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里长出的故事
春天之美,美在花繁草盛。抬眼,花枝摇曳春风中,群芳嫣然若笑脸;闭眼,馥郁芳香,沁人心脾;低头,满目尽是绿色小草在招摇。这些芳香和绿草中,很多是野菜。
马齿苋
马齿苋是野菜界里面的“长寿菜”, 又名五行草。生于路旁、田间、园圃等向阳处。
马齿苋做成凉拌菜味道特别爽口。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止血止痢。它还可以增加肠胃蠕动,促进排便,但是马齿苋本身是凉性的,如果是胃寒的人就要少吃。
将马齿苋连根拔出后置于烈日下曝晒,多日后仍旧不枯,再种入地中,仍能存活。将它放在锅内,经沸水烫过,然后在太阳下晒干,贮存起来,就可以长期食用。晒干后的马齿苋,遇水又可以活过来,可见,马齿苋的生命力,确实坚强无比,真不愧“长命菜”“长命苋”“长寿草”的美名。
马齿苋的生命力非常强。相传当年王莽追杀刘秀到中原一带,在快要追上时,刘秀情急之下躲藏在一片草丛之中,草丛将刘秀遮挡得严严实实。当时正是烈日当空,炙烤大地,而马齿苋却鲜嫩如水洗。刘秀依靠口嚼马齿苋来解渴,并把自己的痢疾治好了,从而死里逃生。之后,刘秀做了皇帝,就下旨御赐马齿苋为“晒不死”。
那年,儿子得腮腺炎,邻居找来马齿苋,洗干净后捣烂,贴在患处,用一块纱布包着,这样换了三次,腮腺炎就好了。
荠菜
荠菜是原产自欧洲的野菜。它的根、茎、叶都可以食用,至今都是非常受人们欢迎的美食。中国人食用荠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诗经•邶风》里便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记载。古人认为荠菜是最甜的,常常用来比喻道德高尚的君子。屈原在《离骚》中,便用“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来暗喻君子与小人难以相容。
唐宋时,人们对荠菜的喜爱远比今人疯狂。达官显贵视之为新鲜野味,认为吃多了肉,荠菜可以清洗肠胃;而城乡百姓,面对漫山遍野的荠菜,只要肯花些工夫去采集,也能填饱肚子。每年的三月三前后,人们都会扶老携幼,前去采摘荠菜。一心北伐复国的辛弃疾,为朝廷里当权的主和派所不容。闲居山野,远离权力中心的爱国者,难以抒发内心的愤懑,作了一首《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条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城中的桃李虽然艳丽,红极一时,但正如那些弄权的奸贼一样,禁不住风雨的考验;而志存高远的君子,哪怕如荠菜一样流落山野,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心。
陆游曾经作了很多首名为《食荠》的小诗,其中一首是:“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传夸真欲嫌荼苦,自笑何时得瓠肥?”一碗荠菜配上小料,便让陆游吃得津津有味。看来古今吃荠菜第一人,非放翁老人家莫属了。
蒲公英
蒲公英,也叫地丁草,叶子总是从根部横贴地伸展,叶片宽厚,绿意纷呈,温暖着大地,叶端或钝或急尖,边缘或呈波状齿、羽状深裂、倒向羽状深裂,或三角状戟形,叶柄上的主脉总泛红紫色,疏被蛛丝状的白柔毛——似热烈实安宁,还丛生成莲座,宛若鸟羽族拥,展翅欲飞。从叶鞘抽生而出的一枝枝鲜嫩花茎,初花期嫩茎竖直,用手指掐它,宛如乳汁的白色汁液一滴滴渗透而出,你舔上一口,顿感觉含春天的微甜,略带青涩。
蒲公英作为喜欢植根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的植物,多年生宿根性野生植物,尽管种子轻至可以忽略,但也仍占飞行的重量,要飞离故土,飘泊传播,何其容易……
蒲公英的种子,一生都围着转的坚韧的种子,甚至能承受零下40度严寒的种子,一随风飞扬,长茎擎着的“花盘”即转入枯萎,但它依然果决地将一代代的生命托付给最不可捉摸的风……
《本草纲目》里载蒲公英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蒲公英所含的维生素、亚油酸,枝叶中富含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消肿、利尿。《医林纂要》也说,其可散结和利尿,还可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急性支气管炎和胃炎。
蒲公英实在是精神药,甚至还是略带苦涩的爱情药!
