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邹凤岭的头像

邹凤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04
分享

红红的春联

邹凤岭

金色的霞光,黑色的土地,映照麦苗一抹嫩绿。入了夜,飘下稀疏的雪花,摧生腊梅花艳。清晨,我随书诗画社的艺人下乡,送年画,写春联,去往纵湖岸边的村子。

车子下了城市高架路,绿色的田园展现在眼前。瑞雪融化,春回大地,新农村建设换新颜。喜庆的人们置年货,空气里裹着浓烈的年味。久别的乡村,新修了宽阔的柏油马路,黑色的路面,高大的桥梁。年将近,进城办年货,回家过春节的人们,来来往往,车水马龙,穿流不息。富起来的新农村,每一天都与过节一样,一派喜气洋洋。

车子减了速,开到了村前。送年画,写春联,消息不胫而走,前来欣赏书写春联的人挤满了庭院。感动的书画艺人,挥毫泼墨,现场作画书门对。一副副红春联,一幅幅水墨画,红梅傲雪,五谷丰登,写生出了古老村落新时代美景。

过大年,写春联,是村子上最隆重的事情。前来村上送春联的人,个个都有出色的技艺,书写一手漂亮的大字。“灶马门神,酒竹酴酥,桃符尽书吉利。”(宋史浩)桌台前,铺开红色的宣纸,一个个书者挥毫拨墨,写出一幅幅极佳的楹联。满满的祝福语,喜了村上人。看这眼前的样子,我想起当年伯父书写春联的场景。

伯父当了一辈子教书先生,是村上的文化人。过大年,伯父给每户人家写春联,早已习惯成自然。伯父写春联,满足乡亲们的期盼,更见民俗文化传承的责任。写春联,伯父早早作了充分的准备。卖了家中的鸡蛋,节省生活的开支,积够了买回全村上人家写春联所需的红纸。腊月里,自己配制麝香金粉墨。冬阳下,晒一晒,让墨更有光泽,香更浓。过了腊月二十三,从小年日直到大年三十晚,从晨起,到熄灯,夜以继日写春联。见伯父繁忙的身影,时常饭顾不上吃,却是兴高采烈。全村子上的人围在大伯的身边,等待着,等待得到一副新春联,赏心悦目,装扮那一栋栋苍虬钩玉的屋子。

过了腊月二十四,学校放了假,清闲的乡村,有了好去处。沿着村前的小路,踏着老巷冰冻雪地的脚印,去看伯父写春联。跨进伯父家,炉火正旺,屋内暖暖的。一张雕花斗拐大桌子,摆在堂屋正中央,青石的砚台,磨出清香的墨。伯父手持一支狼毫笔,浸满乌黑透亮的墨汁,提起来,退退笔尖,下笔写下了新颖的大字:“岁月更新人不老,江山依旧景长春。”我看书写春联的忙碌,赶紧帮着去磨墨,伯父对我笑一笑,那是对我的奖赏。见我沾墨的手摸出花斑脸,满屋子的人在笑。伯母走进屋内,像是对我,又像是对屋内人说:“沾了这墨的才气和喜气,定能有出息。”

写好的春联,还没有被人取走,是因刚收笔的墨尚未完全干,就凉在了神台上,放在了院子里。看那一副副写好的春联,四字联、五字联、七字联,也有少量的九字联。再看那写出的字体,行书的、隶书的,楷书的,草书的,一应俱全。停下笔的伯父,时而自我欣赏,学颜柳,习曹(全)张(旭),崇敬书圣,如释重负。再品一口香茗,美在了心间。举目间,软软的阳光洒满了小院,如似满院盛开的腊梅花。这一幅幅红春联,就是一束束报春花。

今儿书诗画社艺人送春联,写好的春联,自有人来取,没有来取的人家,自有人送春联。正晌午,一队人马来到了院子前,取了写好的春联。这是村支书带领的慰问组,去给军烈属、退役军人、荣誉军人等人家送春联。手捧红红的春联,墨香四溢。一路走,一路锣鼓喧天,队伍后面跟着放了寒假的孩子们,好热闹,每一个巷口都站满了人群。轮椅上,老战士戴上了红星闪亮珍藏的军帽,双手接过新春联,红光满面,神情不减当年。过大年,送春联,一双双紧握的手,情深意长暖融融。

贴春联,一年又一年,年年庆有余。告别书写春联的现场,宝叔手捧红彤彤的春联回到家,看着大门上贴好的春联,红纸的底,黑色的字,美在了心里。再在对面照壁处,贴上大大的“福”字,也是红纸的底,黑色的字。脱贫致富不忘党恩情,把那心里话,全都融进在这大红春联里。乡村瞬间披上了红装,红红的春联,厚实的木门,迎来浩浩荡荡的春意。“春回大地莺梳柳,福到农家燕衔泥。”读一幅幅春联吉祥语,全村子的男人女人们,个个喜上了眉梢。

除夕的晚霞,和煦的东风,消融了瑞雪丝丝寒意。红红的春联,散发浓郁的墨味,和着喜庆的年味,迎来报春的钟声。祥和的年,春流涌进,华蜜万户人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