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光英的头像

杨光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6
分享

清筝缭绕

清筝缭绕

 

最先知道“古筝”一词,是阅读李白《邯郸南亭观妓》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的诗句,其次是在电视上看到古筝独奏后来是近距离欣赏到年轻的女同事在学校艺术节上演奏《渔舟唱晚》。她那漂亮的汉服、飘逸的长发,那高雅的弹拨,那举手投足间的神态美和气韵美那筝的音色、音域和气韵是那么美,我就暗下决心要学习弹古筝。

我刚退休就在泸州市老年大学报名学古筝,开学前就买了古筝,卖琴的老师介绍:标准的古筝1.63米,21靠近演奏者的第一弦是筝的最高音古筝的优劣取木质音箱各部分材料质地及制作工艺的高低。我随意拨几下,都好听。

在老年大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就介绍古筝的历史特点与文化内涵

古筝是弹拨弦鸣乐器,又名汉筝、秦筝瑶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经过千百年发展,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主要形成了客家筝、潮州筝、山东筝、河南筝流派。因古筝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古筝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约2500年。最早的古筝形式是由竹、木等材料制成的简单乐器,后来逐渐演变成如今熟知的扬州七弦琴,即古筝的雏形。隋唐时期便已发展出十二弦、十三弦筝,而在此之前的两汉时期,还有五弦筝存在。真正得到广泛应用的是十三弦筝。直到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王巽之先生试制成功了21S型古筝,这是筝形制的重大突破

古筝的主要特点——

一是外观素雅庄重古筝通常采用木质或竹质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就带有一种朴素和自然的美感。经打磨和抛光,表面呈现出一种温润的光泽显得更美观,也体现了其庄重、雅的气质。

二是做工讲究古筝的制作工艺体现了中国传统乐器的精湛制作水平。从选材到切割、装配和调音制作,每一个环节都讲究精细,确保音质和手感的完美结合

三是琴弦独特古筝的琴弦通常丝、尼龙或金属制成,这些材料赋予了琴弦特定的音色和质感。丝质琴弦音色柔和、细腻,声音温暖而悠扬;尼龙琴弦具有好的弹性和音色;金属琴弦则更为明亮和清脆。

四是乐曲清雅优美古筝的音色纯净、高亢,给人一种宁静、高远的感觉古筝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也充满了清雅之美。古筝多样的演奏技巧多种表演形式,使其乐曲美,既有深度又具感染力。

五是旷爽性古筝的音域宽广,能演奏出高低起伏、层次分明的音乐,给人一种空灵、自由的感觉表现出喜悦、悲伤、激昂等多种情感。同时,古筝的音色醇厚、饱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种旷爽性,能够让人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引发深思和情感共鸣。

当时老师讲的这些特点,只是作了笔记,似懂非懂,在后来几年的练习中,渐渐懂了些。在学习过程中,买了有关古筝的书籍看,网上听了老师的课,越来越喜欢古筝了。

古筝是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代表了古代的音乐艺术,更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古代有许多诗人都偏爱古筝。因为古筝不仅是一种乐器,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既能表达出诗人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欣赏,也能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心境。古筝与诗歌之间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

白居易便是一位筝乐爱好者,在被贬谪时,以听筝乐为乐,遣心中的苦闷。据相关记载,白居易创作的关于筝的古诗多达二十余首《听崔七妓人筝》:“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唐代诗人李端的《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金粟柱”雕饰有金粟花形的弦柱;“玉房”,筝上安枕横木之处。这首小诗前两句呈现了一个视觉上的奢华场景,未直接言及琴声,留下想象空间。后两句则借“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巧妙转折,揭示了弹筝为了吸引知音注意不惜故意错弹。弹筝女藏巧于拙,展现了其机智与深情其意趣韵味无穷。还有李商隐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里,“青鸟”和“探看”都是与古筝有关的意象,“青鸟”是唐朝时期一种装饰古筝琴弦的物品,“探看”是唐朝时期一种常见的弹奏。

古筝意象在唐诗中的广泛运用,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意境,也为古筝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当初老年大学的老师在上了几节课时,弹了《高山流水》,她说:“这首曲子,你们坚持每周练琴三天,至少要弹三年,才能熟练演奏,理解意蕴。”当时我还不信。一年之后,在一对一老师地指导下,我学弹这首曲子,又在网上反复看教学视频,无数次练习,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练。四年后,我在区作家协会的中秋诗会上,给现场书法老师伴奏了这首曲子,效果还不错!

古筝曲《高山流水》乐曲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俞伯牙将对挚友钟子期的情感和对山水之热爱融合,达到忘我之境,乐也是想要表现“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境界。全曲以清弹为主,由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高山雄伟苍劲;后半部分细腻地刻画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细流涓涓低婉转过渡到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我看了很多遍中国音乐学院王中山教授演奏《高山流水》的视频,他情感饱满乐曲时而委婉柔和,时而澎湃激昂。凭借行云流水的指法和抑扬顿挫的曲调营造一种荡气回肠的音乐质感高山流水的壮美呈现在大家眼前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崇高敬意对生命的思考、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体现出人物合一的精神交流。

我很喜欢德艺双馨的王中山教授,他是古筝界的“天花板”,享有“筝坛圣手”之称。有人评价他的演奏,是忠于原作与创造性的二度创作的有机统一,具有历史感与时代感的融合,具有技巧与音乐表现的统一。王中山认为,古筝是一件具有东方智慧的乐器,温润、含蓄、内敛,它的音多,一弦多音、一音多韵,拥有无穷的变化。这其中的妙处,西方人很难理解。要自信地走自己的路,让筝乐以及它所蕴含的中国哲学,在世界推而广之。

袁莎,当代中国杰出古筝表演艺术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导师,我也常听她的古筝教学视频课,特爱看她演奏的《春江花月夜》。这首古筝曲取材于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将人引入一个宁静悠远的夜景之中。反复欣赏袁莎老师演奏优美质朴的抒情旋律中,她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我们能感受到典型的江南月夜味道:轻盈、婉转、空明、澄净,甚至随着音乐节奏,我们仿佛看到,江天一色中,缓缓升起的一轮皎月,听到江岸边诗人发出的天问和慨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每一首古筝曲,都是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致敬和传承。

弹筝,是我的一种爱好,也是自我表达的方式。在古筝的世界里,我可以沉醉于“高山流水”,也可以漫步于“雪山春晓”。那些深邃的曲调,仿佛是古代文人墨客对着寂静的时空诉说他们的喜怒哀乐,而我在这其中,找到了与他们对话的方式。在这美好的退休时光,在家里,常常是夫君练书法,我弹古筝。我坐于窗前或花台旁,当手指在琴弦上跳跃,脑海里浮现出“渔舟唱晚、汉宫秋月出水莲荷塘月色”等画面,那美妙的旋律就像一股清泉,滋润我的心田,渐入幻境,物我两忘。美哉!快哉……

古筝曲可以治愈人,也可以作礼物。退休后在叙永山区支教,我曾弹《真心英雄》《沧海一笑》劝慰两个叛逆的留守孩子;母亲节,我把弹《懂你》的视频赠给老妈;中秋节,我弹《明月千里寄相思》送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国庆文艺晚会,我弹振奋人心的《万疆》……

古筝所体现的魅力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是一种精神传承,一份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其独特的音色、演奏技巧以及历史与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和欣赏古筝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