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邹凤岭的头像

邹凤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17
分享

芦花十里雪

芦花十里雪

邹凤岭

北风呼啸,寒潮降临。大雁南飞,候鸟声鸣。枫叶红了,花儿黄了,又谢了。唯有芦花白了,白得那么唯美。

芦花洁白,胜过叶红花黄,绽放在水岸。池塘边,小河旁,蟒蛇河畔,大纵湖深处,所有的芦苇,一致举起白色的花絮。“芦花白,芦花美,花映水连天。芦花白,芦絮飞,风起彩云追。”故乡的歌谣,回荡在耳边。芦花盛开岸边雪,千丝万缕意缠绵。

随着季节变化,在这荒芜的冬,有芦花就够了。芦花清淡,可调百味。芦花洁白,可染五彩。隆冬时节,诠释大自然的美,唯有芦花最好。

我的家在水乡,小时候,踏着晨霜,跟着父亲来到田地间。百花凋谢,草木枯萎,唯有陌上麦苗吐出绿意,有的稀疏,有些冷清。难道田园万物失去了昔日的丰腴,不见了春叶长潮般的澎湃,还有夏里那如火燃烧般的花事激情?“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绵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明文征明)走近水岸,父亲说,花开总有花落时。即便是残芰断苹,红消翠减,有这芦花相伴,依然别有韵味。

百花盛开人喜爱,芦花的诗情画意浓。唐赵干的山水长卷画《江行初雪图》,开卷便是一大片芦苇,寒冷里展现芦花摇曳的风姿,画尽素淡和飘渺的美感。清国旅日画家吴桥一幅《芦苇大雁图》,绢本肉笔,积善存卷二百年,足见人之所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道出了芦花的情思。“最是平生会心事,芦花千顷月明中。”宋陆游诗说芦花见温情。“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诗人黄庚是说芦花的壮美。千年的芦花,为冬守候,走过四季,与万物共生,与我们生息相连。

芦荡深处的村庄,是我祖辈人居住的地方。童年的我,走出家门,举目都是随风摇曳的成片芦苇。一条条清澈可见鱼翔的小溪,从芦荡深处的远方,流淌到村前的圆形湖泊里,再从这里转了个弯,汇成一条大河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故乡多湿地,湿地生芦苇。蟒蛇河连着大纵湖,千亩绵延开去,直到远方的芦荡,连接到了天边。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一枯荣。李时珍言:“苇与芦为二物,水旁下湿所生者皆为苇,其细不及指大。池圃所植者皆为芦,其杆差大,亦难得。然则芦苇皆可通矣。”我们这里地势低洼,成片的水泽河滩和荡区,是芦苇共生的最佳地。茂密的芦苇,它们是空气和水的净化器,承载着大地之“肺”的功能。因生芦苇,一年四季,这里天蓝云白,山水青青。

“北都旧产无淇竹,见说园池芦苇多。”(宋岳珂)初春,坚冰刚刚融化,大地还是一片荒芜,芦苇的笋就抢先探出了松动的润土。一枝枝的绿,争先恐后,向上萌生,是那样的刚劲有力,气势不可阻挡。到了夏天,芦苇长得比人还高,虽秆细纤嫩,它们却用自己的身躯相互依靠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团结力量,不管风吹雨打,巍然茁壮生长在水岸边。夏秋之交,芦苇依然翠绿的茎秆上举出了花穗,田野飘满清香。一串串芦花,紫里透红,那气势如同凯旋归来的士兵,高高地举起了火把,照亮了大地。我立在岸边,静心观芦花,感受一种巨大的生命无声地穿胸而过,排山倒海般,绵绵不绝,它是植物千年的纠缠与连接。之后,芦苇的秆和叶渐渐变黄,花絮慢慢地变白。父亲从春到夏,从夏到秋再到冬,时而立水边,等待着,等待这一天。入了冬,芦花紫红成洁白,花絮如雪。“挑李不言,下自成蹊。”芦花无语,却用它的洁白道出纯洁的花语。

踩着冰冻,收割芦苇,父亲把那弯镰绑在了竹杆上。用力挥舞,弯镰锋飞,收获了一大片带着白色芦花的芦苇。“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清纳兰性德)我与芦花亲密地接触,摸一摸,绒绒的,柔柔的,花絮荡漾空中,风情万种。父亲采下洁白的芦花,编织一双双毛窝子(保暖鞋),一家人穿着它,冰天雪地不觉冷。姐妹们笑着采芦花,插在高高的花瓶里,芦花的白润,润满一屋子。扫过插有芦花的柜台,瞬间屋里亮堂堂,照见女人们粉嫩的脸蛋。纯洁的芦花,那是无暇不败的花。

又到北风劲,我去看芦花。西岳华山的东峰,一片芦苇盛开了花,白色花絮云绕崖。回往赴东夷,大纵湖芦苇谜宫处,芦花展出了笑脸。纵湖与西岳遥相应,正是芦花一奇葩。芦花归圣洁,伟岸劲清风。芦花十里雪,醉了我和你,醉美冬日的河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