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在那段时间总被其他省份的朋友逮住,询问着我衡东土菜的做法,并要求我推荐几道家乡美食,很是恼人。
这让我想起了衡东的历史和土菜渊源。
衡东原属衡山县,与南岳一样,也曾是金庸笔下的中原五大剑派之一。
1966年后,析衡山县湘江以东行政区域划分衡东县,划江而治,兄弟分家。但两地人们依然保持同样的习俗,同样的生活方式和同样的一套语言体系和武功路数。
衡东人与衡山人见面都不当对方是外人,打招呼第一句多半是:“呷咕饭哒冒?”(吃过饭没有)。
实足的吃货,当然要以研究美食为要务。
外地人想要和我们衡东人真正找到共鸣,吃到正宗的土菜,首先必须在“辣”字上下一翻功夫。
在我们家乡,你吃不了辣子,也就追不到辣妹子。
吃辣这门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先从微辣开始练起。但大多数人还是历经了入门即放弃。
到衡东土菜馆吃饭, 服务员会问你,恰不恰辣,如果你不是衡东人,也不是衡山人,又不是南岳人,最好认清自己的籍贯再说话。
关于辣不辣,在衡东人心里是没有一点数的。
他们说的微辣,可能就是广东人的变态辣。
当你尝第一筷子就开始痛哭流涕时,他们还会觉得奇怪嘞,“一点麻细都冒跌(一点辣味都没有),至于不了?”
但别急,强攻不行,可以智取。
正所谓辣椒诚可贵,土菜价更高。
为了让你舍弃世间美食,每个衡东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都留给了衡东地方喜庆宴席上的一道土菜“七层楼”,湘菜里唯一不辣又让国人喜爱的一道菜。
它是衡东地方喜宴上必用的头碗,即衡东人宴席中八大碗中第一道出场亮相的菜。也是衡东人最喜欢的一道菜,俗称“土头碗”。
关于“土头碗”这道菜与我产生交织,还得从乡下说起,那时我有许多朋友,很多人现在都已记不住名字了。
但奇怪的是,每次回到衡东,我会不自觉想起一位已经断交的朋友。
那阵子我不怎么长个,打架时他肯帮我,我们就成了朋友,数年间形影不离。
后来分手,是为了在一次乡下赴宴时剩下的“土头碗”里的肉丸子开始,说好一人吃一半的,我去洗手时他吃了他的一半,又吃了我的一半的一半。
那时人穷,吃是大事,所以断交。
至如今,对这道土菜又爱又恨,对这位朋友又念又想。
衡东人的土头碗。并不是单一食材的演绎,而是个集地方菜的大成者。一层一物,一物一味。
它的制作方法涵盖了厨师的十八般武艺,蒸煮烹炸样样俱到。整个菜品呈宝塔状,又名“七层宝塔”,寓意寿比南山高万丈,求学更上一层楼。
它的制作方法分层次而论。
第一层用打底的猪脚,是农家圈养土猪红烧而成;
第二层新鲜爽脆的马蹄果;第三层滑肉外焦里嫩,融合土猪里脊和深山野蕨粉,炸至金黄;
第四层和第五层,先后用鹌鹑蛋点缀,厚片烧肉围边造形;
第六层所用蛋饺,则更加讲究,必须采用3分肥7分瘦的土猪肉,糅合鸡蛋清,剁茸精捶,细刮成元宝状。
最上面的第七层,则是盖浇的汤头炒码。香菇、腰花、鱿鱼卷、大红椒、玉兰片接连下油锅,爆炒提香,再撒入胡椒粉,给整座“宝塔”佳肴,注入鲜香、醇厚的灵魂。然后就抬上蒸架,送入蒸锅。
你不会知道,“七层楼”的滋味在这间小小的“桑拿房”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蒸锅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一个劲的往上冒,这湿热的水汽让各种香味慢慢舒张开来。霸道地窜进鼻尖,刺激得人止不住地往下咽口水。一股温暖从舌尖传达到心里。
随着美味轻滑入喉,任督二脉也霎时轻易打通。这种神仙体验,实在让衡东人欲罢不能。
古人说,“逐鹿中原”、“问鼎天下”。鹿是用来狩猎的,鼎是用来烧饭的,哪怕延伸到了国家层面,古人依旧习惯用饮食来作为比喻。
衡东人至今还守着状元文化,诗词之乡和罗帅故里的荣誉,他们没有时代的紧迫感,也没历史的观念感,如同他们扎根的大地一样卑微而坚强地活着。
隔着时空与状元对话,穿上拖鞋去帅府闲逛,换上礼服去品味美食,这就是衡东人。制作和品味过衡东“土头碗”,真正的美食达人。
因为衡东的“土头碗”,是中国美食界最后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