曾听过一个故事,说一大户人家的独女叫朝阳,芳龄十七仍未找到心仪郎君,那天朝阳带贴身丫环上街游玩,有缘邂逅一英俊采药郎,没承想相互倾心,相视一笑,从此芳心即被俘走。
朝阳几费周折,探悉得采药郎叫蒲公,饱读诗书,由于父母早逝,家境贫寒,遂以采药为生,他识得春风面后,一样情怀结不开,一样日思夜想见朝阳,却又心存自卑。朝阳还是禀告了父母这段情事,遭到强烈反对,然终究倔不过女儿,唯有勉强应允婚事,然而俩人成亲之后,父母仍对蒲公心存歧视,小俩口只好浪迹天涯,在小山村落脚,以瓦窑为家。
瓦窑前的小溪畔,原来竟长满了幽蓝色的蒲公英。朝阳生下女儿兰若那天,蒲公英的花竟开得烂漫而美丽。
可是,突然的时局荡乱,蒲公被迫从军,竟一去十八年!当战功卓著、官至大将军的蒲公回到家夫妻团圆时,朝阳却因喜悦激动突生大疾,弥留之际对蒲公说:“好好照顾兰若。记得小溪边的野花吗?你带它们去前线吧,它们可当菜,也能疗伤,你想我的时候,就会飞到你们身边…说罢,朝阳便如蒲公英飘逝入远空。蒲公只好带上兰若,也带着蒲公英种子离别瓦窑,从此,他无论行军打仗到哪里,都会将蒲公英种子播洒到哪里……
去年七月,去四川茂县避暑,民宿周围就有蒲公英,我们想扯,一个当地人说,岷江边很多。我们几人扯了几大袋子,在岷江里洗干净,晒两天就干了。拿回家泡水喝,略有苦味,在清香四溢中,岷江的故事、羌族的文化、茂县乡村的美丽景象又一一浮现……
蕨菜
清朝康熙年间,皇帝每年夏天都要带文武百官到木兰围场打猎习武。
从热河行宫到木兰围场要途经六旗三十六营,每到一营都要休息。这时候,营里的头人要来朝贺,贡献一大笔金银财宝,或是什么名贵的东西以表忠心。
有一年,康熙皇帝又来到木兰围场打猎。到最后一个营子时,这个营子的头人叫海通,很有些正义感,他经常把多余的粮食拿出来救济百姓。海通看见自己的营子本来就很穷,加上连年贡赋,哪里还有金银财宝进贡呢?他愁得坐卧不宁,一夜间眉毛胡子都白了。
海通家里有个老家人叫田不怕。据说,这田不怕年轻时曾为民除害,只身闯进深山老林,杀死一只猛虎,活拎一只虎崽儿。年轻的后生都尊敬地称他田爷。
田爷看到海通为贡礼愁白了头,心里也着急。他望着凤凰岭上正在采蕨菜的人们,忽然心生一计,要把蕨菜贡献给万岁爷。海通说:“这蕨菜的“蕨”,与绝后的“绝”字谐音,不吉利。”老人一笑:“把它改为长寿菜,不就大吉大利了吗。”
第二天,海通提心吊胆地拿着一小把新割的蕨菜到御营朝贺进贡。康熙帝一看,果然龙颜大怒,让人推出大营斩首。海通很镇静,他昂首大笑。康熙愣了,奇怪地问:“你死到临头,为何大笑?”海通从容地说:“臣贡献的乃是皇天所赐,名叫长寿菜。这菜闻之清香扑鼻,食之嫩滑鲜美,入口润喉生津,下肚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经常食用,目朗神明,颜面如玉,无疾长寿,乃是仙家道人所用的食物。”
康熙一听这番话,又仔细把蕨菜看了一遍,果然鲜嫩可爱,不同凡俗,面色随即缓和下来。海通说:“臣有一百岁老家人,善烹调长寿菜,随时供万岁御用。”康熙当即传旨把田爷召来,并让他当场做菜,好当场品味。
