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光英的头像

杨光英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11/19
分享

用独特的视角写平凡的生活 ——读李娟《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我原来读过作家李娟的《九篇雪》,看了她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改编的电视剧后,又读了2014年再版的散文集《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在序言里,李娟说这本书收录的文章,都是她早年在网上即兴写的,“但我珍爱它们。它们契合着这些年来每一个‘此刻’的我的真实心意。”这些文字从2002年缓缓流淌到2011年。九年间,它记录下李娟点点滴滴所思所悟。在序里,李娟表明:一个人的写作,不应该是对作者感情和记忆的逐渐掏空,而是一种妙不可言的资生和依傍,是种子成长为大树的过程,而不是砍倒大树打制家具的过程。写出的是自由生命。

读了《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我主要有几下几点感受——

一:在李娟的笔下,任何一件小事,总能活泼自然地展现原貌。

李娟对新疆太熟悉,书里,童年和成长像被数次从中截断的曲子,碎片般纷杂又如此契合地拼凑出名作背后一整个鲜活的她:在贫瘠的土地上长大,却将寂寞、难堪与自卑嚼碎,流泻出自然、淳真与快乐。贾平凹说:“读散文最重要是读情怀和智慧,而大情怀是朴素的,大智慧是日常的”。

她写2009年,她独自一人,找不到埋在雪地的冬储菜萝卜,整个冬天只以咸菜、辣酱、一个纺锤土豆、四颗大蒜当菜;单亲的妈妈,时刻为女儿丢了做准备,严重缺乏的安全感也传递给了女儿;唯一的伴侣是一只小老鼠,还有门外黑夜里的流浪狗、流浪猫、流浪兔子,就是没有人;信佛的外婆带着她去庙里抢饭;大合唱排练激烈奏响升华时排山倒海而来的瞌睡……平凡的小事,活泼自然地以原貌展现,困苦中无不透露着风趣、自嘲。

她写一个老父亲因为割舍不下过去,又不敢面对未来,于是选择在一个平平常常的清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写自己的外婆都已经为身后事准备好了一切,却突然要远离选好的坟山和棺木,一无所有地离开家乡。她写一个原本富裕的家庭将一切都搬到了国外,却因暂时不能出国而过起了一贫如洗的生活。她写一个母亲在下葬自己的孩子时,安慰他的灵魂……

当我读完这些无常又平常的人间常事之后,我更加感觉到,人活着真不容易,人生的风雨时刻都在,它会将我们即将撰写圆满的日子搅和得面目全非,但我们无奈,又必须接受,因为活着。只要还活着,就要想办法继续活下去。

在她的世界里,一直有我们久违了的朴素情感和梦想。在《超市梦想,超市精灵》中,作者把自己当成保洁员,把墩布当作战斗的武器:“拧出来的干净墩布再次投入使用时,所向无敌”;她把自己当成理货员:“把横贯整排架子的,形形色色、红红绿绿的香皂盒,想象成啦啦队锣鼓喧天,夹道两旁”。她想象自己是客服人员,面对一大片七嘴八舌的嚷嚷声。描写生动仔细。

“我站在风暴中心,刀枪不入,百毒不侵地微笑着,像洗干净一只一只的脏盘子那样,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很快,乱七八糟的脏盘子摞得整整齐齐,雪白锃亮地,在传送带上徐徐远去。人们气势汹汹而来,风平浪静而去。” 这一段生动的描写,当我们读到这里,嘴角一定能露出会心的微笑。

她告诉我们再司空见惯的一把扫帚、一次性生活用品等,也足以勾起人的好奇,引人遐想和反思,她还告诉我们一件再平凡琐屑不起眼的事,也可以让人提起十二分热情,着魔一般,活出策马奔腾的惊心动魄,一种别样的英雄主义。

看书、织毛衣、染衣服、做饭、铲雪、喂鸡鸭喂兔子喂猫狗、生炉子、砸煤、写字、睡觉等,填充了那个冬天的全部生活……

著名作家小白说:“这些文字是作者与她的宽广世界直接交谈的记录。似乎仍旧带有一丝古代叙事歌谣的韵律气质,自发、自在,而且自成风格。”

二:用独特的视角写生活中的悲喜,有反思。

李娟的散文受到广大读者青睐和震撼,不单单是语言清新、角度雕琢,最难得的是贯穿全篇的朴素情感,震撼了读者的心灵。

文集中,有对小事的追索,有关时间、等待、爱情、命运的独特思考。

她在《到哈萨克斯坦去》里写到:“生活嘛,慢慢去做好了。更多的变化会在更短的时间里涤荡这片大地,然而哪怕是世界翻了个个儿,古老的心灵仍然耐心地走在命运的道路上……总之,生活似乎越来越绝望。可是生活还是得继续,孩子们在成长,女孩子也到了出嫁的年纪。家庭变故惨重,但根还在呢,再一点点从大地里重新生长出来吧。一切都会缓过来的。”《摩羯座小贝》里,她写小贝一直一个人寂静地生活,“哪怕只是一个人,也要把家庭的伞满满撑开。她一丝不苟地走在强大的习惯之路上,认真地毫不妥协着或认真地妥协着。”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个人在人生黑暗时刻里所唯一能去做的坚强——活着,继续认真地活着。

在《小学坡》中这样写道:“我在人类制造的、废弃堆积的海洋中长大,隐秘地进行着微不足道的改变。只有我知道,人制造垃圾的行为,是多么的可怕……”李娟的文字,比一百张“保护生态环境”的标语,更发人深省!

