低回婉转,时儿铿锵有力。友人问:“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长诗《琵琶行》,是否曾听过这表达激烈战争场景的琵琶乐章?”静心听《楚汉》,“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曲情叙景,入画入谜。

汉书传载,年少之刘邦,不及刘仲(刘邦之兄)会经营生计,常受其父的训斥。几经征战,高祖创下一统天下之伟绩,还拿此事与太公开玩笑:“您看我与刘仲到底是谁创下了大基业?”英雄之志,有《鸿鹄歌》云:“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汉兴源”廊亭,青石古雅,铭刻《汉书》碑文:“刘邦以亭长送徒于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役......”说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役去往骊山,多有徒役半路而逃,估计到了骊山也都逃光了。行至芒砀山时,停下饮酒,刘邦趁夜晚将徒役全都放了。尚有十多名壮士愿跟随他,乘着酒意,夜色泽地而行。忽然,前行者回来报曰:“前有大蛇挡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拔剑向前,斩了大蛇,开通了道路,酒醉而睡。沛公醒,居后者赶上,说,所经斩蛇之处,遇一老妇哭曰:“吾子,白帝子也。今者赤帝子,斩之。”听者欲与其对,却见老妇化烟而去。沛公闻之,心中暗喜。落草芒砀,集聚力量,顺从民意,起兵于沛。设祭坛,立赤旗,自称赤帝之子,开创举世的伟业。自汉以来,红色深深地融在了人们心坎上。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曲《大风歌》,唱响数千年。雍齿叛丰,张良初从,再夺丰邑,与立怀王,夺取汉中。布衣之身的刘邦,提三尺之剑,百折不挠,征战四方。立大汉之基业,誓得天下,豪情壮志,场景再现。一代帝王,知人善任,千古英雄,笑为人杰。萧何、曹参、陈平、张良、韩信、周勃,汉军将才,出于平民者居多。如以编织蚕箔、为办丧事人家吹乐谋生者,更有“筑坛拜将”,传世之典。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唐李白)汉王领军夺关中,战蓝田,入咸阳,退霸上。《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记》)曾有“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掠,咸阳火三日不绝。”柔仁与暴强,已定江山终归汉。“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四面楚歌,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与项王,此已微不足道。成就江山一统,项羽亦也真英雄。

别在了夜晚,回望“汉兴源”,江山似锦,华光四溢。华夏之邦,英雄万千,汉民族与汉文化集大成之一者,如是沛公与项王。汉兴之邦,雄起在东方。日月千秋,光辉泽年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