田爷被召进御帐,还带来两只山鸡献上,制作长寿菜时,先把山鸡剥好,用汤煨上,然后炮制佐料。快到了中午,皇上的御膳还没端来,就令人去催。老人说:“长寿菜需要稳火细煨,精心泡制,不能着急。”又过了一个时辰,康熙帝感到饥肠辘辘,怒上眉梢。刚要发作,只见帐门大开,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了上来,正中一只闪光的五寸银碟里,盛着三五片龙牙般的山鸡片和几十根碧玉般的长寿菜,摆成一个“寿”字。
康熙皇帝闻到了沁透脾味的香味,迫不及待地夹起一根蕨菜送入口中,又脆又滑又嫩,他的食欲大增,一会儿就把银碟里的长寿菜吃个干净。
饭后,康熙觉得精神爽朗,宣海通和田爷入帐,赏赐黄金千两,让海通多贡献些长寿菜好带回宫去慢慢享用。海通心想这蕨菜漫山都是,刚要张口答应,只听身边的田爷奏到:“万岁,这长寿菜生长在凤凰岭濯仙池旁,每年仲夏方可生出十余棵,少时只有三五颗,实在不可多得。”皇上遗憾了半天,传旨说:“以后你们就拿这十余棵长寿菜给朕进贡吧。”
救命菜
“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是耳熟能详的歌词。几年前旅游时,听了长征中野菜的故事。
1936年四五月间,朱德率领着红四方面军在毛泽东的先遣部队之后,第二次过草地。行军到了甘孜炉霍县时,部队停下来进行了短期的整休,因为有了以往的经验,所以在过草地之前,朱德就下令必须带够充足的粮食和御寒的装备。
朱德绞尽脑汁,问老百姓:“你们这一带有什么可以吃的野菜吗?”
四五月的阳光正好,这些穿草鞋、头上戴着红星八角帽的红军,在当地少数民族老百姓地带领下,一边认野菜,一边挖野菜。一天下来,大家挖了十几个背篓和几大袋野菜。当天晚上,每个战士都吃到了长征以来最丰盛的一次新鲜蔬菜。第二天,朱德便在直属队伍和附近的部队开始推广起来,并让头一天挖过野菜的人介绍野菜的种类和名称,依旧是朱德率领队伍。
朱德看着这两天的收获,计上心头,他让几名战士把野菜分类整理好,办一个“野菜展览会”。六十多种形状奇怪、颜色各异的野菜展现在了大家面前。翠绿的野韭菜、灰青的灰灰菜、白嫩的野蒜和野葱、紫色的苋菜,还有开着小黄花的野芹菜和牛耳大黄……
红军战士也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展览,兴高采烈地参观着。有个战士瞪大眼睛,看着椭圆形叶子的一种野菜说:“这不是中草药车前子吗?”朱德正站在他旁边,笑着说:“是呀,药材也参加革命了,我看管它叫‘革命菜’差不多!”一席话,让整个展览更加活跃。
朱德激动地对大家说:“同志们,野菜也是宝,它生命力强,随处可挖,有了它,就饿不死人了!
朱总司令有野菜情结,晚年的时候,他会经常带着孙子们去挖野菜,时常念叨着:“野菜是当年的救命菜、革命菜呀!常吃它,忘不了过去。”在朱德眼里,野菜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是艰苦岁月中的希望,是和平年代的指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