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邹凤岭的头像

邹凤岭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13
分享

数典家训劲清风

 

·邹凤岭·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唐李白)从古以来,纵有家族家训,清风劲吹。如是燃灯明玉镜,光泽照世人。

近读家谱,数典念祖,清风家训跃然纸上。吾族邹氏源自江南,为宋代始祖邹浩之后裔。邹浩,字志完,号道乡,毗陵人(今常州)。邹浩系北宋著名谏臣,宋代著名诗人、教育家。邹浩的人生,心系百姓,匡扶苍生,修身齐家,其清正高洁的人格品质,对家族家风传承有着深远影响。

心系黎民,铭记先祖的清风遗训

汉刘向《说苑·政理》云:“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心系黎民,是邹浩家族先祖的清风遗训。

2013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孔子七世祖正考父的故事:“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悔。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很有感触。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正考父是孔、邹两姓的共祖。《史记·微子世家》载,公元前11世纪,周公把商的周围地区封给微子启,建立宋国。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继位,后裔孙正考父三朝食邑于邹。后因宋室哗变,正考父长子孔父嘉后支人奔鲁,以孔为姓。正考父次子宣靖父后支人留邑,以邑邹为姓。邹浩系正考父63世孙,先祖清风遗训世代载于邹氏家族谱上,铭镜示后人。

匡扶苍生,清正高洁的人格品质

邹浩为宋代大学者,素以气节自励,秉公直谏。《宋史·列传》载,邹浩任右正言(监察官)、礼部侍郎等职,屡上谏。有其《乞先恤公议而后谨独断》、《乞至诚至双向交流纳谏疏》、《请继述朝善政》等,清泉于浊流,为朝廷重用。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汉书》)国之兴在人才,人才在于教育。匡扶苍生,邹浩为教育与培养人才鼓与呼。宋元祐中,邹浩上疏论事曰:“人才不振,无以成天下之务。”邹浩任扬州府学教授时,有谏重视教育,以便“化民成俗”。邹浩除颖昌府学教授,仍非常关心教育,对科举考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针砭时弊地指出:“民贫,所当富也,则曰水旱如之何;官冗,所当澄也,则曰民情不可扰;人物,所当求也,则曰从古不管材;风俗,所当厚也,则曰不切于时变,是皆不明义理之过也。”由此得到了宋哲宗曾布赞赏。邹浩携宋吏、文学家杨时振兴常州教育,为常州地方教育的典基者。明清期间,常州有书香一条巷,出了进士等近百人,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栋梁之材。

邹浩体察民意,关切民生。宋元符二年(1099年),复以旧制,扩大置水磨的地域,邹浩认为:“恐岁月之后,遂遍天下,而茶商衣食之源,尽为本司(水磨)所摧。”他充分考虑茶商的生计,恳请圣上体恤民情,利之民生。在治理水患上,邹浩多次上谏治官为民,呈有《请下河北路安抚转运等司相度水患》、《请黜责水官妄作》、《请回徙御河》等奏章。主张水利建设,首先要选好官,对在其职却不谋其责者,应当严惩。对于水患,应当以预防为主。同时,对受灾民众实行救济,以安抚民心,稳定社会,安定国家。古人云:“国以民为本,仁当生不伤。君其明辩此,万里在飞翔。”(宋郑侠)邹浩爱民、亲民的思想和作为,表现出了其清正高洁的人品特征。

修身齐家,厚积薄发的有为德行

“积善之家,必有庆余;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文言》)一个好的家风,是由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是家人与族人的行为准则,具有强大的家族家庭遵循力。邹浩的家训清风,有着家族文化传承。邹浩的家族古谱,不仅有传载正考父像评,还承载了铸于家庙鼎上的铭训,文传世代后人。

邹浩的父亲离世早,由母亲抚育成人,其报国之志,亦来源于慈母张氏言传身教。邹浩所任右正言,是一个容易得罪人,并祸及全家的谏官。性格耿直的邹浩,担心朝中朋党纷争,易牵累家庭,于是他想辞职。邹浩的母亲对他说:“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愿何忧?”慈母的支持与训诫,坚定了他的意志。宋哲宗时,后宫刘妃恃宠而骄,与宰相章惇合谋陷害皇后孟氏。后立刘氏为后,宫廷内外,上奏附议者居多,唯有邹浩4次上疏谏阻。由此受到章惇忌恨,抵毁邹浩自妄,眨谪岭南新州。宋徽宗继位后,恢复邹浩官位右正言。邹浩仍保守节气,不与权奸合流,曾数次上疏弹劾奸相蔡京,上书弹劾高俅。后被陷害,将邹浩列入有司马光、苏轼等人在内的309人的“元祐党人”名单之上,再眨岭南昭州。两谪岭表,不易初意。1103年,长期眨谪的邹浩,于一息尚存时,挚友杨时赶至探望邹浩病情,只见邹浩“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杨时后定居于常州,坚守讲学18年,继续邹浩振兴教育的事业,故有“龟山书院”而著名。

承接祖志,影响深远的家训清风

邹浩与普天下父母一样,对子孙寄予无限厚望。邹浩家训家风,厚积薄发,教育后人首先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个好人。

邹浩《将往昭州示柄》曰:“修身识根本,力践以其成。发于文字间,笔墨自纵横。”训导儿孙读书“以尊六经以为本,博群籍以为稽。积日月而已。”邹浩《送史述古序》曰:“君子爱人以德,细人爱人以姑息。富贵者赠人以财,仁人赠人以言。”一以贯之的家训家风,还与邹浩之妻沈氏密切相关。沈氏明事理,贤淑守廉,谨守孝道,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尽心支持、照顾邹浩。在邹浩眨谪岭南期间,沈氏悉心照料婆母及家人,没有一句怨言。沈氏曾被封蓬莱县君,邹浩在《寄蓬莱并示柄》曰:“归田实遂平生志,与汝难忘造化功。”感激患难与共的妻子沈氏之情。友人杨时作有沈氏墓志铬:“幼施于内,维妇之常。中外有名,妇道之光。作配君子,一德靡悔。”邹浩之子邹柄,传承父志,“庄重笃学。学问、节操、才识旨过人。”少年从学,“龟山门人以(邹)柄为称首。”《宋元学案》载:“(邹柄)刚梗有父风。多龟山游,手葺《伊川语录一卷》。”靖康初年,邹柄除枢密院编修。后上疏为父昭雪。后人评说邹柄:“庄外敛中,与人不苟合。前后奏议论列,天下伟之。”

邹浩家族家训清风,为世代人所承接。吾族邹氏系浩公后裔,明初从苏州迁徙而来,取族支“是亦堂”号。清光绪丙戌年修(1886年)《盐城邹氏宗谱》,文传邹浩《咏路》诗云:“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取堂号之意,表达先祖求是自信,追求俯仰无愧的人生精神。邹浩的人生与他的《道乡集》,能见仰慕爱国诗人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追求世间美好,向真向善,九死无悔的崇高境界。邹浩卒,高宗昭曰:“浩元符间任谏诤,危言谠论,朝野推仰。复其待制,赐谥忠公。”常州邹浩后支则以“仁厚堂”为堂号,以传承邹浩之志。每年清明节期间,族人相聚“邹浩祠”,祭祀先人,重温家训,不忘初心。

明代吏官、文学家唐荆川《谒忠公墓》曰:“宋代已经三易世,忠公遗墓尚嶙峋。敢言有志成慈母,逮罪问期及故人。黄阁十年终卖主,瘴烟万里合投身。已分此生堪客死,魂归犹是故乡春。”数典家训,源自千年文化润泽,是为家族本心坚守,清风永在,世代相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