“那些文字,每一句话都长满了叶子,开满了花朵,重重阻塞视线。脚下的道路时隐时现,灌木丛生。路边突然闪过的小动物的眼睛转瞬即逝地明亮了一下。那些内容,充满了繁复的细节,又更像是正在用这些细节进行着重重的涂抹、遮掩。情节曲折,却没有出口。似乎叙述者本身就走在一条自己从未走过的路上,边走边随口介绍着所见所闻。” 作者再次用大篇笔墨书写阅读从小给她带来的浸润和滋养。

大概,这一路行进的星星点点便是放声歌唱的缩影,更多地呈现是一种生活姿态,我想,这与她在面对文字时全然无碍地“打开”有关。文字成为她证明自己存在过的工具,文字成为撬动她生活起点的支点,同时也感觉出一种力量,一种在黑暗中前行的力量。

李娟的文字,大部分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有直抒胸臆,常常评判心中的情感与得失,了悟人生的悲苦与孤独。她将个人的人生阅历、生命体验、情感认知、痛楚绝望、辛酸磨难、人生价值等等,在岁月的河流里一点点捞取,筛选融会,化为琼浆,凝成一尊尊“真善美”的艺术碑林。

三:她的散文质朴、空灵,阅读时有种亲近感,很放松。 “她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作家王安忆说.

李娟的文字雕刻在阿勒泰深蓝色天空上,她的情感寄托在阿勒泰冰封的荒原上,她的回忆封印在那个寒冷的冬夜里。越是质朴的文字,越是蕴含着汹涌澎湃的感情。

这本书,大多是李娟早期的作品,这个阶段的作品其实是非常珍贵的,没有掩饰。文学就是一种表达,需要读者去发现去探索去通感。她的文字不华丽,语句不曲折隐晦,读起来极其舒服熨帖。她浑然天成充满灵性的文字,真诚自然流露出的情感,让她有别于他人,成为独一无二、独树一帜的作家李娟。

读她的文字,我们就像是在远足的途中,拐进了一间小木屋,里面坐着一个少妇,又或者是一个老奶奶。她面目平和,并不多言,以微笑和点头示意你坐下。桌边一人一杯茶,两人对饮。你沉浸在自己旅途的疲倦之中,她沉浸在自己感知的世界之中。

作者说,外婆拾破烂养活我;母亲四处流浪没有户口仍给我买漂亮的新裙子;96岁的外婆弯腰偷邻居家的芹菜;107岁的老阿婆用尽生命的余热为我做漂亮的锅巴吃;我用废旧的扣子给黄燕燕做小礼物;家里没有地窖就把菜埋在土里;我们夏天搭建的小木屋冬天时黑熊会过去住……多么可爱的文字,多么可爱的心灵,多么可爱的人儿啊。他们仿佛就在隔壁、在家里 。《深夜来的人》《冰天雪地中的电话亭》,不计较伤害的爱情,冬夜推门而入的风雪,电话那头的忙音,那样的爱情在我们的生命里出现过。李娟的文字,带来的宁静也带来了翻涌。

读李娟的散文,容易让人感受到宇宙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她的文字就是和她周围的环境一样,平静中透着亮光,贫瘠中带着诗意,残酷中藏着美好。某种程度上,她和那些不知艰难、兀自生活着的游牧人群有着共同的品性,质朴动人。其实散文,最为实质的东西,还是朴素的情感,本真的内涵。叔本华曾说过:“一般来说,自然朴素是富有魅力的,而矫揉造作无论在何处都是招人厌恶的。事实上,我们发现每一位真正的作家都尽可能洗练、明晰、精确而简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集子《走夜路请饭放声歌唱》,似日记一样,那些从童年到成年的心路历程,那些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关于生死的思考,像一滴滴掉落在生宣上的浓墨,被李娟手里那支细腻的画笔勾挑,描摹,慢慢放大,读者也跟随着李娟由黯然,悲伤,平和,到最后的叹息和释然。

作家李敬泽说:“李娟重新界定了写作者的身份,那是一个在大地上和风雨中跋涉的人。把字写在零散纸片上,在生计之累中领会生命之美。”一个经受过大苦大难的人,内心却依然柔软且对生活充满希望,她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将我们带到她的人生经历中去。

不管屈辱中还是苦难中,都拼尽全力咬牙煎熬着。从《报应》一文中可以看出,那种一脉相传的母女情,从老外婆,到外婆,到妈妈,到她这个女儿身上,一点一点地流露出来。其中种种的艰辛困苦,作者毫无掩饰,但却感受不到一丝自怨自艾的哀愁、怨恨,只有生机勃勃的斗志;以及那凝聚在她们这样一代代女性身上的强大的忍受力、耐力,让人极度的敬佩。

在散文里与岁月和生命对话,不可少的是作家个性和灵魂的浸润。亲和力和现场感,是散文所特有的文学风范。面对这个时代的复杂经验,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视角、视野、表达和方法,让散文书写成为兼具个人情怀和文化张力的精神记录。《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便是如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