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光英的头像

杨光英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11/29
分享

小说《川江东逝水》体现了厚重的地域文化

冰春的红色长篇小说《川江东逝水》,以第二次国共合作时的“泸城”(泸州)为背景,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动民众、联合国民党,殊死保卫那时内迁来泸的“三化”——二三化学兵工厂、应用化学研究所、防化学兵试验基地及专家和科学家的故事。讴歌了以肖仲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前赴后继、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川江东逝水》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其中泸州地域文化多维度的体现,使这部展现川江流域红色文化的力作极具艺术的张力。

独特自然的码头文化

泸州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州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又称江城。

小说开端就描写东门口码头:“‘大划子来啦!大划子来啦’,随着一群半大孩子的欢呼,那些提着用帕布遮盖着的筐篮,卖白糕、黄粑、馒头、花卷,煮鸡蛋的,挑着担子卖豆腐脑、担担面、抄手的,占满了轮船码头岸上石梯尽头的空地,像是列队欢迎还远在两公里开外逆流而上的大划子(客轮)的到来、旅客的上岸。东门口码头的空气仿佛都在这片热切的嘈杂声中褪去了寒意。”这是军统“川江保卫行动”泸城组副组长肖仲义坐在望江茶楼二楼,看到的长江码头上闹哄哄的场景。它暗示了社会背景,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

太阳升起来了,“环绕泸城的长江沱江馆驿嘴码头,一时间人声嘈杂,一派繁忙的景象,客轮火轮拖驳船不时响起鸣笛声准备离岸,更多的是从桅杆上升起风帆的大木船上传出的此起彼伏的‘起锚’的吆喝声,让江面欢腾起来。”这为人物活动出场作铺垫,揭示人物心境。装扮的夫妻肖仲义与孙雨露,还有军统特工刘朝云,便装前往罗汉场高坝视察,而将防炮艇走铜码头乘短途客轮走水路,就是为了不惊扰敌特,肖仲义想顺便了解泸城水陆码头的社情民俗、山川风物,地形地貌。

小说写1939年1月11日这一天,人们出街采办年货。江边有拉船的纤夫的号子声;有长途短途客货轮和运兵船繁忙的汽笛声;有打鱼船上的阵阵川江小调,这一切让人感受到川江晨曦的美妙。阳光照耀着泸城,洋溢着年关来临前的祥和,展现出抗战大后方的挺拔坚强。“东门口码头民生公司开往重庆的客轮即将起航……学生们已开始了朝课,那生机勃勃的晨读声是这个清晨最美妙的华章”。这段描写很有画面感,创造了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还与后面日军的轰炸形成对比。

《川江东逝水》对长江码头原生态的描绘,折射出的是饱含作家深情的泸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

厚重的历史文化

泸州古称江阳,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泸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方文化源远流长,蓬勃兴旺。

小说中写到,卢作孚在泸州的作为,“1921年,卢作孚先生上任永宁道尹公署教育科科长后,短短时间内就在泸城创办了图书馆、民众教育馆、通俗图书馆等,并邀请中共早期领导人及杰出者恽代英、王德熙等前来川南开展教育运动,对开启民智,传播先进知识和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书中还写了泸州的一些历史事件:在泸城北大街看川剧、看魔术;修建洞窝发电站;躲鬼子的空袭,“跑警报”……

小说中写了泸州长江边的新溪子古镇和乐道古镇。新溪子建于明朝,有500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历史文化,2018年被评为四川最美村落。乐道古镇,是小说中钱剑飞与地下党杨大接头的地方。古镇主街长500余米,呈s型,均有大青石砌成,有1700多年的历史,不仅是夜郎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还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永宁河船工号子和纳溪民歌的发源地之一。

乐道古镇有一所抗战小学,该校是恽代英的学生曾志平为培育抗日救国的新生力量,于1938年冬筹资新建、1940年春落成的一所新式学校。学校内镌刻有“还我河山”“驱除倭寇”“抗战必胜”“中华万岁”等标语口号,还有兼任校长的曾志平写的校训:“学文习武,报效祖国,抗战到底,光复河山”。

作者通过史料的记述,延伸了作品的历史纵深感,展现了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丰富的市井文化

泸州饮食从古至今就很出名,司马相如的“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当炉而炖兮,润我肺腑”;唐庚的“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都是赞美泸州美食的诗作。

小说中的饮食文化丰富。如写澄溪口早餐,听那些吆喝声:“猪儿粑、黄粑、泡粑(白糕)、叶儿粑、浑水粑……”;“燃面、炸酱面、豆汤面、牛肉面、鸡杂面、肥肠面、鱼汤面……”;“豆浆烘糕,油果子、油糍……”,叫卖声中还有琳琅满目的季节性蔬菜。空气中飘荡着泥鳅、黄鳝、秧鸡、江河鱼的腥味。小说写周桐和曹佳莉的订婚宴,两桌,但菜品丰富。凉菜、热菜、点心有三十多样,如卤水拼盘、现炸酥肉、黄辣丁、船钉子、薯肉、松野菜等。

坐茶馆是四川人的爱好,泸城到处都是茶馆。作者说,茶馆不仅是供人们摆龙门阵、娱乐消遣之地,还是各种消息的集散地,也是邻里街坊或码头帮派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吃讲茶”的重要场所。如周桐秘密约见肖仲义,去了大云路的大茶馆;肖中义见陈勤勤,“去了附近的治平茶馆店。”又如“泸城汪记茶号罗汉分号”开业,茶号所卖茶叶,多数是泸州本地的:古蔺的牛皮茶、叙永的朱兰花茶、合江的白茶、纳溪云顶山的竹叶青等。

小说还讲述了当时泸城人的习俗。春节,人们忙着贴春联、请门神、挂灯笼;走亲访友,吃年酒。泸城中的川江饭店、泸城酒楼、北宫酒家等天天爆满。更多的普通人家也要千方百计在家里摆上一两桌,以迎接走人户的亲朋好友,同时借着过年大人小孩打打牙祭,欢喜欢喜。

悠久的酒文化

泸州酒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两千多年的酿酒历史,被誉为“中国酒城”。《川江东逝水》中,写到了香气馥郁纯正浓烈的罗汉高粱酒。也写人际关系中的送酒:肖仲义要送叶云翔几坛泸城银沟头的泸城大曲酒,叶云翔很高兴。

小说写了泸州沈酒。沈家大院沈酒坊在距离叙永县城几十里外的象鼻山下,生产一种独特的沉香酒,这种酒,沉香之气浓烈。沉香酒在清代就有了,由于交通不便,只好养在深山人未识。最后,贾守正一行,武装押运着由马帮驮着的沉香酒,撤回了泸城。

泸州酿的酒种类多,技艺独特。泸州老窖的酿造,其核心在于使用数百年的古老窖池。泸州老窖的酿造工艺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泸州酒文化的深厚底蕴。

生动质朴的方言土语

书中泸州方言随处可见,不但塑造出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还突出了小说语言本土文化的审美价值取向。

方言的运用体现在人物的言语中,如“冲壳子”“洋马儿”“花客了(回家了)”“闹麻麻的”“好巴适,好安逸”。肖仲义和王木然去抓汉奸贾守正,王木然说:“老贾,跑得脱,马脑壳”。爆米花师傅回答钱剑飞:“那阵子城里都搞不赢(忙不过来)”……

这些方言不但不“土”,反而让人感到生动质朴,更有表现的张力。泸州土话不仅突出了小说的亲和力,而且彰显了小说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

书中还有高坝、罗汉场、纳溪、蓝田坝、铜码头、珠子街、忠山、白塔寺、钟鼓楼、小市等地名,凸显了泸州川江的地理和地域文化元素。

总之,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成功的作品都根植于作家脚下的这片土地。冰春是土生土长的泸州人,他对泸州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川江东逝水》,以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表达了他难以割舍的“泸州情结”,从某种意义上,“泸州情结”更是承载了他“文化寻根”的审美诉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